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孩子的初叛逆

家庭教育---孩子的初叛逆

各位家长大家好,我是四年级二班孩子的家长,非常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聊孩子初叛逆的话题。

现阶段我们的孩子都已有了自己的思维意识、行为意识,可能会有:不愿意和家人交流,爱玩游戏,管不住,脾气大,浮躁,喜欢与家长对着来等现象,我们称之为:叛逆。其实这是正常的心理表现,作为家长来说,对孩子类似的情况,我们应予以接纳,然后寻找产生某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找原因认清问题,找方法解决问题。对于原则性的问题我们给与耐心指导,而不能去压制,越压制越叛逆,会让亲子关系更疏远。

我们通过生活、学习等方面可以看出,孩子叛逆的引导不外乎两方面:一是健康生活:家长所认为健康有营养、对孩子有益的,孩子往往是不愿意接受的,甚至特别反感。孩子所认可的,所接纳的,家长往往又不愿意去接受。二是快乐学习:明明家长处处为孩子着想,而孩子却是非常反感厌恶,学习本来是孩子的事,现在却成了家长的事情,每天晚上的辅导作业,几乎成为家长与孩子的“战场”。对于这两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聊一聊。

一、健康生活:

1、关于早餐、晚餐的饮食问题

“民以食为天”,孩子这个年龄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饮食非常重要,可是很多孩子却不愿意吃饭,甚至不愿意吃早餐,即使吃饭,家长也要使出“浑身法术”,或者强迫命令孩子吃,结果是孩子更不愿意吃饭了。

我们可以遵循早餐不从样,好吃有营养的原则,提前与孩子沟通早饭吃什么。早饭最好与孩子一起吃。关于早饭问题,我与文浩有过很多次的交流,有时也会请他参与早饭制作,感受过程,享受喜悦。

2、关于零食的问题

由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目前市场上零食琳琅满目,你说一点不给孩子吃,也不太现实,我们可以制定个规则。我们家是每个月最后一个周天,给文浩定汉堡。平时如果他很想吃了,会给他10元钱,他自己去超市,用这10元买他的零食,不限种类的能买多少买多少。这时候他会用做题的方式选择最大化。

3、关于作息习惯的问题

有规律的作息习惯,会让孩子有更充沛的精力用来学习。现在家长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晚上孩子看手机或者玩游戏。从个人观点来讲,就是家长陪伴的太少。试想当孩子写完作业,家长陪着孩子一起玩半小时,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洗刷完,一起坐在床上,聊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哪怕讲讲家长小时候的趣事等等,到睡觉时间互道一声“晚安”,孩子们还有时间拿手机吗?我们家有个习惯,就是上床睡觉之前,所有手机要进“鸡窝(专门放置手机的地方)”。

二、快乐学习:

说到孩子学习,家长之间的沟通,几乎都是围绕孩子写作业的问题。某家长被孩子写作业时的墨迹气的嗷嚎大哭,孩子却大有一种“越催越慢,再催停笔”的节奏,有孩子写作业时把自己房间门锁上,当你以为他作业快写完的时候,他可能就写了一行、、、、、这些都是我们家长都面对过的情况。

在这里给大家几点小建议: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尽量避免噪音(不开电视机,家长不要在旁边看手机),固定在学习桌上写,不要趴沙发上,床上写。

2、写作业需要心、眼、手的协调。有的孩子作业漏字,错字多,写错行等,都是没有做到心、眼、手的高度一致。我们要端正坐姿,保持好一寸一尺一拳(手指与笔尖距离一寸,眼与书本距离一尺,身前与书桌距离一拳),全神贯注,认真书写。

3、制定计划。在孩子写作业之前,先请孩子理清思路,知道作业有哪些?准备每科多长时间完成,然后计时开始。小学是一个习惯培养的阶段,目前孩子的自控力不足,还需要家长督导。这期间家长在稍远的距离看一本书,做一份工作等等,偶尔关注下孩子精力是不是集中就可以,切记不要挨着孩子,紧盯着孩子写。

4、多鼓励,少批评。孩子写完作业,家长要认真的看下,哪怕题目我们不会做,没关系,对他的书写来个鼓励吧。当孩子在制定时间内完成了,可以陪他去玩一会,也可以秘密告诉老师,请老师在班里表扬下孩子。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最后我想和大家聊的话题是亲子沟通。其实我们家长能感觉到现在孩子与我们之间的话语越来越少了。为什么?他们觉得家长不理解他们,不认可他们。时间久了孩子就不愿意说了,在行为上就表现出和家长对着来。

那现阶段我们要怎样去和孩子沟通呢?原则是重过程,谈感受,多鼓励。当文浩向我讲述他做的事情或者他对事情的观点时,我都会耐心听他讲完,并且过程中会给予回应,多点头,嗯,是这样啊,你分析的还不错等等。我是做销售工作的,此时我就把他当成我的客户,耐心倾听,真心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每次文浩的检测试卷,我都会认真看一遍,在满分时,我会鼓励他,倍精神对他说:奥利给 !!继续加油!(伴随一个加油的动作),如果考试中出现丢分,会说:这次考得不错,同时来看看这次失分的题是哪一类的,多做做类似题,总结经验,巩固知识点。

另外现在孩子大了,自尊心变强,家长不要在外人,尤其是同龄人面前,肆无忌惮的去批评,责骂他们。更不要拿他跟别的孩子比较,你看谁谁谁,怎样怎样好。其实这对孩子的改变没有任何帮助,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无形中拉开了亲子之间的距离。

作为家长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做孩子的知心爸爸,贴心妈妈。关注孩子的成长,了解每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行为习惯,保持沟通,辛勤浇灌,让孩子在每个阶段都得到细心呵护,相信我们会等到花童的怒放!

关注养生!关注健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