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动态周刊(1231-0106)——上海、深圳相继发力智慧城市建设,硬钱包、“刷脸”就医等新应用首落地
作者:黄波、莫祯贞、史映雪、李亚丽。
(2021年01月06日,总第94期)
一、AI产业重大事件
1
工信部:将发布标准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
1月4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推进节能减排的重点,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汽车产业实施路线图,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并行发展,同时通过制定配套法律法规、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发布相关标准等,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2
上海:发布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
1月4日消息,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20年底公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要求深刻认识上海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意义,明确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要求。《意见》指出,要坚持整体性转变,推动“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坚持全方位赋能,构建数据驱动的数字城市基本框架;坚持革命性重塑,引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数字城市;同时,创新工作推进机制,科学有序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3
深圳工信部:发布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的方案
1月4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推动出台了《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年)》,加快推动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着力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方案》提出到2023年,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为达成以上目标,《方案》列出了12个重点领域,包括高端软件、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金融科技、电子商务和数字创意等产业。
4
深圳市政府: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
1月5日消息,深圳市政府近日印发《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深圳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到2025年,深圳将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城市智能体,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将推动通信网络全面提速,加快终端设备全面感知,加快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整合提升,加快区块链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5
数字人民币在上海首次实现脱离手机钱包支付模式
1月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员工食堂,一位医生使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提供的技术,率先借助数字人民币非接触“硬钱包”,实现点餐、消费、支付一站式体验。据了解,本次试点是继深圳、苏州手机扫码、碰一碰支付之后,在上海第一次实现脱离手机的硬钱包支付模式。
6
首个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运营标准发布
1月5日,由百度牵头,联合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湖南湘江智能、上海淞泓、信通院、威马、东风、一汽等机构共同起草的Robotaxi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正式发布。此次发布的标准包括《自动驾驶出租车 第1部分:车辆运营技术要求》和《自动驾驶出租车 第2部分: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方法及要求》,两部分标准均为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团体标准。标准发布后,将规范Robotaxi在安全、体验、运营、测试等关键领域的执行要求。
7
北京正式启动医保电子凭证并支持“刷脸”就医结算
1月1日,北京全部定点医疗机构正式启用医保电子凭证进行就医结算。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后,参保人员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挂号。之后就诊时,医生先通过医保系统采集的照片信息确认为本人后再进行问诊。问诊结束后,患者使用医保电子凭证即可进行实时结算。北京协和医院、宣武医院和人民医院率先启动“刷脸”就医结算。
8
浙大新模型用少量视频完成3D建模
1月5日消息,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新论文「Neural Body:用于动态人像新型视图合成的隐式神经表征与结构化潜在代码」本文挑战将非常少量的视频集中的人类表演者通过新颖视图合成3D造型。在密集输入视图下,学习3D场景的隐式神经表征可实现很好的视图合成质量。但是不能在少量输入视频情况下使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人体表征形式Neural Body,它假设在不同框架上学习到的神经表征共享锚定在可变形网格上的同一组潜在代码,从而可以自然地整合跨框架的观察结果,还可更有效地学习3D表征。
9
锟云科技与浪潮合作推出新一代数据流AI服务器
1月4日,鲲云科技与浪潮基于星空X3加速卡推出新一代的数据流AI服务器,定位高性能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的AI计算加速,支持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油田、智慧工地、智算中心等典型AI应用场景,这是双方“元脑生态计划”战略签约后推进的最新合作。此次推出的数据流AI服务器采用浪潮的NF5280M5主机,按需可搭载1-4张鲲云的星空X3加速卡,该服务器最高可实现300路1080P图像的智能处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0
多家机构推出AI技术相关总结及预测
1月4日,智源研究院发布《2020年世界十大AI进展》,包括:OpenAI发布全球规模最大的预训练语言模型GPT-3;DeepMind的AlphaFold2破解蛋白质结构预测难题;深度势能分子动力学研究获得戈登·贝尔奖;DeepMind等用深度神经网络求解薛定谔方程促进量子化学发展;美国贝勒医学院通过动态颅内电刺激实现高效“视皮层打印”;清华大学首次提出类脑计算完备性概念及计算系统层次结构;北京大学首次实现基于相变存储器的神经网络高速训练系统;MIT仅用19个类脑神经元实现控制自动驾驶汽车;Google与Facebook团队分别提出全新无监督表征学习算法;康奈尔大学提出无偏公平排序模型可缓解检索排名的马太效应问题。
1月4日,IDC发布《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10大预测》,包括:在受监管公共部门中超过15%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AI决策系统将引入解释其分析和决策过程的相关规定;超过50%的组织将在呼入电话处理环境中增加AI功能;45%的重复工作将由使用由AI、机器人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提供的“数字员工”实现自动化或增强等。
1月4日,世界经济论坛和《科学美国人》杂志召集的国际专家指导小组从75项技术提名中选出“2020的十大新兴技术”,包括实现代替真人临床试验的虚拟病人、整合VR和AR应用程序的空间计算、数字医学、电动航空、支持汽车看见“拐角”的量子传感等。
二、重大项目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三、大额融资与并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注:“大额融资事件”入选标准:天使轮千万元级,其它轮次亿元级
数据来源:GEI咨询大数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