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有骨刺,别怕!一张外敷的方子,通阳气拔骨刺,请你收好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实用中医风湿病学》
你好,我是文君然。
有人揶揄我:文君然,你写这些中医科普文字,到底有什么用?有什么价值?
你能靠文字给人治病吗?
你能靠文字赚来诊资吗?
你能靠这些狗屁文章,扬名天下吗?
我说,都不能。
我只能达成一个目的,这就是科普中医。
我问你,中医是怎么衰落的?
中医是怎么由堂堂国术,沦落成“诡辩+玄学”的?
原因之一,就是人们不了解中医,不知道中医是怎么识病、看病、治病的!
因此,我要用我的文字,做一件前人没做过的事,这就是“直播中医”。我要让大家看到,真正中医师如何救人于危难之间的。
如此,中医作为国粹,才有复兴的希望。
比如说现在吧,我给你说一张配伍。这张配伍,也是我早年从别人那里学到的。
一次,我一个远在山东的同学,兴致勃勃给我打电话,说他知道了一个可以调治膝盖骨刺的外敷办法。什么呢?方见——
白芷20克,川乌10克,草乌10克,苍术20克,生半夏10克,生南星10克,桃仁10克,当归10克,白芥子10克,冰片5克,樟脑5克,松香5克,细辛3克。所有这些,共研成细末,炒热了,再加上热白酒100毫升,蜂蜜100毫升,醋100毫升,调匀,形成糊状来热敷患处,用布给包扎好,外用热水袋加热。每次6小时,每天一次,每剂药能用2次。
我同学告诉我,山东中医学会那边曾经出过一本集子,里头记载了山东中医界的验案验方。这是其中一个。我这个同学搞骨病的,看到这配伍以后尝试了几次,觉得不错,所以打电话闲聊时,跟我就介绍起来了。
随后,我找我老师看。我老师说,这就是温阳散寒、除湿化瘀,倒也很周正。以后咱们也试试看。
巧了,没过多久,真有一个膝盖不好的人找我老师求治。
这是一个男性,不到50岁,膝盖部位疼痛、肿胀,但是不红不热。症状在活动或者受凉的时候加剧。拍片显示,股骨内外侧有骨刺增生出现。脉沉迟,苔白滑。我老师辨证,属于肾阳不足,寒湿内阻、淤血阻络。
我老师二话没说,立刻就给患者用了上头的配伍。
结果,药用6次,诸证悉平。膝盖按压无痛感,活动自如。
看到结果,我老师孩子一般地兴奋。连道:“不错不错,这东西以后可以多用”!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非常明确,就是阳虚寒凝。畏寒怕冷,症状在天凉的时候加剧,患处不红不热,脉象沉迟,舌淡苔白滑,这些都在说明他体内的寒湿之态。寒湿之邪蕴久,阻滞经络,令气滞血瘀,所以作痛不已。
当然,这些,是完全用中医的视角去看的。现代医学可以通过拍片子,清楚地看到骨刺。中医看不到骨刺,所以只能从症候的角度来看,这个患者体内到底出现了什么偏颇。只要把这个偏颇纠正了,哪怕是骨刺这东西丝毫不动,也可以让患者摆脱疼痛。这就是中医的思路。
你理解了这个,就知道上方的意义了。这里头,川乌、草乌温经散寒,苍术、半夏、南星、白芥子化痰湿。桃仁、当归活血止痛。白芷、细辛、樟脑、松香、冰片通络止痛。这就是基本意图。说起来,也是非常简单的。
这么多年来,这个配伍我一直保留着。虽然说,用的次数不多,但是我经常给同行们以建议。来自别人的反馈是,确实有效。当然,前提是辨证准确。阳虚寒凝血瘀者,用这办法是不错的。患者典型表现,就是膝盖的肿胀、疼痛,遇寒加重,得热则舒。其他的舌脉特征,我前文都说过了,这里不再重复。可以说,这个配伍,虽然不能消有形之骨刺,但是可以化无形之骨刺。寒湿一消、淤血得散,则关节无忧矣。
这篇文说,我就写给大家做参考吧。这里头川乌和草乌,一般外用的时候都生用。患者的皮肤,必须能耐受。对药物过敏,或者皮肤有损伤、过于敏感的人,要慎用。非专业人士,必须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全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