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不吃早餐或吃太饱都可落下病根!
许多胃部病变(慢性胃炎、胃溃疡等)都可能伴有胃痛,如何预防胃痛呢?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饮食有节。
中医把胃痛常分成两类,一种是胃寒引起的痛,一种是胃热引起的痛。
首先表现在饮食不节制,其次是没有遵循正确的饮食规律。
饮食不节制体现在对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大吃猛喝,并且是长期地胡吃海塞。有的人表现为:一旦饥饿就不分食物的寒热温凉,一个劲儿地猛吃,直到吃得十分饱,甚至是超过胃部应有的容量。一个人如果身体健壮,一次或两次,对胃的功能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如果形成习惯,日积月累胃病就有可能出现了。
日常生活中,如果习惯性地吃偏寒凉的食物,那么寒气就可能会在胃里“驻扎”,脾就不能很好地把水谷(饮食物) 化为精微转输至全身,由此或形成“脾胃不和”。食物在没有被很好的消化状态下,就进入了肠道,可能会导致大便不成形,中医叫“腹泻”,俗称“拉稀”。同理,一个人如果长期喜欢吃辛辣的食物或是过热的食物,胃热就会出现。有胃热的人,他的胃会反酸、烧心,大便也会干燥秘结。总之,不论是胃寒还是胃热,都会引起胃部的病痛。
很多人在胃不舒服时,会习惯性地忍一忍。由于人的身体有自愈功能,在胃没有形成病灶时,忍一段时间能康复,但是如果已经形成慢性浅表性胃炎,忍的时间越久,病情就会越严重。如果依然“忍”,希望忍一忍就能自动康复,那就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了!如果忍到一定的时间,量变引起质变,久之,萎缩性胃炎就可能出现了。再严重的话,胃里就可能出现增生物质。在这个阶段,西医治疗就是做手术,而中医则是通过针灸和药物同时治疗,让那些增生的物质自动剥落。
饮食不规律主要体现在一日三餐上。现在很多人把一日三餐的饮食规律给弄反了。正确的状态是,一个人的早餐应该丰富,并且要吃饱,午餐也要吃饱,晚餐应该少吃。只有早餐吃得好,人才会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去面对上午半天工作和生活。午餐不能将就,因为一天刚过半,还有漫长的下午,人的身体需要食物提供足够的能量。而晚餐少吃一些,会减轻人体睡眠时肠胃的负担。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人的早餐十分简单,大多数人只是稀饭、馒头和鸡蛋。但还有不少人不吃早餐,这其实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人睡了一夜,胃部的食物已经消化一空。肠胃是不断蠕动的,就算胃里已经没有食物了,胃也还要正常蠕动,加之晚间也会分泌很多的胃酸,所以早上没有食物及时进入到胃部,胃酸会进一步刺激胃黏膜,胃部内表皮容易受到伤害。
对于午餐,很多上班族也只是应付吃几口。到了晚上,很多人觉得时间充裕,会多炒几个菜,做得十分丰盛,不酒足饭饱似乎就对不起辛苦了一天的自己。这种晚餐貌似是“自己爱自己”,其实是在伤害自己的胃。俗话说,水滴石穿。胃不过是血肉之躯的一部分,时间一长受到损伤是必然。病情都是一步一步发展出来的,从来没有一个人今天检查是健康的,明天就突然得了胃癌。
建议预防胃病应做到两点:
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过饱都会对胃造成负担。年轻人吃饭绝对不要吃得太饱。对于七八十岁的老人,早餐午餐吃七八分饱,晚餐吃六七分饱就最好。经常吃多的人,其脾胃久而久之就可能消化不良,损害自身健康。人吃七八分饱,有利于脾胃的功能正常发挥。
今天国人的饮食结构西化严重,有很多人把肉当成主食,不吃五谷杂粮,各种蔬菜也吃得很少,尤其喜欢肥甘厚味,并且没有节制。导致胃不堪负重,严重加大了胃的消化负担,直到最后可能引起胃功能失常。
另外,现代人吃的蔬菜,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蔬菜大棚,尤其冬天吃的新鲜蔬菜更是如此。这些属于反季节的蔬菜,不是不能吃,但要少吃。有意识地节制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胃病的重中之中。
作者:肖格格 李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