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清廉的老好人,却才是北洋水师覆灭的罪魁祸首

作为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北洋水师承载了这个古老帝国的无数希望。资料显示,北洋水师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世界第九东亚第一。

然而,甲午一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让人痛心之余,不能不让人深思,导致北洋水师覆灭的罪人究竟是谁?其实,罪魁祸首是一个清廉的老好人。

关于北洋水师覆灭的原因,历史上有很多分析,但从战争中的表现来看,北洋水师不容污蔑。固然有一些老鼠屎,但也不能否定全部。

意大利人弗拉底米尔在《中日战争》一书中评价,“中国海军同陆军相比是非常优越的”。其实,弗拉底米尔这一评价,从两个方面足以看到:

(1)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等,在事不了为之时,不是想着苟且偷生,而是选择了或战死沙场,或自杀身亡。古今中外,又有几支舰队军官能悲壮到这一程度?

(2)黄海大战中,日本吉野号发射了1200余枚炮弹,但大清军舰却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损伤,反而大清舰队重创了“吉野”“比睿”“扶桑”等日本多舰,说了官兵训练水平。

因此,北洋水师的覆灭原因众多,李鸿章战略不明,陆军一溃千里拖累,严重忽视反间......更重要的是还有这么一位清廉的老好人,让北洋水师自1888年建成之后“未添一舰一炮”。

这位老好人叫翁同龢,光绪的老师,在甲午战争中,他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清朝末年的政坛,有一点像明末,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党争严重,即帝党与后党之争。翁同龢代表的是帝党,李鸿章代表的是后党,这两者为了争夺权力,经常爆发一些明争暗斗。而且,因为曾国藩和李鸿章检举他兄长翁同爵,所以翁同龢与李鸿章还有化不开的家族矛盾。

总之,翁同龢与李鸿章是一死对头,属于无法化解恩怨的关系:利于李鸿章的,翁同龢要反对;不利于李鸿章的,翁同龢要推动,犹如明末党争,不为国家,就为自己一派私利。

比如甲午战争中,以翁同龢为首的帝党,对淮军将领和北洋人物,除聂士成等个别人之外,都弹劾了一遍,包括脱离实际的各种催战。前线在打仗,后方在弹劾,将领们还怎么打?

正因如此,翁同龢任户部尚书期间,处处刁难北洋水师,最典型的是挪用北洋水师的购舰经费。虽然购舰利于国家,但也利于李鸿章,所以就被翁同龢拒绝。关于慈禧挪用海军修园一事,翁同龢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真让人大跌眼镜。

1891年,户部尚书翁同龢上书:海军规模已具,国家度支艰难,严禁北洋水师再添加新的“舰、炮、军火”。别说军舰了,就连炮、军火都不让购买,这一下让北洋水师陷入了绝境,甚至连优质煤炭都用不起,零部件也更换不了,而日本海军却在快速发展。

朝廷果真没钱了?其实不然,因为有2000多万两海军经费,被慈禧挪用修颐和园,以庆祝60大寿之用。对于慈禧挪用,翁同龢喜闻乐见,李鸿章不好劝说,其他大臣也几乎闭口不言。唯有前户部上书阎敬铭强烈反对,得罪了慈禧,遭到革职,翁同龢再度成为户部尚书。

阎敬铭被慈禧以“不能仰体朝廷”的罪名撤职,但翁同龢上台之后,却唯慈禧之命是从。需要注意的是,翁同龢是帝党,为何赞同慈禧的做法呢?其实很简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一笔钱拨给李鸿章,会大幅度增强李鸿章的实力,所以不如修颐和园。翁同龢的门生王伯恭,在《蜷庐随记》中记录了这一件事:

翁同龢即划拨海军储款2000万修颐和园,500万修三海,不但一分不留......(向朝廷奏定)五年北洋舰队不得添一船一炮。

面对北洋水师的落伍,英国人给了一个建议:“必添购快船两艘,方能备日制胜”。这一建议有推销产品之嫌,但也有真知灼见。让人遗憾的是,因为翁同龢的阻扰,最终两艘快船被日本买去,其中一艘就是吉野号,是甲午战争中击沉大清舰队最多的船舰。

总而言之,当北洋水师舰队锅炉都快报废时,翁同龢却还是不给一分一厘,别说购买最新舰船了,就说维持北洋舰队都很难。相反,日本却一直购买最新舰队,最终让北洋舰队饮恨大海。客观的说,北洋舰队的覆灭固然原因很多,但翁同龢却是难辞其咎的罪魁祸首。

党同伐异的翁同龢,却在个人私德上并不差,是一个清廉的清流政客。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谢俊美指出,不论翁同龢行事如何,但“对于他为官清廉这一点都是承认的”。

其实,翻开中国历史,尤其是明朝历史不难看到,表面上看是清流且清廉,当时是天下何人不识君,但行为举止却往往又自私自利,反而更能打着正义的旗号祸国殃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