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上用功,果地随缘

“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也是佛教里的基本原则。法,就是一切的事物、现象;因,是主体的内部因素;缘,就是外部条件。

一颗健康正常的豆子,你把它放在干燥的抽屉里,固然它长不出芽来。但是只要给了它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它“必然”发芽,没有其他的结果。

而一块石子,你纵然无论如何给它所谓合适的温度与湿度,它也开不出豆芽来。

外部的缘(条件)一致,但没有达成相同的结果,因(内部条件)不同耳!

有的人心胸广阔,有上进心,来自外部的一切正面的提示,善诱,都能加倍地成为主体修炼和提高的助力,我们称为“增上缘”。反之,封闭、不肯上进的人,则不论你怎么努力,提点,都不起作用-----何止不起作用,还生起怨恨的心也未可知,这样以来,反而是外部的善缘变成恶缘了。

这就是我们常听说的另一句话的道理:“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就是说开智慧的人,只在因上用功,把自己能尽的努力尽到,在这个前提下,一切结果都笑对、喜承。而愚痴的人,则在自身上不下功夫,出现的结果不符合他的意,有不顺心,则对这个结果进行恼怒和抗拒,却不反思自己的主因。

上述这句话是借助佛教里出现的“菩萨”和“凡夫”来说,同样,这句话还有借用儒的角度的说法,叫“君子畏因,小人畏果”。在儒里,“君子”和“小人”是明事理、和不明事理的分类,不是后来所理解的高尚与卑鄙的区别。

所以,通达的人都是抱这样的态度:因上用功,果地随缘。把自己该做的努力做到了,自己经得起自己问了,在结果上,则有资格笑对、喜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