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雪峰专栏】未来市场极为可观
对于当前的艺术品市场行情,目前的舆论普遍持观望态度;其中不乏“泡沫论”的悲观情绪。如果你有收藏爱好,或是一位收藏家,自己如何看待,应该有自己的见解。
其实对于当前的艺术品收藏,我觉得大可不必悲观。如果说在前些年是抱着投机或炒作心态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人,或许此时会心里发慌。但就真正的收藏家或收藏爱好者而言,他们的心里很踏实、平稳。原因很简单,他们有眼光不跟风,虚高的东西他们不会买,因为这些人购买艺术品不是为了短期投资,更不是去投机,他们希望看到市场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繁荣,而且对此充满信心。
什么理由让我们看好这个市场的未来?首先,我们判断一个市场是否繁荣主要看资金多少,资金是否转移等等。仅从投资的角度而言,钱投资在哪个领域好呢,房地产还是股市?仔细想想就明白了。其次,艺术品市场与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密切相关。很多腰包鼓起来的人,附庸风雅也好,陶冶情操也罢,开始形而上的追求是必然的。此外政策也在引导、扶持艺术品市场发展,还有很多集团动用大笔资金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
前些年市场主导的主要是投资类收藏。 这类的特点是:他的视角一定是注重升值空间,不会特别关注你是高端艺术品还是低端艺术品,关键是看重这个作品的升值空间。比如说美术官员及有可能升迁的画家、炒作起来的名家,经常举办展览、参加各种活动、到处演讲、上电视、有拍卖纪录的美术学院教授、各级画院画家的作品,他会投资收藏。他主要不问你今后在美术史上如何定位,不问艺术上属于哪个流派,是不是自己绝对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未来有没有升值空间。他们选取的目标和一般的美术收藏、艺术收藏者是不同的,他们把艺术品仅仅看作是实现价值的一种工具,一种价值转换形式。因而往往根据艺术品创作者的名气、身份,在市场当中的定位,分为一线、二线、三线画家。把价位分为底线、中线、高线,如果是一线画家作品价格是中线、低线,他就会投资。这一类收藏的特点往往是投入量大,一次性购买量大,这类作品是要回流市场的。按前几年的投资概念,一般投资时间是两到三年。这一部分收藏者现在基本都被套牢,而且未来也并不乐观。
这两三年收藏的情况有所改变,短期投资类收藏少了,传统文化意义的、有收藏兴趣、收藏习惯,并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个人收藏者多了。他们对藏品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对已故画家来说:1,跟地域有比较大的关联,有地域性。浙江地区的收藏家一定是收藏跟浙江有关的艺术家作品;天津地区的收藏家一定是收藏跟天津有关的艺术家作品。或者在这里当过官,或者在这里生活过,或者参加过这里的社团。去年见到两位江苏常州的藏家,他们专门收藏常州籍画家的作品。 2,藏品用途主要用于展示或把玩。讲究代表性和经典性。不讲究这张作品是不是绝对精到,而是看是不是有典型风格,或者是某个时期的典型风格。
对在世画家来说:1,注重作品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还要求作品具有独立又不失偏颇的个人面貌,而且加入藏家个人喜好。 2,注重作品的艺术价值,注重画家的修养、学识和各方面的条件,尤其考察其在艺术创作上有无创造力,是否具有长远精进的可能。
只要我们的经济保持高速平稳的增长势头,只要社会稳定发展,艺术品市场的前景将极为可观。 现在的艺术品市场古代艺术品中,瓷器稳中有升,尤其是那些精品:元青花、明代永乐宣德青花、清三代官窑乃至嘉庆道光的官窑及明清家具中的紫檀、黄花梨这些好的东西已经很难碰到,价位也非常之高。由于极其稀缺,藏家一旦拥有往往舍不得出让,所以不易市场流通。
古代书画精品、近现代书画大师精品行情也不会下跌,如果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话,也一直是稳中有升。最具投资潜力的应该还是中青年书画家作品,这类艺术品在真伪辨别方面可令买家放心,特别是对入门者来说,不用像在其他领域里那样复杂。当然,这类作品中真正能够表现画家心性,体现文化内涵的还是写意画,历史的经验证明,唯有写意画才可以走向人书俱老。
那么,收藏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中国艺术品呈现出来的美感承载着中国的美学观念,那是一种内敛、中庸、平和的心态,置身艺术品的海洋中,你必须心如止水。收藏,更多时候是给当下浮躁的生活带来一份精神慰藉,收藏中国艺术品,每个人都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