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本
账本
搬家时,账本被无意翻出。
16开的小楷本,纸张已经泛黄,密密麻麻的数字经过时间的洗礼异彩纷呈:碳素笔书写的清晰可见,圆珠笔书写的模糊不清,蓝色笔书写的褪色严重,它们毫无规则的交叉存在,沧桑感油然而生。
“1994年10月3日,张三借100元;1995年2月9日,李四借200元;1995年4月15日,王五借300元;1996年12月19日,孙六借500元……”长长的名单后面,备注栏内有的标注了还款日期,有的空空如也,好像随时等待主人赐给它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2012年以前的账本,我大致浏览后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是记忆深处感觉曾经借钱未还的均是至亲或极其熟悉之人,偶尔想起还会禁不住抱怨——1994年我的工资仅仅是404.3元,当时的100元数目相当可观!而那些写在纸上却淡化在记忆深处的名字却需要努力回忆——赵八是位秃头神仙,整天晒着太阳休闲,地里的庄稼活几乎不干;钱九是个跳脚大神,方圆百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然整天忙忙碌碌却仍然贫困潦倒;金十是个白面书生,家境贫寒但勤奋努力,终于修成正果……
同样的一件事情——欠款,同样的一个结果——未还,却因为关系的疏密在心中留下不同的意念——本该忽略的,无意铭记;本该提醒的,早已忘记。这的确从另一个角度应验了“疏不间亲”!
我和老公均是脸皮极薄之人,提起讨账就如杀头,宁可银行贷款、支付高额利息,也不好意思张口索要借出的钱财。而那些300、500、1000、2000的数字就永远老老实实躺着,该还的早已还清,没有打算还的早把二十年前的欠款忘得一干二净。与其看着讨厌,不如撕掉干净!手随心动,“嚓嚓”几下,完整的小楷本就变成形状各异的碎片,散落垃圾桶中。
再见,昨天;再见,账本;应该一同再见的,还有以往的是是非非;留下的,应该是美好的回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