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密码 | 神秘的虢国,似乎只是三十六计“假道伐虢”的一抹印象
这个中原古国的记忆之门,步入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畔的下阳城遗址附近,残存的星星点点史迹,印证着春秋时期虢国的往事。
春秋战国的风云国家齐,楚,燕,韩,赵,魏,秦,哪里有虢国啊?的确,春秋时期诸侯之间争霸,《史记》中给陈、杞这样的国家都留有世家,对于虢国却没有专篇叙述。后人对虢国的印象十分模糊,稍有一点记忆的,似乎是三十六计的“假道伐虢”与成语“唇亡齿寒”,虢国就这样以历史失败者的形象出现在后人脑海中,多少有点委屈。真实的虢国有过辉煌的历史,也曾叱咤风云,也曾悲情谢幕,也曾追寻不朽,历史云烟里,它礼赞苍生。
上三图:虢国车马坑
周武王克商之后,将宗室子弟与功臣按等级分封,封建王朝从此步入正轨。武王的两个叔叔被封于“虢”。当时野心勃勃的晋国离间了与虢国唇齿相依的虞国,借路虞国而一举攻下虢国,并立即返身灭虞,最终这两个不起眼的封地双双阵亡,最浓重的记忆是以“假道伐虢”一词名垂千古。可能大家会说,历史上这样的事不少啊有啥稀奇?稀奇在之后的所有类似故事都沿用相同的叹息:唇亡齿寒。
上三图:虢国出土青铜器
本是息息相关的意思,但这个成语背后隐蔽的内容,远比表达的四个字更为丰富。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三门峡虢国墓地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随葬玉器和车马殉葬的遗迹,足以证实虢国在周朝具有非常显赫的地位,尤其是军事实力非常强劲。
上三图:虢国出土玉器
同在河南的殷墟身为世界遗产被世人熟知,商代甲骨文和后世《说文解字》中有着这样的解释:“虢”是一个象形文字:右边一只虎,左边为兵器“戈”,呈现的是以戈猎虎之状,后渐渐转变为徒手搏虎之意,用得起这个字的部落,实力不会差的。
周文王在削弱商朝的进程中曾经有过一次重要的战役,那就是消灭了商朝忠实的拥趸者崇国,崇国的老大便是后世小说《封神演义》中提到的崇侯虎,而在这场战役中立下大功的正是虢部落。崇国灭亡后,周文王就把自己的嫡弟虢叔封在了黄河边如今平陆县“下阳城遗址”这个地方,依靠虢人这个部族来镇压该地的商朝遗民,当时虢叔年龄太小,所以周文王又派庶弟虢仲来辅佐他,于是,虢国正式出现在了历史上。
上二图:虢国军事要塞“下阳城遗址”(国七)
豫西峡谷,两岸夹水,壁立千仞,怪石嶙峋,访古的脚步来到三门峡黄河古栈道边,雄浑浩荡的穿越感便扑面而来。这里其实是河南与山西的交界,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都关中,到汉王朝结束的400多年间,由于要运送粮食给京师,陆路运输受运输工具及崤函古道艰险难行的制约,黄河漕运就成了当时唯一的运输渠道,这便是黄河古栈道的历史背景。
上八图:黄河栈道遗址(国六)
由于黄河中游河道宽水流急,逆流航行非常困难,特别是三门峡天险的阻隔,给黄河漕运带来难以克服的障碍,产生了巨大的运输成本。为保证漕运的正常运行,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对黄河三门峡河道的疏治,而整治三门峡天险最主要的措施,就是疏凿航道和开凿供纤夫行走的栈道,这便是黄河古栈道的由来。
上二图:崤函古道(“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中道路遗产)
虢国也不例外,周朝灭商之后,国家的权力中心开始东移,一些和周朝犬牙交错生活在一起的羌人、义渠等民族也在扩大着自己的势力。为了稳固自己的西大门,虢国作为周朝的金牌打手也开始西迁,古道就在黄河周边,虢叔被分封到今陕西宝鸡大散关附近建立了西虢国,虢仲被分封出去在如今河南荥阳附近建立了东虢国。
上三图:寻访虢国史迹,今三门峡地标式古塔——宝轮寺塔(金代 国五)
武王克商后,商朝遗民作乱,虢仲依靠地利和虢人阻挡了商族的反攻而立了大功,周公对其大封特封,把洛阳周边的地区都封给了虢国,但是,作为一位京畿之内的诸侯,其封地远超出制度规定,这在极其讲究礼制的周朝是不被允许的。那怎么办呢?周厉王三年,西虢国重新向东迁移,开始了在今河南三门峡地区立国的历程。这对于西虢国来说,并不是筚路蓝缕,而是故地重游。
作为虢国重要的城邑,下阳城和上阳城是维系国运的重要支柱,下阳城是军事要塞,上阳城是都城。春秋无义战,当晋国虎视眈眈的用计谋贿赂了虞国国军“假道于虞以灭虢”,一时间鼓声震天,杀声四起,虢国至此尘封在历史尘埃里,直到二千多年后的考古发现。
上六图:虢国出土青铜器
恍然间,时间变得如此紧迫。深埋地下的战车与青铜,玉器与骨骼,后人的考古是让他们重见天日,还是惊扰了他们沉睡千年的美梦?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以虢国文化史、虢国墓地出土文物精华、虢季夫人墓出土文物、虢国车马坑遗址、虢季墓遗址,五个部分展示最终被晋国所灭的虢国,出土文物三万多件,其中最主要的文物是青铜器和玉器。
上九图:虢国出土玉器
这是原生态的历史,原生态的文明。
当后世千年的土壤埋上神秘的部落,当后朝的脉络压上的春秋的记忆,继而唐宋、明清,文明得以延续,文明史得以延伸。涛涛的黄河水孕育的文明,便是中原大地雄踞天地之中傲人的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