(原创)潘书朋:学会自我救赎就是要成长为独特的自己

学会自我救赎就是要成长为独特的自己

文/潘书朋

在找到了教育之殇的根源,揭开看似平常教育行为隐藏的教育密码之后,梅洪建老师给我们提出的建议就是:带上自己做教师,从而成长为独特的自己,发现教育的真谛,最终找到从现实中突围的路径。

1.对教育要始终保持虔诚的信仰

在今天这个异常浮躁的时代,如果有人在来谈教育信仰问题,或许会招来很多人的嘲笑。可是就是有人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教育信仰。记得自己曾经拜读过傅东缨先生撰写的《从教师到教育家——洪宗礼评传》一书,东缨先生用生命写出的这部著作,述评了洪宗礼老师近半个世纪以来,突破种种艰难困苦,在教书育人、教材编写和教育科研三大领域里执着求索,持续超越,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教育家的奋斗历程与心路历程。在拜读本书的时候,自己一直在不断思考一个问题,为何洪宗礼老师能够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教育家?我国有一千多万的中小学教师,为何绝大多数教师只能成为合格的、称职的教师,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够成为名师,成为教育家,要想成为教育大师,又为何是少有又少?从洪宗礼老师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当中,其实可以找到从普通教师成长为教育家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可以很好地发展自己,成长自己。

洪宗礼老师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就在于他已经不把教育当做一种事业,而是当做一种信仰,一种宗教,对于教育事业已经达到了痴迷着魔的状态,就像一个苦行僧、清教徒,虔诚地用自己的生命来做教育,这是一种何等的宗教情怀,又是一种怎样地超凡脱俗、执着追求精神世界的情怀。再来看看我们身边还有多少人有这样的大情怀、大智慧,我们很多人最大的困惑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感觉慢慢进入了职业倦怠期,已经没有最初的那份激情和活力,其实很多人之所以会平庸地当一辈子教书匠,或许把教育当作养家糊口的一种职业,甚至自己的一切努力只是为了晋升职称,就是为了各种名利而来。可是大家都知道教师是最清贫的职业,如果为了谋生而从事教育事业,那就是选错了职业,这里不可能让你腰缠万贯,只能是两袖清风,一生清贫。

回想自己最初踏进师范学院的大门之时,就立誓要始终牢记“身正学高,为人师表”的校训,从教二十多年,自己也无比热爱着教育本身,热爱自己任教的物理学科,总是喜欢和孩子们一起探讨学习物理知识。尽管在这其中,我们的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应试教育的功利性也让自己深陷其中,还好自己还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这只是暂时的乌云遮日,自己始终坚信总会有“云开雾散”的那一天,就像张志勇副厅长在邮件中鼓励我前行的话语:您很勤奋,勤于动笔,勤于思考,这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不过,我赞同您多读书、多研究、多探索、多思考、多动笔、多积淀。

的确,时代越是浮躁喧哗,越需要自己的心沉下来,在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从而保持对教育的无比虔诚。

2.选择好自己的兴趣点执着前行

读着这段有点刺耳的话语,笔者心中隐隐作痛。的确如此,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听到很多老师盼着退休,只盼这早日“脱离苦海”。为何会有这样的局面,就是在于很多人只是把教书当做自己养家糊口的职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晋升职称,以便获得更好的报酬,这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可是一旦退休之后异常失落,找不到人生前行的方向。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介绍一下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化学教育回归实验室研究所所长程同森老师:对于程老师的相识其实还是源于他的“让化学教育回归实验室”的实践与探索。对于程老师最让人感动的就是他经常说的那句话:我是来学习的。作为一名德高望重成绩斐然的教育前辈,正是这种非常谦卑的做人态度,才会让他在初中化学领域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崭新天地。相比较再来看看我们身边的有些老师,甚至一些刚刚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早早就产生了职业倦怠。究其原因就在于自身对教育没有大爱的情怀,对于教育科研没有痴迷投入的精神。作为已经退休在家的程老师没有想到去颐养天年,而是继续发挥余热,引领身边的老师积极投身于“让化学教育回归实验室”的课改事业,如果没有对教育的无限热爱恐怕是无法做到的。可以这样说,程老师是在用生命做教育!

程老师及其他们的化学教育回归实验室团队,给予我们的启示就是:选择好自己的兴趣点执着前行。的确如此,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有所追求,就像程老师所说:要像女排姑娘那样有点精气神!

其实我开始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这一做法,最初是开始于2013年的9月份。那时候我开始尝试进行“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可是这仅仅就是自个人不太成熟的想法而已,就在我进行物理课改一个月(2013年9月)正在迷茫徘徊的时候,2013年10月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2013-2015规划项目《快乐的启蒙化学》研讨会在曲阜杏坛中学成功举行。期间,张志勇副厅长做了题为《让科学教育回归实验室》的报告。报告全面分析了当今一段时期科学教育存在的四个问题:一是实验室开出率低;二是“讲实验”成为科学教育的主流;三是教师教学生实验能力不高;四是实验教学的环境条件差。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以及实验员的素养亟待提高。为此,张厅长强调:回归实验室是科学教育的必由之路。

其实就是2013年那次《快乐的启蒙化学》研讨会,真正打开了我的物理课改的实验,在扪心之问之后,我依然决定:引领孩子们回归实验室。无论是初三物理的启蒙学习,还是毕业班的升学学习,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回归实验室。我的这一“课改”之路历经了近三年,目前也已初见成效,最近我将这些年来自己进行物理“课改”的实践探索整理出了一本16万字的书稿——“初中物理课程学习的理论与案例探究”,里面收集了我的一些“课改”感悟,以及典型的课改案例。 目前自己正在“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改路上坚定不移地走着……

总之,在历经了那么多的磨难与风雨之后,已经懂得该如何走出困境,寻找一条自我救赎之路,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那就是:对教育要始终保持虔诚的信仰;别为变味的评先选优浪费时间;选择好自己的兴趣点执着前行。

笔者有理由坚信:教育的美好明天一定会到来,因为痴迷课改的每一个人的心还是热的!

总之,好的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位教师体会到职业的幸福感,体会到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好的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关爱和尊重,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学习是一种快乐!

为了自己的职业幸福,为了孩子们美好明天,更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我们的中国梦,请将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回到尊重规律、依靠科学的轨道上来。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教育科研方法专题工作坊主持人,《校长principal》执行总编,北京睿师育人教育科技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全国本真教育研究会核心成员、先进个人,《当代教育家》个性教师,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研究员,中学物理教师。多次获市优质课、示范课,地级优质课,曾获市教学能手,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市先进教研组长,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优秀研修组长等荣誉称号。在《光明日报》、《当代教育家》、《中国教师报》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等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收录,多次为市教学工作会议提供经验交流,多次在各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公益讲座。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入选《星教师》“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年度创新教学设计TOP15”,荣获中国STEM教育协作联盟评选的“首届中国最美科学教师专家提名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