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哥窑新论之九 到底是亲兄弟、表兄弟,还是江湖兄弟? ——宋代官窑和哥窑瓷器再探讨

2.明代一些文献资料解读

到明代记述哥窑的地方比较多,并且大部分都有一些对器物本身的描述。

(1)曹昭的《格古要论》。元末出现了“哥哥洞窑”和“哥哥窑”的概念,明初出现了“哥窑”一词。据目前研究,所有文献中最早见“哥窑”一词的是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为便于理解彼时哥窑的大体状态,现将其论述“官窑”“董窑”“哥窑”的内容转录于下。

原文:官窑。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烧者,无纹路。

董窑。淡青色,细纹多。亦有紫口铁足。比官窑无红色,质粗而不细润,不逮官窑多矣。今亦少。

哥窑。旧哥窑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色好者类董窑。今亦少有成群队者。元末新烧者土脉粗燥,色亦不好。

翻译:官窑。宋朝修内司烧造。胎质细腻温润,釉色青中闪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釉色最好的可以与汝窑媲美。有一些黑胎的一般称其为“乌泥窑”。假官窑都是龙泉窑烧造的,没有开片。

董窑。釉色淡青,开片比较多。也有紫口铁足。和官窑相比不闪红色,胎质粗而不细润,比官窑差得多了。现在也非常少了。

哥窑。老哥窑为青色,浓淡不一。也有铁足紫口。釉色好的像董窑。如今也很少能够见到成批的。元末新烧的胎质粗硬干燥,釉色也不好。

曹昭是明初著名收藏家,其父曹真隐博雅好古,收藏大量法书、名画、彝鼎尊壶以及古琴、古砚。曹昭幼年随父鉴赏古物,并悉心钻研,鉴定精辟,因此,他的论述值得认真研读。综合解读其对“官窑”“董窑”“哥窑”的介绍,对“哥窑”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个基本结论。一是至少在明初“哥窑”已经被确认,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少数研究者、爱好者因为哥窑窑址不确定就否认哥窑的存在,这是不科学的。二是曹昭所论哥窑器物特征与所谓“传世哥窑”特征相符。其一,釉色为青色,并且“浓淡不一”。即在明初时,哥窑就呈现为青色、灰青、粉青、天青,甚至月白等各色品种。从那时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600余年,传世哥窑的釉色还会产生一些细微的变化,这就是其现在呈现出来的状态。其二,有“紫口铁足”。在曹昭所论及的14个品种中,只有“官窑”“董窑”“哥窑”具有这一特征,这对于哥窑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一方面,这是“官窑”“哥窑”的一个重要“面部特征”,也是其重要的基因;另一方面,也再次提醒我们,“官窑”和“哥窑”具有十分亲近的血缘关系。现在少数研究者、爱好者把“传世哥窑”定位“仿品”,并否定其艺术价值,这是不负责任的。三是哥窑烧造绝不是始于元代。曹文非常明确提出“旧哥窑”概念,并与“元末新烧者”作比较,明确了老哥窑与新仿品的递承关系。一些研究者、爱好者把哥窑定位创烧于元代,这不符合历史事实,是十分武断的。

图13:南宋—元官窑灰青牡丹式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微信号:liuguochenwx.刘国臣  河北承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