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方”药味少,却效力专宏?
传承岐黄薪火,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
艾御享堂
为什么“经方”药简效宏?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搞清清楚什么是“经方”?
一般认为源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的方子,经过了将近两千年的洗礼,被历代中医证明为疗效可靠的方子。经方,又被称为经典方或经验方,从此也不难看出,经方对病症的有效性。也就是说,经方的疗效确切。
经方药味少,配伍精当,可大大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在当今看病难看病贵的时代,患者服用经方可以大大降低医疗成本,能够让中医药真正为广大普通老百姓服务。中医当中就有这么一类医生,一张处方能写到二三十味甚至三四十味药,有的一味药量多则八九十克甚至上百克,当然,不能否认有些疾病需要大剂量用药,但绝对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要这么用药。有的患者每周在中草药上的花费多则八九百甚至上千元,这不仅大大加重了患者的负担,也损害了中医的声誉。而经方医生的处方,每周最多一二百元(这是用上成质量中药的情况下),这样的消费普通患者也都承受得起。
经方看病有标准可循。在学界有一种观点是中医没有标准,对于同样的疾病每个医生开出的处方完全不一样。不可否认,确实存在这种现象,但也未必全是坏事。因为中医是个性化治疗的医学,每个患者的体质不一样,征候不一样,处方不一样也是个性化治疗的一个体现,但也不排除一些医生开方的随意性。应用经方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一些中医处方中的随意性。因为应用经方,我们的辨证是有标准的,那就是辨“方证”。什么是方证呢?笔者认为是在一定病机下,出现的某些特定症状的组合。比如,桂枝汤证,它的基本病机是外感表虚,症状是发热、恶风、汗出、脉缓,这样呢就可以用桂枝汤治疗;而麻黄汤证,它的基本病机是外感表实,症状是发热、恶寒、不汗出、脉紧,这种的就用麻黄汤治疗。这就把两者区分开了,用方自然也就不一样了,这比传统的辨证仅仅辨一个风寒外感还是风热外感要精确的多。所以,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指出“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此言不虚也。
经方为什么药简效宏?有两个方面:其一,不传之秘在于量。经方药物的比例不可随便变动。例如,经方中桂枝与芍药的比例一改变,方剂就改变了。桂枝与芍药1比1,是桂枝汤;桂枝与芍药1比2,是小建中汤;桂枝与芍药2比1,就是桂枝加桂汤等等。方剂变了,功效治证也就变了。其二,经方架构合理。例如,麻黄汤四味药,桂枝汤五味药,用于治疗伤寒汗而发之“覆杯即愈”;桂枝甘草汤两味药,急救心阳“起死回生”;甘草附子汤四味药,“桂枝走表通心阳,汗而发之”;“白术走里健脾,利而祛湿”;“甘草甘缓调中”,表、中、里三条通路祛邪,治疗风湿痛不可屈伸…等等。药简效宏之小方远远比纷繁复杂之大方,更有临证价值。
我们学习经方,要有一个虔诚的态度,就像学佛之人的三资粮:信、愿、行。什么叫资粮呢?就好像你要到一个地方去旅行,先要预备一点吃的东西,这叫粮;又要预备一点钱,这叫资。资粮,就是你所吃的和你所需要用的钱。经方就是我们的资粮,你要深信,要发愿学好,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践行,用之于临床。有人认为,古方不治今病,其实,中医离开了经方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经方在如今中医的处方中占的份额还不够大,总体来说是民间热、医院冷,这还与我国的医疗体制及对于公办医生的激励体制有很大关系,但不管怎样,经方应该发扬,应该继续坚持下去。
艾御享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