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马祖群岛:大规模根除幽门螺旋杆菌14年 胃癌发病率下降一半多
WHO早已将幽门螺旋杆菌(HP)定为一级致癌物,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能预防胃癌,也几乎是定论。但是,大规模筛查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长期效果具体几何,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用药的时机、潜在的危害和实施的复杂等,这让决策者对将该方法作为一项医疗保健策略犹豫不决。
2021年2月,发表在《Gut》的一项对马祖群岛居民14年追踪的研究结果证实,长期效果很亮眼,大规模根除HP后胃癌发病率降低一半多。
胃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每年导致超80万人死亡。大多数病例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通常,经过多个漫长的阶段才能进展为胃癌,具体为从慢性胃炎、粘膜萎缩、上皮化生、上皮内瘤至最终成为浸润性腺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治愈炎症,并阻止与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的黏膜和遗传损伤的进展。
通过调查年龄相关胃癌风险的增加,可以最具形象化地展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时机对癌症风险的影响。调查表明,胃癌最初长期处于低风险潜伏期,然后才是一个风险指数增长期。因此,根除幽门螺旋杆菌预防癌症的总体效果,取决于是在进展链条中的哪一环根除了感染。
通过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来消除或大大降低胃癌威胁的可能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医院患者的临床试验,证实了抗生素治疗在预防胃癌中的功效,这一事实为对高危人群大规模筛查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提供了证据支持。
但是,由于长期效果(包括获益和潜在弊端)尚不清楚,因此将该方法作为一项医疗保健策略仍然存在争议。例如,在实际治疗之前,任何大规模根除计划都必须包括多个步骤(邀请、参与、检测和转诊),获益可能会低于基于临床试验数据得出的预期。又如,由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以恢复或改善胃酸分泌,因此这可能会增加胃食管反流,甚至造成食管腺癌的增加。此外,抗生素治疗还可能破坏肠道菌群,从而带来未知的后果……
总之,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这些潜在影响,很大程度上只是理论上的推测,因此迫切需要真实世界的证据来阐明其利弊。
发表在《Gut》的该项研究,对居住在中国马祖群岛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发的30岁或以上高危人群,2004年开始启动了大规模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行动,并持续到2018年。对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者进行根除治疗。
评估了大规模根除降低胃癌的两个主要结局,即对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持续至2016年底和2018年底)的有效性。
经过6轮的大规模筛查和根除,覆盖率达到85.5%(6512/7616)。转诊率为93.5%(4286/4584)。
幽门螺旋杆菌的患病率从64.2%降至15.0%,再感染率不到每人-年1%。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的出现和严重程度也随时间而降低。
与1995~2003年的历史对照相比,药物预防期间,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性分别为53%(95%CI为30%~69%,p<0.001)和25%(95%CI为-14%~51%,p=0.18)。其他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或幽门螺旋杆菌的耐药率,没有显著变化。
由此,作者认为,基于人群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显著降低了胃癌的发病率,没有增加不良结局。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死亡率可能达到显著降低。
大量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3~6倍,因此WHO早就把幽门螺旋杆菌定为一级致癌物。
上述研究证明,大规模筛查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病率,而没有证据表明不良结局会增加。研究结果支持在整个人群中应用该方法,特别是在幽门螺旋杆菌高感染率和胃癌高发病率地区,以消除这种致命癌症的威胁。
传统的胃癌筛查模式是通过胃镜,但在大规模人群中实施具有难度,且成本较高。为了达到比传统筛查模式更具有成本效果的目的,作为一项公卫策略,积极筛查新出现的感染者,对筛查后的人群密切监测其再感染情况,将再感染率保持在阈值以下(例如,每100人-年2.2次),可以保持该方案相对于胃镜具有成本效果。
或许有一天,通过在整个人群中大规模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最终将使胃癌成为罕见事件,相关死亡人数显著减少,并最终达到消除胃癌威胁的目标!
(选题审校:徐晓涵 编辑:常路)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参考资料:
Gut. 2021 Feb;70(2):243-250.
Mass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to reduce gastric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 long-term cohort study on Matsu Island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79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