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解析(中国古代绘画观后感系列12)
北宋画家范宽绘制的《溪山行旅图》,被历代推崇,是有代表性的宋代山水画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当前,该画仍然放射着耀眼的艺术光辉,吸引了众多临摹学习者,开展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本文从个人认识角度,再求解析。
一、关于绘画的内容
这幅画描绘了行旅的马队在巍峨高山脚下通过的情景。重点描绘了山水风景;配景是山路间行旅的队伍,队伍虽然小,但是能给画面增添生机。
画家选择了群山间一座雄伟壮丽的高峰作为主要景致,画于画面的中间,它还连接着消失于画面左右的山脉,这些山峰就像巨人一样耸立,异常伟岸。这座主峰面向观众的一面是陡峭的悬崖绝壁,高不可攀;由于山石硬朗,石壁上连草木都无法生长,露出体积厚重的山体;峰顶是茂密的树林,沿着远近峰顶连成一片。
主峰和其一侧的山峰间隙里,在深不可测之处,有一道瀑布飞流直下,通过瀑布的走向,显示了水流经过的山体是悬崖绝壁。
高山脚下,云封雾锁,无法窥测高峰的根部。
云雾前面,左边是向下延伸的山坡,右边是一个小山头,中间是流淌的山溪,虽然看不到溪水的来源,但是,根据上方的瀑布,可知是它的延续,从而形成呼应,使描绘的上部高山与下部近处景色形成一体。
在小山头处,临水的一面,露出巨大的山岩,其余部分生长着粗大的树木,形成了茂密的树林,树林之间,显露出一处高档建筑群的上部形象,由于处于荒郊野外,这里可能是一座寺庙。
小山头的山脚处,树木掩映之间,有一条道路延伸向画面的左侧,一队行旅者,正行走在道路上,画中牲畜负重前行,低头俯首,艰难赶路,表示了行旅艰难。
山间溪流在行旅队伍前方汇集成河,河边地势地平,巨石狰狞,道路沿河边无树木遮挡,是一片开敞之地,暗含了路途遥远、征途漫漫之意。
二、关于绘画的技法
1、构图方面。这幅画尺幅较大,为双拼绢本,采用高远法绘制了一座大山的全景。
2、山石的刻画,用笔转折出锋,画出的线条棱角较多,表现了山石的硬朗;先勾勒外形轮廓,再采用雨点皴法密密麻麻地点出山石纹理,最后,在暗处用墨渲染;主体高山部分,由上部往下,皴、染逐渐稀疏,直至和云雾部分连接;瀑布两侧山体用墨渲染,以黑衬白,白处指代瀑布,表示了流水经过的地方处于山谷,增强了明暗效果。瀑布起源处,水流回旋,下半部分分为两道,丰富了瀑布的变化形式,增添了趣味。
3、山顶树木以密集的墨点画出,用墨渲染,显得郁郁葱葱;下部画面的树木,采用勾勒法画出,用笔同山石,描绘了不同种类的树木,尤其对近景处的树木,细致地画出了树叶。一幅画面中,能画出细小的一枝一叶,又能画出整个山峰,很好地运用了近大远小的透视技法。
4、画中,牲畜的形象很小,是马或者也许是驴,勾画简单,但是形象准确生动,表现了负重低头、行走艰难的状态,能引起观者对它们的关切之情。
5、寺庙建筑群,勾画细致严谨,与山石对比,更显工整,显示了画中建筑的富丽华贵。
6、关于设色,据有关资料说是淡设色,由于没有高清图参考,本文不再进行分析,但是,总体来说,应属于水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