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田黄与巴林福黄和连江黄的区别

查看篆刻知识技巧
寿山田黄石简称“田黄”,属于寿山石中的珍品种类,被称为“中国的软宝石”、“软黄金”,是印章中的极品料。它的珍贵之处在于,全世界只有寿山溪沿岸两边数千米狭长的水田底下砂层中才有这种田黄石,是“无根而璞”、“无脉而寻”的优质天然石材,其他任何地方都不产这种宝石。且经数百年的开采,现在已绝迹,所以显得十分珍贵。
田黄石因其产地唯一,材质温润凝腻、肌理细密,且古代多是宫中御用品,故被称作“石中之王”、“石帝”,历朝历代为藏家所钟爱。至今,身价更是价值连城。而“黄金易得,田黄难求”,“一两田黄三两金”等民间说法也使田黄的尊贵地位得到凸显,甚至让田黄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寿山田黄石形呈卵石状,光嫩圆滑,没有明显棱角,表层石皮多具微透明黄色层,时有红色筋络状格纹出现,肌理则玲珑透澈,萝卜纹纤细而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连江黄石,产于寿山东北面约五公里的金山顶东北坡,与连江县接壤的金狮挡一带。《寿山石考》说:“连江黄——产连江县境”。陈子奋《寿山印石小志》则认为:“连江黄产寿山与连江县交界处”。又说:“山井籁近连江黄,连江黄近月尾山”。其实连江黄的真正产处是日溪乡东坪村金山顶,因矿洞接近连江县界,石色多藤黄,故名“连江黄”,并非连江县所产。石质硬而微脆,纯者浓艳朴茂有光泽,以黄色为主,有杏黄、藤黄、枇杷黄和深褐黄多种,故名。石表含细裂痕,肌理隐条条直纹。
上品连江黄非常美艳,容易与田黄混淆。清代,曾有商贾以色正质嫩的连江黄石冒充田黄石高价出售,蒙骗不少顾客。据郭柏苍《葭跗草堂集》记载:“连江黄,出连江,似田黄,色黝质硬,油渍即黝。宦闽者误以田石珍之。”寿山石农也有谚语说:“连江黄,假田黄,骗呆囝,不识详。”时至今日,石市上仍有将连江黄充田黄的现象,不过多以人工在表层伪造石皮、红筋,购者稍不留神则上其当。

巴林福黄石

福黄石属于四大国石中巴林石的珍贵品种,是指以水铝石为主,含有地开石,保留矿物自身固有颜色,并渗有少量褐铁矿,矿石整体以黄色为主的巴林石。巴林福黄石呈深黄、浅黄等不同颜色,凡主体呈黄色且透明或半透明者均归此类。巴林福黄与寿山田黄极为相似,被称为“姊妹石”,其石质地透明而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暇,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凤毛麟角,珍贵至极,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
巴林福黄质地坚细,肌体通明清晰,属巴林冻石的佼佼者。其色泽为纯黄色,洁净无瑕,按不同色相分为橘黄、金黄、卵黄、油黄和淡黄、蜜黄等多种。质地有微透明和半透明两种,肌理隐现纤细水痕,较温润。
寿山田黄与连江黄的区别
连江黄石与田黄石,只要认真辨别,还是可以分清的。多数田黄石的外表都有黄色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挂皮,形态变幻无常。田黄石的颜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这种色彩的变化规律,块头大的田黄石尤为明显。田黄出土时均为椭圆形,所以上品的田黄应该饱满、浑圆、比例协调。辨别田黄有三大标准:有萝卜丝纹、红筋、石皮。而连江黄相对于田黄来说有三点不同:一是连江黄的光泽大为逊色,外地人称干黄,连江人及青田人称山黄,色黄质硬多裂,肌里显现有直纹,不通透;二是连江黄纹理粗且直,呈夹层状,有别于萝卜纹。三是其质地也远不及田石温润,且经油渍色易变暗,故可分辨。
寿山田黄与巴林福黄的区别

巴林福黄

1、福黄石是低温热液粘土矿山坑石经过二次成矿。田黄石也是低温热液粘土矿,只是从母矿分离后经过搬运,碰撞,水浸等的若干年作用而形成。因此,两者矿物成分不尽相同,形成条件不尽相同。
2、就矿物成分而言,福黄石是指以水铝石为主,含有地开石保留矿物自身颜色,并渗有少量褐铁矿。田黄石,是指以地开石为主,含有高岭石、水铝石并渗有少量金属化合物而成。
3、上等福黄和上等田黄相比,细、洁、温、润、细、腻及色彩饱和度各有差异,但两种石头都分多种等级,不同等级间缺乏可比性,各有优劣。寿山田黄石有石皮,有细细的萝卜纹,温润,肌理洁净,玲珑清澈,微透明,温、润、腻、凝、细、洁六德俱在;巴林福黄石无石皮,没有萝卜纹,温润细腻,肌理洁净,微透明,灵度高。田黄素来有“一寸田黄一寸金”之说;福黄则有“别墅难换斤血王,群马不抵寸福黄”之说。
“南田黄,北福黄,印石双帝王”。田黄与福黄均是四大名石中极为珍贵的品种之一,石种之间的品评比较,也无非是看文化、品质、产地、价值等几个方面,或各有千秋,或平分秋色,或略胜一等,或稍逊一筹,或倾城或倾国或倾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言以蔽之:因为喜欢,所以收藏,便罢!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