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条道路的自信
站在山坳上,我望着山脚下的村庄。鳞次栉比的楼房、星星点点的树木,让村庄显得整洁祥和,翠意盎然,还透射出现代化的气息。只见一条新修的公路,从村口蔓延而来,弯弯曲曲直到我的脚下。此时,一阵微风吹来,翻动着身边的树叶和野草,发出的沙沙声,悦耳动听。
村庄叫龙凤村,是一个有着一千余人的贫困村,通过几年的脱贫攻坚,村庄一下子变得美丽起来,美得让人心旷神怡。两年前,我脚下的这条道路,还是崎岖、陡峭、逼仄的山间小道。从村庄出发,就一直是上坡,到了山坳,继续前行,便一路是下坡,直到山脚有小河和田地的“田坝”,成年人都得走上两个小时,来回都是爬长坡,还没做工,就已让人精疲力竭。
这是一条保障全村生产发展的道路,是全村人赖以生存的要道。想不到,一个华丽转身,崎岖山道就变成了一条宽阔的公路。车子往下一直走,十来分钟,就到了坡底的田坝。看着初春的潺潺溪流,看着翠绿的河道,风光美不胜收。
此刻,我的目光凝视着宽敞的大路,又回想起曾经的景象……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敞……”这是《我的祖国》中唱道的。可是,6岁时的我,走着的山路狭小而坎坎坷坷,弯曲而又泥泞,估计和那“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相上下。那是我第一次到田坝游玩,去时兴奋无比。可是到了回归之时,我已是浑身无力,不得不让爸爸背着我爬坡。爸爸抱怨:“我正是害怕这条路,才认真读书来逃避的。”
5年之后,11岁的我再次踏上这条路去田坝游玩。路,还是那样狭小,那样坎坷。天公竟然还要为难我似的,下起了雷阵雨,让那原本就泥泞的小路更加泥泞。道阻且挤,我已经对自己能否走完这样的路深感怀疑。可是,与我同行的只有爷爷和几位堂弟,没有人能像5年前那样帮我。我只能给自己强打气,一步一步地把自己拖回老家的房间。
我无法想象,那些经常下地做农活的祖辈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才能支撑他们每天爬上爬下,耕种春夏秋冬?
我对这条村里人下地干农活的必经之路,记忆尤深。
2018年12月22日,一声炮响。从村口通向田坝的生产道路,正式动工了。5个月后,工程竣工。我在山坳上看见一块石碑,上面记述的公路里程为7947米,受益群众275户1076人,其中贫困户47户211人,项目总投资2597674元。意思是国家一次性投资250多万元,为村庄修建了一条生产道路。
读了《百年光辉历程 全面建成小康》一书,我知道“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最坚强的保障。”我还知道“要致富,先修路。”正是因为有了脱贫攻坚政策,那条崎岖、艰险的山道,才会永远消失于岁月的烟云……因为摆脱了肩挑马驮的历史,全村人的精神为之一振。
听爷爷说,去年,田坝一带原本丢荒多年的田地全部种上了稻谷、玉米;荒芜的山坡,全部种上了杉木、油茶……一些长期在外打工的人,也信心满满地回到家乡创业。
一条道路,让全村人重新恢复了对田地、荒坡的热爱,恢复了对产业发展的自信。
道路,承载着收获、希望和幸福,也承载着满满的自信。我相信,千万条像我们村庄一样的道路,一定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蔓延、拓展。百年征程中,正是千万条小路,汇聚起了一条富强美丽的康庄大道。
只要我们砥砺前行,充满自信,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阔!
(指导老师:莫少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