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小时,独居女孩的生死突围:一个人住,到底好不好?

心心给自己灌了2口自来水,又用冷水拍了拍脸。

在不到两平米的卫生间里,她拆下花洒,用力砸碎门玻璃,并伸出细长的胳膊,用力拧动插在另一侧锁孔上的钥匙。

但门依然没有反应。

卫生间内,热气氤氲,让人有点喘不过气;

卫生间外,没人发现她“失踪”,除了猫。

一直以来,心心很享受独居的自在和舒适。

唯独这次,她怕了。

前段时间,北京独居女孩心心,被困卫生间约 30 小时的新闻上了热搜。

和往常一样,心心两手空空进卫生间洗漱。

可没想到,门锁突然坏了,她想尽办法,却没人发现她的异常。

这一待,就是30小时。

后来,心心用花洒喷头大力敲卫生间的排水管道,才引起邻居的注意,得以解救。

这个热搜炸出了不少潜水的独居年轻人。

为了理想和生活,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打拼。

疏离了血缘和地缘,甚至可能遭受“社缘”打击的他们,不知不觉进入到“无缘社会”。

有人在现实的逼迫下学会“苦中作乐”,有人却依然为孤独的“无缘生活”发愁。

我们找来一些年轻人,听听他们独居的故事。

01

【 意外来临,却无人在身旁 】

独居的年轻人大都以为,努力,就能给自己体面的生活。

直到生病那一刻,她们才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

独自留在这个城市,真的是正确的决定吗?

@Sona

有天感冒发烧,身边没有朋友在,只好自己去医院。排队挂号时双腿轻飘飘,感觉自己下一秒就会倒下。我一只手吃力地撑着扫码台,一边手抖着点手机。支付的那一刻才看见微信没钱了,只好找闺蜜给我转账。但闺蜜没有秒回,我只能等支付宝转到银行卡再转微信。整个过程明明不到2分钟,可我却好像等了2小时。

我没想到感冒能这么严重,车上、家里全是呕吐物,差点没把胆汁吐出来。回到家,我挣扎着爬起来煮粥,隔几分钟看一次火。一边看火,一边强忍泪水:生病的时候,身边居然连一个给你擦干净呕吐物、递杯水煮个粥的人都没有。

突然一个很可怕的想法涌上心头:如果真的死了,怕也没人知道吧。

02

【 孤独,独居的第一课 】

博尔赫斯的《死亡与指南针》里有这么一句话:

房子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大,使它显得大的是阴影、对称、镜子、漫长的岁月、我的不熟悉和孤寂。

如果说实际的困境都可以用现代技术解决, 那么感情上和心理上的不适,就只有靠自己克服了。

情感上的消耗,才是无声无息,没有预兆。

直面孤独,是独居的年轻人要上的第一课。

@资深情景癖

一个人在日本留学,勤工俭学一个人租房住,平时会找朋友小酌或醺酒一番,让三点一线的生活有一些滋味。

某日凌晨两点,我醉醺醺地跌进家门,没有开灯。从玄关望进卧室,月光穿过玻璃窗直接铺在地上。家里黑漆漆的,我第一次发现月光可以这么亮,家里可以这么安静。我在屋里呆呆地看着,胸口如同被搅碎般,情绪在爆发的边缘,然而自己甚至不知道为什么难过。

一个人住,醉了没人扶你上床,没人给你倒水,我就这么倒在玄关躺了一夜。第二天直接爬起来上学,胃还有点翻腾,但没有人来问过我“怎么了?还好吗?”。那一天,一个20多岁的大小伙子第一次意识到,空虚可以摧毁一个人。

@Nicole

前一天熬夜到4点,第二天一不小心睡到下午3点多,醒来周围静悄悄的。因为装了挡光窗帘,房间漆黑一片,如果不是有手机,我甚至分不清现在是白天黑夜。那一刻,时间好像与我无关。

在床上玩了会手机,突然闻到饭菜的香味,起床拉开窗帘,原来邻居已经开始准备晚饭了。我打开微信通想找朋友出来吃饭,却发现700多个微信好友里,没有一个能约出来的,要么不在一个城市,要么有约。

打开日历,原来那天是冬至。

03

【恐惧与不安,架在心头】

如果说孤独和空虚只是对于“无人在旁”的委屈。

那么“时刻有人在旁”的错觉、仿佛无时无刻处在危险的漩涡当中,才是独居的年轻人们最大的不安。

@周文慧

每次加班后回家,从一楼走到七楼的每一步都战战兢兢、心跳加速。

有一天夜里,看到一个男人站在我住的单元楼门前,一动不动,我立刻绕到另一座楼前给男朋友打电话,我说我很害怕,不敢回家。

冷静了一会,我拿着手机警惕地往家里走。这时,门口的男人已经不见了,我一口气跑上七楼,每一步都用力地踩到地上。楼梯里亮起的光照不亮我心中的黑暗,恐惧如影随形。更糟糕的是,当我像往常一样开门进屋时,门却关不上。我跑到卧室关紧门,不知如何是好,情绪崩溃到了顶点。

平复下来后,我鼓足勇气走到门前检查,发现是门铃内槽里的废弃电池掉下来卡住了。我把电池抠出来并合上门,“嘭”的一声,我坐在地板上,久久没有起来。

快四年了,每天都是同样的害怕与恐惧。夜里如梦前的黑暗,是我无论怎样抱紧自己都无法打败的心魔。

04

独居生活已经越来越趋于正常化、年轻化,成为一个新的生活形态。

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中写道:

单身社会正成为一种空前强大、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

根据民政局2020年7月的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有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

这个数字,将在2021年上升到9200万。

越是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独居人数越多。

周轶君在《圆桌派》里说过,她刚去香港的时候,学的第一句广东话叫“请到柜台取”。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可以越来越多地满足你一个人的要求,什么事情都可以用一人份来算。

就像你现在在一线城市,无论几点钟,你都能在街上找到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

有的火锅店为了防止你一人进餐感到孤独,还会在你座位对面放一只大公仔。

诚然,这个社会已经慢慢破除对“一个人”的偏见,主张“独立的生活方式”,也提供了独居的土壤。

但无可否认,就算是享受独居的年轻人,也无法逃避现实难题。

年轻人会因此改变她们独居的选择吗?

采访结束后,我问了@Sona。

她脱口而出:“不会!”

我又问,如果某天也被围困却无人营救呢?

@Sona想了一会。

“不知道。”

写在最后:

我是秦桑。

也许,此时此刻看这篇文章的你,正过着独居的生活。

但你要知道,屏幕的另一边,还有千千万万个“你”,你并不孤独。

人生有些路,只能自己走,谁都无法陪伴。

一个人生活的你,记得把冰箱填满,家里备好药箱,手机里要设置几个紧急联系人。

也别忘了,偶尔出去走走。

善待自己,也要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你有过独居的经历吗?不妨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