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展 | 给摄影,一点颜色看看
沈毅/摄影
老师评语
本期色彩语言讲练后,学员佳作颇多,各地的“色彩”奔涌而来,各有各的绚烂和情绪。
有人喜欢黑白摄影,其抽象的结构、丰富的影调,以及继承了黑白暗房的基因,似乎宣告它才是真正的摄影艺术。有人戏谑称,如果您不知道如何后期制作一张照片,就将之处理为黑白。
逆光《热流》线云强/摄影
有人从接触摄影起,就习惯拍彩色照片,认为色彩是附加的信息,而信息是事物决断的依据。在商业领域,利用信息不对称则是重要的游戏规则,为何要去除内嵌在万事万物中的色彩信息?
到此,有点争论汤圆口味、粽子甜咸的味道了。
这也许是摄影的内卷,脑补一个画面:摄影师一排排躺平,然后坐井观天。殊不知,二十世纪物理学发现,人眼只能看见不到5%的世界。(引自公号丁香医生科普文章《其实,人眼只能看见不到5%的世界》)
蜜蜂可以看见紫外光,金鱼可以看见红外光,而人类只能看到可见光,其余不可见的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如果都将其进行视觉化,多么令人期待和遐想。
高色温 《陪伴》冯裕玲/摄影
人类一直试图描绘对看不见的光谱内容的感知。有摄影师用红外相机或热成像相机,捕捉人眼看不见的浪漫与奇想;有艺术家描绘出无线信号在人类世界联通交汇的画面;更有艺术家模仿蜻蜓的复眼观看世界。
“引人联想”,一直是摄影佳作的标准,它不止于摄影表面的语言,而是将视觉中的文学性发挥出来,例如通感、联觉、比兴等修辞……一支笔描绘出一个世界。同理,能否在一张照片中做到?
相似色 Hleb D razdou/摄影
除了上文提及的光谱,还有更广阔的现实世界游离在人的感官之外,它们被称作“暗物质”,“暗物质不吸收光,不发射光,不反射光,因此无法被视网膜接收”。未知、神秘、不可见,更加激起人们的遐想,这首小诗就是证明: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颗小星球,
逝去的亲友就是身边的暗物质。
我愿能再见你,我知我再见不到你。
但你的引力仍在。
我感激我们的光锥曾彼此重叠,
而你永远改变了我的星轨。
纵使再不能相见,
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
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
是我宇宙之间永恒的组成。
——游识猷
为人眼开放的色彩,只是光谱中的一小段;为异想世界开放的色彩,却是正无穷。请欣赏本期佳作:
——宋毅
入选作品如下
马海萍/摄影
《对影成双》刘颖/摄影
丁梅/摄影
林欣华/摄影
卢国德/摄影
林泱彤/摄影
刘娴/摄影
《红衣主教》杜海洋/摄影
郑爱萍/摄影
沈毅/摄影
朱帼/摄影
《眼中的夏天》王春芳/摄影
陈朝进/摄影
杨芊/摄影
《希望的田野》倪元君/摄影
高云山/摄影
黄榕华/摄影
欧阳志君/摄影
羊正/摄影
《心境》尹建平/摄影
王昱品/摄影
余永强/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