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雅生活】古人最要紧事......

洗澡这件事儿,究竟有多重要?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一国之内最重要的事情有两件,即祭祀与兵伐。然此两件皆与另一事密切相关:

斋戒

何为“斋”?《论语》中说的明明白白:

齐,必有明衣,布。

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此处“齐”即“斋”,通假字。

“明衣”即浴衣,斋戒时要沐浴更衣,浴衣以布制成;

斋戒是一定要改变日常饮食习惯及居所,即不与妻妾同房。

其实早在西周,周天子就会在王城辖区内为诸侯们分封供其斋戒的城邑;发展至后来,皇帝会分封土地给王子皇孙,地方上的所有收入皆归其所有。这样的封地,称之为“汤沐邑”;顾名思义,供其洗澡的城邑。

更有甚者,古代官员们的假期称之为“休沐”,简言之休息与洗澡……可见洗澡是很重要的事。

其实在现代社会,洗澡也深有内涵。

2013年,“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正式提出;当然,“洗澡”在此处的含义,与古代“斋”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在古人看来,洗澡不仅是盥洗沐浴,更是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记》记载,每逢重要时日,宅中男女主人都要早早起来沐浴更衣……最晚在西周,斋戒沐浴就已固化为一种制度以表达虔诚与恭敬。

至于说到最有名的沐浴之地,可能很多人会脱口而出“华清池”。白居易有一首《长恨歌》,唱红了明皇与贵妃的爱情,唱出了兵戈之苦流离失所,也唱响了温泉胜地“华清池”——“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不过华清池毕竟是皇家浴室,“澡堂”真正的兴起与发展,却是伴随着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明清时代而来。

宋元时期,人们将官方的澡堂称之为“混堂”;发展到明清,“混堂”的称呼正式固定下来。严格说起来,颇有点儿类似我们今天的温泉。现如今最悠久的“澡堂”在南京,称之为“瓮堂”。起源于明朝初年,一直沿用到2013年……

至于为何要在南京城修建“瓮堂”,历来有两种说法:

一说民用,朱元璋建都南京征调数十万百姓服劳役,“瓮堂”供民夫沐浴;

一说官用,前来觐见的使者大臣们,朝拜天子之前需在此沐浴更衣。

不管作何用途,600多年仍“身强体健”,感叹之余只希望不要毁于今人之手。

今人沐浴除公用澡堂之外,自家浴室更是主要场所,古人也不例外。

古人浴室,根本要求是“前后二室,以墙隔之”。

一间放铁锅以盛放热水,一间放柴火以备用。

其次,浴室必须为“密室”,如此方能“不为风寒所侵”。

可见,即便供暖条件远不如现代,古人在冬天也是会经常沐浴的。

第三,“近墙凿井”,辘轳取水加热;同时,墙上凿孔以输送热水。

至于排水,则需在浴室之外设计一条排水沟,废水从此流出。

我们常常觉得,现代化赋予我们许多便利以及更好的生活品质。其实,若回溯古人生活,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优雅从容远非我们所及。

譬如在我们现代社会中很少能享受到的“鲜花浴”,在古代称得上是“飞入寻常百姓家”。明末清初张岱《夜航船》中就记载着浙江兰溪一代的“花浴堂”。彼时,此处农家多以种植贩卖鲜花为生,一年四季繁花不绝。渐渐地,他们在贩花的同时,还以花瓣沐浴。“兰溪花浴堂”中,“万花香气,随风送至;轮回辗转,百和氤氲”……当时,前来体验的人络绎不绝,认为“仅其一浴,尽足脱胎换骨,荡魂消魄”……

试问如今,何处何人还能有此体验?

美好事物千古同一,变化的大概是我们的心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