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哥的编年史(上)【傅文兵】
东哥的编年史【上】
----傅文兵【山西晋城】
(东哥和爱人合影)
都说生活不易,有多少奢望就有多少失望。
生容易、活也容易,但生活确实不容易,不是谁都有可以把生活活的明明白白。
1987年的夏天,经历了又一次的高考落榜,绝大多数的你我他绝望地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右,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但东哥手里的牌至少还有两张牌可打,一张是接替母亲靠提前退休腾挪出来的岗位,顶替上岗,成为一名体制内的单位员工;一张是和自己的亲戚学习一门修车的手艺,成为一名或许薪水还算过得去的修车人;如果时机合适的话,或许还能进入令人眼馋的国企公司,跳出农门。
整个无聊的夏天,我们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会漂到东,一会又飞向西,就是不知道哪天会落了地,整个人都是空落落的。
秋风再起,无所事事的东哥来到了亲戚的身边,像模像样地当起了一名汽车修理的学徒。
彼时的汽车,还是常人眼里的稀罕物,也是买不起的精贵物,更是普通人一辈子也无法拥有的奢侈品。
一个寒冬过去,想着一辈子要和冰冷的机器打交道,东哥还是更改了主意,先接替上岗,慢慢再想辙吧,这打工人的活计除了辛苦还是辛苦,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毕竟不是自己向往的生活。
东哥的修车手艺没有学到手,倒是亲戚家的孩子完美地继承了衣钵,趁着改革的东风,搞起了自己的修车行,成为了我们这一波人里最早实现财务自由的人。
转眼到了1988年,这一年,虽然实行的还是计划经济,但双轨制的运行已经带来了一定的市场繁荣,市场供给明显增多,更多的人嗅到了金钱的味道。已经在单位上了一阵子班的东哥,工作倒是清闲,累不着但也闲不住,每月薄薄的薪水经不住花,连抽最便宜的烟也得精打细算。
东哥单位的底层便是临街商铺。处于小城里最佳的地理位置,一溜的商铺被脑子灵活的人承包租赁开起了商店,那位承包了2间商铺的胖大哥,每天收工都是倚着柜台眯着小眼睛、数着厚厚的一沓票子、一副陶醉要死的样子,幸福的要死。
出来自己干吧,再怎么也比你每月挣那几张票票强。咱们这地界可是最中心的位置啊,就是卖个水也比你上班强啊。
胖哥一有时间就向东哥灌输形势变化了、经商才是大道,男人经济必须独立的思想,直到东哥很虔诚地询问:出来干点啥好啊?没得本钱啥子好搞?
当然是修电视啊?这修理电器的手艺是个初中毕业懂点电路知识就能搞定。这大几千的电视机现在就是家里最主要的资产了。进口的机子又贵还很难搞,国产的便宜可质量差一截啊。
胖哥不亏是下海早的人,眼光头脑一点都不含糊:现在几乎家家都要买电视,修个电视没得几十元还能搞定? 这几十元和大几千的电视机相比又算的了什么?几十元?这几乎就是东哥目前一个月的收入啊。
下海经商正当潮,东哥合计了又合计,和单位领导谈妥了一个条件,下海不离职,自谋职业自己闯,工资可以不要,但单位必须提供一间门面房。确定了自己的方向,怀揣着自己的梦想,东哥在参加了一期电器修理班后,张罗起了自己的生意。
这便是东哥的第一个有名片的身份是----电器修理部经理兼唯一的修理师傅。
一间的门面房当然很奢侈,最终挤出了半间门面,小到连进出的门都没有,连出入都需要翻越柜台,但好歹把着南大街的街口,位于小城里人流最高的地方,码头顺,天然的地理优势,把店开在这风水宝地,不富不行、天理不容啊。
东哥的修理部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曾经一起的朋友也大都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之地。这一做,在这个电器维修的行业里,东哥也算是有了一席之地,带出来的徒弟也先后另立门户,独当一面。
生活当然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包括狗血一样的爱情。快刀乱麻,一刀斩下。东哥做事麻利,感情上的事也拿得起放得下,一切都顺应天意。
待东哥成家的时候,电器修理的竞争进入白热化的时候,其实也是一个行业由巅峰转入低谷的先兆。坐等上门的生意已经被同质化的竞争搞的无钱可挣,东哥入手了第一部自己的小汽车---天津大发,这也是当年城市大规模出租车的标准车型。靠了它,东哥的生意圈扩大到了周边的乡镇卧铺,也让东哥自己的生意又勉强延续了几年。
90年代的初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第一个一个小高峰,拥有丰富的矿石资源和悠久的冶炼技术的优势,小城在第一轮的经济大潮中,发生了太多的一夜暴富的神话,满大街都是钞票的味道。
【东哥(左1)和他的朋友们在一起】
迅猛的暴富节奏,带动了小城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人人都想一头扎进潮涌的商海,消费陡然升级,穷惯了的人满第一次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钞票带来的享受,花钱不再是畏畏缩缩了,花天酒地终于不再是旧时代里那些为富不仁的人的作派了。海鲜店开起来了、野味店开起来了、歌舞厅抖起来了、吉普车满街跑了,连心都蠢蠢欲动起来,像是一夜间跑步进入了共产主义。
尝试过物质享受的生活,即使一夜暴富已经成了历史,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成了全民的共识。
没有逆转的生活,只有一路向“前”。彼时的东哥也在思考自己的未来,电器维修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但最终给不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转型,必须迅速的转型。时机是等来的,也是自己争取来的。看好了餐饮这门正在升起的行业,东哥想到了自己承包公司的餐厅,走对外营业,包办酒席,中档消费的路子。市场有了,外出就餐的只会越来越多,包办酒席逐渐成了小城办事的标配,唯一的不足就是餐厅是在公司的院里,但好歹还有一些口碑,好好经营、应该不是问题。
这些有好有坏的因素,东哥都考虑到了,连新店的经营方式都考虑好了,参考郑州已经流行起来的自助餐经营模式,中午以自助为主,晚上以公款消费补充。
谁也没想到,看似十拿九稳的生意,让东哥在几年内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任何事物的成功与失败,都绕不过两个最关键的问题----体制与机制。
餐厅是承包下来了,但用人却由不得自己,后厨的员工都拥有自己的身份---正式员工,一个都不能遣散;前台的服务员全部都是或远或近的裙带关系,谁也不能动,生意好的时候,各方利益都能保证,相安无事,生意稍有闪失,便会立马炸锅。
磕磕绊绊,辛辛苦苦,最终只剩下一地鸡毛。这苦头、这酸苦,冷暖自知。
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原因多一些,东哥也曾反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有些事该来的该走的,都是命啊。
【写于2021年3月】
【作者简介】:傅文兵,山西省泽州县人,现就职于晋城市工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