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给孩子报亲子早教班?一个妈妈的亲身经历

文/诺妈

早教班要不要上?这恐怕是众多0—3岁新生儿妈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上吧,价格不菲,效果也不知道;不上吧,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有一个朋友,自己就是小学语文老师,前几年生了孩子。当我们所有人都认为她自己具备了足够的教育能力的时候,有一天,她如释重负地告诉我们:终于下定决心花了三万块钱给孩子报了个早教班,一周两节课,一年的课程!

“三万块钱一年,才两岁的孩子就开始学习,值吗?”我们听了乍舌。

朋友摊摊手,说:“能有什么办法,总不至于输在起跑线上,好歹给自己一个安慰吧!”

那时候,我觉得她很傻,早教班,不就是教孩子唱唱歌,讲讲故事,做做游戏,犯得着花这价钱和精力?至于朋友的孩子早教班学得如何,后来也没再提起和问起。

后来,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在诺诺刚刚满一周岁的时候,关于要不要提早送育儿机构,我是持反对意见的。我和诺爸的想法是:孩子适龄入园即可。但孩子的爷爷主张孩子提早入园,早点融入群体中去,怕天天和奶奶腻歪在一起,影响社交能力。

正式上幼儿园规定孩子必须满3周岁,于是这么拖着拖着,孩子便晃到了两周岁半。坚定的信念在我一次次浏览教育论坛帖子看到孩子送园的抵触情绪,以及朋友圈在晒的亲子教育学习后瓦解,于是迅速作出了把孩子先送亲子早教班,提前感受幼儿园氛围的决定。

第一堂试听课结束后,看到孩子因为生长环境以及性格使然,完全没有课堂纪律观后,我毫不犹豫地给他报上了名。我希望通过每周一节课,通过上课的氛围熏染,让他有所课堂集体与纪律感。我希望孩子以后正式入园了,不要成为老师眼中不喜欢的孩子。

孩子平日里生活在奶奶家,原本每周末雷打不动去郊游的时间,因为亲子早教班的关系,一下子变成了去课堂,去学习。在经过两三周的磨合后,我发现,我们好不容易与孩子建立起来的亲密感似乎又开始远去,孩子原先的分离焦虑症又开始显现出来。

从原先每周六去接他,他都会欢蹦乱跳地迎接我们,任凭奶奶怎么拉拽都不愿留下,再一次变成了不愿意与奶奶分开一分一秒,痛苦,甚至向奶奶哀求:不去读书好不好?有几次由奶奶送到幼儿园再悄然转身离开,原本在滑滑梯开心玩耍的他一见到我就似乎立马提醒了他的失去,第一时间痛哭着奔出校园找奶奶……一幕又一幕心酸的场景,开始让我觉得上亲子班似乎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因为有不开心情绪的铺垫,在整个上课的过程中,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是抵触的。不愿意跟着老师学跳舞,不愿意好好听课,只在自己喜欢的游戏环节参与活动,而当小朋友端坐在垫子上时,他则喜欢在垫子打滚,或跑到隔壁的游戏用具室。

结束整亲子课程,统观整个过程,我觉得“失去大于收获”。如果能够再做一个选择,我不会再送孩子上早教班。只要孩子的表现属于正常范畴,家长不必担心孩子融入团体活动的能力;而对于入园初期的不适应,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孩子经历过了分离,多了一份情感体验。这个适应过程也是短暂的,幼儿园多彩的活动会慢慢吸引孩子的向往。就像我一位在幼儿园任教的朋友说的:刚入园会哭的孩子其实是聪明的孩子,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他的学习能力更强。

我不主张孩子上早教班,但并不意味着不对孩子进行早教。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所谓的亲子互动,不仅仅是通过这一堂两堂课程就能进行感情补充的,父母能够多抽出时间陪孩子吃饭、游戏、阅读,那才是真正的亲子互动。

把锻炼孩子的感知觉和思维能力融入到生活中,带去大自然,那才是最好的教育课堂,在自然环境中培养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无间,让孩子在大自然探索中多一份的欢畅、活力与新奇,就足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