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施舍,为何结局如此不同?
施舍其实很简单,比如给山区的孩子捐赠物资,去敬老院做义工,给路边的乞讨者金钱。但并不是每一次施舍都会被报以感激之心,有时候反而会酝酿出对方的贪念。
犹记得馒头店老板李女士在镜头前潸然泪下的画面。
郑州一位馒头店主李女士,看到很多环卫工人顶着风雪工作,且经常吃不上热乎饭,于是开通了免费送热馒头的窗口,慰问他们。起初领馒头的人心怀感激,称赞馒头店老板。可没过多久,有些人就提出了过分的要求,宣称" 我不要馒头了,你退钱给我吧 ",更有甚者在店主停止免费送馒头后,大闹馒头店,污蔑栽赃,破口大骂,一场爱心活动最后不得善终。
看了这则新闻,我的脑海中浮现的是小学时学过一篇文章。文章讲述了作者的母亲和乞讨者之间的故事。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有一位少了一只手的乞讨者来家里乞讨,母亲并没有立马给他施舍,而是指着屋后的一堆砖,要他把这堆砖搬到屋前。起初,乞讨者非常生气,认为母亲不仅不肯帮助他,还故意刁难他。而母亲却俯下身故意用一只手搬砖,并告诉他,一只手也可以干活。
这位乞讨者看着母亲,怔住了,俯下身开始搬砖,他足足花了四个小时将砖搬完,最终得到了20元的报酬。当他表达谢意时,母亲告诉他这是他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临走时,他对母亲深深鞠了一躬,说一定不会忘了她。多年后,这位乞丐变成了一位非常富有的商人,并带着感激之心,想要报答母亲。他说,如果没能遇见母亲,他现在依然是个乞丐。
我佩服作者的母亲,因为她努力用看待平常人的心态去看待乞讨者,将自己的怜悯之心藏在心底,用平视的目光去注视对方,不动声色地传达着善意,既达到了助人的目的,又给对方以尊重。甚至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之以渔。
嗟来之食说的是施舍者的脸上表露出了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无条件的给予,则是将这种姿态隐藏在心底。前者令人生厌,后者却后患无穷。令人担忧的是,众多施舍者只是有着一颗温暖世界的心,却未意识到自己站在了高处,俯视着被施舍的人。
当我们在唾弃那些不懂感恩的人时,更需要思考一下,自己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是不是用了不正确的方式?你是真心地想帮助别人,还是享受高高在上的滋味?
如果在施舍的同时,又能做到平视对方,给人以尊重,那才是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