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治眩晕六法琐谈

(1)祛风散火法治疗风邪外袭型,方药、荆芥、荷、蝉蜕、桑叶、菊花、钩藤、蒺藜、竹茹;

(2)平肝息风法治疗肝阳亢盛型、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3)健脾祛湿法治疗痰浊中阻型、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补益心脾法治疗气血两虚型方药:归脾汤加减;

(5);补肾填精法治疗肾虚精亏型,方药:①偏阳虚者和右归丸加减,②偏阴虚者左归丸加减;

(6)活血通络法治疗血瘀挟肝风型,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天旋地转,如坐舟车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至昏倒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其发生的机理,归纳起来,有风、火、痰、虚四个方面。古代医籍中有关眩晕的记载颇多。历代医家各抒己见,对临床均有指导意义.

眩晕涉及到现代医学中的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和其他原因伤致的眩晕.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均按辨治眩晕六法进行辨证治疗,疗效显著.现将辨治眩晕六法介绍于下,供同道参考.

1、 祛风散火法:

本法适用于风邪外装,上扰清空所致的眩晕。症见头晕眼花,发热恶寒、咳嗽等。从外感而来的六淫之邪,均可以出现眩晕,是因为头为清阳之会,耳目为清空之窍,外邪侵袭,清阳与清窍必然首当其冲,所以出现眩晕。治宜疏风散火.常用基本方:荆芥9~15g,薄荷6~9g,蝉蜕3~6g,桑叶、菊花、钩藤、蒺藜、竹茹9~12g,共奏疏风解表,清热涤痰,平肝熄风之功效。

2、 平肝熄风法:

本法适用于肝阳亢盛之眩晕。症见眩晕耳鸣,每因劳累或恼怒而加剧,面部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舌苔黄,质红,口苦.脉弦数。《临症指南医案》说:“头为诸阳之会,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窍,所感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风上冒于耳,甚则昏厥跌仆虞”。治宜平肝熄风法。常用天麻钧藤饮加减。

基础方:天麻9~12g,钩藤12~15g,石决明18~24g,栀子9—12g,黄芩9~12g,川牛膝12~15g,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苓各9~12g。

加减法:肝火偏盛者,加龙胆草9~12g,泽泻、木通各5~9g,以凉肝利胆、清利湿热;肝火犯胃,阳明热结者,加大黄、芒硝各9~12g,丹皮6~9g,以泻肝通腑,导热下行;肝肾阴亏,而风阳翕张,眩晕较重者,合用大定风珠,生白芍15~189,阿胶9—12g。生龟板12—159,生地18~24g,麻仁6~9g,五味子6~9g,生牡施12~18g,麦冬15~18g,炙甘草6~12g,生鳖甲12~15g,鸡子黄2~3个,以滋阴熄风。

3、 健脾祛痰法:

本法适用于痰浊中阻之眩晕。症见眩晕,头重如蒙,或眩晕急剧,景物旋转,胸闷身困,食少多寐,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濡滑。治宣健脾祛痰.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基础方:半夏9~12g,天麻、茯苓、橘红各6~sg,白术15~18g,甘草3~6g。方用二陈汤燥湿化痰、白术健脾运湿,天麻镇静熄风,实属标本兼治之良方.

加减法;眩晕重、呕吐频繁者,重用茯苓可增至18~Z4g,并加泽泻、猪谷12~15g,以逐饮渗湿,再加代赭石Z0~24g,以镇逆止呕;胸闷纳少者,加白蔻、砂仁各9—12g,以芳化湿浊,醒脾运脾;耳鸣重听者,加石菖蒲、生葱各12~15g;以通阳开窍,呕吐泡沫痰涎者,加胆南星12~15g。白附子9~15g,以祛除风痰;若属于痰火上逆之眩晕者,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以清热化痰。其基础方是:竹茹、积实各12~15g,半夏9~12g,陈皮9~12g,茯苓15~18g,甘草3~6g,黄连9~12g。加减法;心烦易怒者,舌红脉弦,加龙胆草,夏枯草12~15g.菊花9~12g.牡蛎18~24g,以泻肝潜阳。

4、 补益心脾法:

本法适用于气血两虚之眩晕。症见眩晕、面色挑光白,唇甲不华,心悸少寐。神疲懒言、舌质淡、脉细弱。治宜补益心脾.常用归脾汤加减。

基础方:白术、茶苓各9~15g,黄芪12—18g,龙眼肉、酸枣仁各12~15g,人参6~9g,木香6~9g,甘草3~6g,当归9~12g,远志6~9g。

加减法。血虚较重,重用黄芪(18~24g)、党参(24~3Og,或人参9~12g)以补气血,并加熟地18~24g,鹿角胶18~24g,阿胶18~24g,紫河车粉24~30g(吞服),以填精养血;偏阳气虚者,加干姜、肉桂9~12g,以温中助阳;若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之眩晕,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重在益气升清。”

5.补肾填精法:

适用于肾虚精亏之眩晕。经云:“精生气,气生神”,精髓不足者,症见眩晕,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腰为肾府,肾虚者,症见腰酸膝软,道精耳鸣。

5.1偏于阳虚者,阳虚生外寒,四肢不温,脉沉细。宜补肾助阳,常用右归丸加减。

基础方:熟地18~24g,山药12~15g,山茱萸9~12克,枸杞子9g—129,菟丝子12~15g,鹿角胶、杜仲各12—15g,肉桂6~9g,当归6~9g,制附子6~9g.

5.2偏于阴虚者,阴虚生内热,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治宜补肾益明,常用左归丸加减.

基础方:熟地18~24g,山药12~15g,枸杞子12~15克,山茱萸12~15g,川牛膝9~12g,菟丝子12~15,鹿角胶12~15g,龟板胶12~15。

加减法:若五心烦热重,提示阴虚内热,加炙鳖甲20~24g,知母12~15g,黄柏15~18g,生地18~24g,以滋阴清热。若眩晕重者,加龙骨、牡蛎、磁石各18~24g,以潜镇浮阳;肾阳偏虚者,用附子、肉桂,虽可温阳,惟其刚燥伤精,不宜火用,常改用巴戟、仙茅等温阳而不燥之品,可收到助阳而不伤阴之效.

6、活血通络法本法适用于血瘀挟肝风之眩晕。

症见眩晕耳鸣、头部刺痛,健忘不寐,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既往有头部外伤史。治宜活血化瘀,通络熄风.常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基础方;归尾9~12g,三七6~9g,川芎12~15g,赤芍15~18g,桃仁12~15g,红花12~15g,钩藤、菊花各9~12g,茯苓18~2g,,珍珠母24~30g.

加减法:嗜睡者,加石菖蒲、远志各12~15g,以开窍醒神;气虚者,加黄芪24~30g,以益气行血;兼痰湿者,加半夏9~12g,白术15~18g,茯苓18—24g,等燥湿祛痰之品.

- 完 -
(0)

相关推荐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痫病(癫痫)】

    痫病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气血瘀滞,或惊恐劳伤过度,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使痰壅风动,上扰清窍而成.其特征为神情恍惚,甚则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有猪 ...

  • 【五味学苑:辨治眩晕六法】

    祛风散火法治疗风邪外袭型方药:荆芥.荷.蝉蜕.桑叶.菊花.钩藤.蒺藜.竹茹:平肝息风法治疗肝阳亢盛型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健脾祛湿法治疗痰浊中阻型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补益心脾法治疗气血两虚型方药 ...

  • 经典指导临床 | 熊继柏教授是这样辨治眩晕的!

     导读  熊继柏教授一直提倡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要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今天小编带你来学习一下熊老"经典指导临床"关于眩晕的证治经验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熊继柏教授是湖南中医 ...

  • 入睡难、多梦眠浅、早醒易惊、定时醒、彻夜不眠——徐浩教授辨治失眠经验浅谈

    作者 / 1张艳1张杰1鞠建庆1徐璇2徐浩1北京中医药大学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 ...

  •  熊继柏教授是这样辨治眩晕的!

    熊继柏教授是这样辨治眩晕的!  导读  熊继柏教授一直提倡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要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今天小编带你来学习一下熊老"经典指导临床"关于眩晕的证治经验整理,希望对大家有 ...

  • (失眠)入睡难、多梦眠浅、早醒易惊、定时醒、彻夜不眠——徐浩教授辨治失眠经验浅谈

    ​失眠是指失眠者对睡眠时间和( 或) 睡眠质量不满意( 也可表述为睡眠后存在未恢复感) ,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2006 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在6 个城市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内地成人存在失眠 ...

  • 六经方证辨治眩晕、汗证 – 经方派

    赵某,女,42岁,2013年8月20日初诊. 主诉:眩晕伴出汗1个半月余. 病史:患者于6月30日无任何诱因突发眩晕,当时感到天旋地转,恶心呕吐,全身大汗,当即去某医院诊为后循环缺血.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

  • 六经方证辨治眩晕头痛 – 经方派

    张某,女,62岁,2012年7月30日初诊. 主诉:发作性头晕4个月余. 病史:患者近2年来,经常出现头晕和颈项部强硬不适的症状,但不是很重.自3月份以来,头晕加重,每天都犯病二到三次,起床快时也犯病 ...

  • 经方辨治抑郁症六法

    至道汇推荐搜索 脑梗 头晕 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或易怒喜哭,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 ...

  • 穴位外治临证琐谈

    导读:很多方法就源于<灵枢>等书,笔者把这些方法找了出来,并进行了临床验证.我们是不是也可以? 穴位外治临证琐谈 清代外治宗师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说:"外治之法,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