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提升本质就是大脑雕琢
选择时间精力的投向,相当于选择了大脑的塑造方式。
专注于一个领域,对大脑的反向锻炼效果极其显著的,比如我日不间断的写作,五年来,条理、逻辑、信息提取能力(这点尤其受益)都有相当明显的提升,不觉间已经写了两百多万字,百万量级字数的积累已经足够对大脑有全方位、无死角的攻伐,但凡经不起验证、思辨的信息早被淘汰,剩下的都是值得笃信、并终身持续的人生信条。
干任何事本质都是在为一段生命负责,在原点上就应该万分审慎,要么不做,要做就做能与时间为友、干到闭眼那天的。
选定时间投入,最初肯定有适应的阶段。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会发现不到一个月就写完了所有经历过的事和领悟,想要每日都写,需要更多的经历和素材,于是很自然的就有两种选择:一是没写的就只能停下来,另外一条路就是想尽办法多经历、多折腾。我当时是每天都采访一位朋友,以及每天参加社会活动,为了能够每天写,必须要有三倍以上的输入量,输入无非就是读书、历世、访高人。
所以选择每天写作这事相当于选择了倍数级的经历,迭代速度自然就快,大脑塑造永远都是第一序列的收获。
宠辱不惊是传统士子修身的目标,是某种精神图腾般的存在,能够做到宠辱不惊本质不就是经历的足够多吗?情绪不起波澜,至高境界是看透一切,当然得有相当的沉淀阅历,啥都经历过、啥都见过,自然能够淡定,所以精神境界的修行无非就是怎么在单位时间内更高效的通过经历塑造大脑。
“每临大事有静气“,遇事越大越是可以迅速冷静理智,这就是境界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吧。
日常修炼,任何一个静功如钓鱼、站桩、书法、太极等都对掌控情绪有积极作用,挑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每天持续就是。但光是练静功远远不够,就好像平日里觉得自己平和恬静,可一遇事就手足无措、进退失据,宠辱皆惊,静功夫要在历事中磨砺,也是心性需从事上磨的真意。
我自己性格拧狠、好战,所以非常主动,不管是学习还是自我革命,大多都是自己找回来而不是被动遇上的,不需要自我激励,而且遇事马上就干已经变成了生理本能。
以前游走于社会,所交大多是江湖人,不免粗俗,所以我常挂在嘴边的是:“死了屌朝上,不死屌晃荡,干他娘的“,后来诗书熏养,有了些文化,就变成了“活着不需要绝望,死了当然也用不着绝望“。情绪对我来说是最没用的东西,因为好战,所以重视成败结果,但凡有阻碍的因素都会下意识的摈除,会更关注效率,而不是没用的情绪,时间一长,就会有沉稳理智的状态出现。
自我暗示也很重要,好战的人可以像我一样找一句自己最受用的话每天念叨,太强的好胜心会让你在关注结果的情况下坚定而执着的前行。在有限的生命里有太多值得追求的东西,一个目标达成会有新的目标,追求真的是星辰大海,梦想的高远会把眼前的成绩当成实现梦想的坚实根基,对所谓的成绩当然也能淡然处之。
而试错过程中遭遇大量的失败不过是进阶的修行而已,在只要活着就要战斗的信念下,失败挫折真就是一耸肩、一撇嘴、一句“操”的事。
一般对于天性不好争的人都有恬淡虚无的认知,他们的情绪似乎天生就波澜不惊,其实真正好静虚无的人很少,绝大多数人把逆来顺受当成了恬淡虚无,只是忍受能力强,这样会在不自觉中处于竞争低位,甚至会被时代远远的抛在身后。这种状态的人需要更多的冲击,只有切实的利益相关、现状改变才能迫使走出舒适圈,有了改变的欲望,才能有奋争之气。
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调心方式,关键在于愿意调养,而不是活的没有意义。
前天听小伙伴建议强改风格,虽然全身每个细泡都在抵制变化,但凭借血气之勇还是搞完了录制,昨天发布后效果立竿见影,点赞115,评论29,粉丝涨至403,这就是即时反馈,事实证明,跟着年轻人学才是正路,原先的思维习惯就是不行。
昨天改稿子改的脑仁生疼,遛弯时还实录吐槽了几句,吐槽完还是得老老实实攻伐自己,把自以为是一点点剔除,写稿、练稿、录制完成,共计4小时。
998/1095天(2021-3-10):
饮食:早:牛奶咖啡;午:蔬菜牛肉米饭;晚:牛奶
锻炼:八段锦15分钟,瑜伽30分
睡眠:12.34-6.23(2小时03分钟深睡)
体重:134.9
读书:《西游记》,人性、权谋奇书,细品惊觉无可望其项背者
编稿,练稿,录制视频,共计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