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食疗鼻祖孟诜,孟余堂膳食养生非遗传承
孟诜(shēn)(公元621年-公元713年),唐代汝州梁县新丰乡子平里人(今河南省汝州市陵头镇孟庄村),著名学者、医学家、饮食家,其著作《食疗本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食疗本草》集古代食疗之大成,与现代营养学相一致,为我国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孟诜被誉为世界食疗学的鼻祖。
食疗学的基本思想,是将各类食品按中医理论的药性学说分类,与人体腑脏的疾病相对应,从而提出治疗方案。
《周礼·天官》将食医作为古代四医之一,这种药食同源的历史给中国医学奠定了注重食疗的传统。道教服食派将食疗作为修道养生的方术之一,在道书中记载了大量药酒、药茶、道菜、药膳及用蔬菜、水果、调料、鱼肉、禽蛋、粮食等食品治疗疾病的方法。其实《黄帝内经素问》中早有以五味、五谷、五畜、五果、五菜治病之说及当食品性质与药性矛盾时,应遵食忌之事。《汉书·艺文志》载有《神农食禁》七卷,而后有《金匮要略》的食法、王叔和的《食论》,《隋书·经籍志》收集食疗著作四十余种,其中有《太官食经》、《崔氏食经》、《膳馐养疗》、刘休《食方》、马琬《食经》等。
孙思邈的弟子孟诜(621~713)撰有《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补为《食疗本草》,把饮食疗法推进一步,是我国最早的食品营养学和治疗学的专著。此后食疗学续有发展,南唐陈士良又著有《食性本草》十卷。明代还有《救荒本草》一书问世,是专门记述野生植物的食用价值的。孙思邈撰《备急千金要方》中有食治篇一卷,他在这篇的绪论中说: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若能用食平痾,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
孟诜(shēn)是唐朝医学大家,生平尤为重视不同种类食药的搭配和禁忌。孟诜在中医阴阳平衡理论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稳中求效”的膳食养生和中医治疗准则。
孟氏中医(孟余堂)一脉传承,始终坚持以温良的膳食茶膏和现代科技萃取产品为主,甄选源头道地药材,组方温和,稳中求效,在降低药物对身体不良影响的同时,提高治疗效率。
孟氏一脉千年,薪火相传,虽然中间经历多次断代,但后人仍然恪守“怀仁存义,积德扬善”的祖训,始终致力于中医药膳食疗养传承与现代科技和人文环境的融合,坚持古法验方与现代科技结合,以孟余堂“三宝”和“回春五方”为核心的系列产品,成为孟诜(shēn)余泽千年的馈赠。
其中,孟余堂“三宝”是指孟余堂的产品形态:茶方、膏方和道地药材,
而孟余堂的“回春五方”,则是指产品对应的功效:眠方、颜方、清方、补方和调养方。
孟余堂对方剂功效和药材品质始终如一的追求,成为它能在绵延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承下来的重要原因。
孟诜的传说和遗留下来的食疗养生理念,已于2014年入选汝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成功入选河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