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菜市场往事

接着上篇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向阳路胜利街有一个大转盘。大转盘往南就是南关大街。南关大街北起大转盘,南到人民街。它的路西侧有几条巷子往西可通柳树行子、爱国路,走过去有一个菜市场,就是南门菜市场。

在我的印象里,南门菜市场很大。卖什么的也有,当然还是以卖菜的为主。南关大街的居民,走上几步远,就可以来到菜市场,不必舍近取远,跑到大集或者北宫菜市场去买了,这个南门菜市场,极大地方便了周边街巷老百姓的生活。

那时我在增福堂街住,往南过了芙蓉街,到胜利街,再往南不远,就可以到南门菜市场。感觉即使走着去,也不是很远。之所以对南门菜市场记忆深刻,是因为我经常跟着母亲去那里,不过不是去买菜,而是去贩菜卖菜。

记得小时候,全家靠着父亲的菲薄工资生活,为了补贴家用,没有工作的母亲就跟人去南门菜市场贩菜卖菜。虽然那时候我很小,也能些许感受到了父母的不易和家庭日常生活的艰辛。

每天天还没有亮,母亲早早地起床,说是去菜市场贩菜。我也想跟着去,但她并不肯,说不能耽搁我上学,我说时间还来得及。终究没有拗过我,就答应让我跟着。其实母亲还是爱我,似乎觉得让我体验一下,也是不错的。

来到菜市场,因为时间很早。路上并没有多少人,不过到了贩菜的地方,却发现已经有不少的人,在排队。有一些装满各种蔬菜的大车停放在那里,司机和老板大声吆喝着,他们还是喜欢和那些大批发量的贩子打交道,对于像母亲这样的“散户”们,他们有些不屑一顾。

那时或许生活的窘迫不易,或许工作的各种不如意,有一些人为了补贴家用,或者为了排遣生活上的压力,就来菜市场贩卖菜。蔬菜抬上称台称重的时候,大车老板们故意把称压得很低,嘴里还说着这个价不能再低了,再低就挣不到钱了。

贩子们心有不满,又没有办法,称完之后就说再搭上一把菜怎么样。老板们就从车上左挑右选,挑了一把看起来焉了吧唧的菜扔进贩子们的菜筐里摆摆手说行了行了。空的菜筐很轻,拎起来一点也不费劲,装满菜之后,份量非常重。不要说抬扛,就是拖拉也是费力的,贩子们骑着三轮车,把菜筐拉到了菜市场来卖。

摊位其实也是收费的。虽然也不多,几毛钱或者几块钱,贩子们心里还是免费最好,毕竟卖菜走的是销量,薄利多销,每棵蔬菜利润并不大,如果销量上去了,那还可以,如果卖得不好,这一天下来基本上就是折本搭上吆喝,白忙活了。

母亲心里也是矛盾的。一方面希望多贩些菜,能卖得多,挣得多一些,另一方面又担心贩多了,卖不完剩下,或者拉到家里,或者打折卖了,等到第二天,菜不新鲜,几乎没人愿意要。有一次下午我放学回家,发现母亲没回来,我就来到菜市场,天已经很晚了,母亲还在守着小半筐菜,说再等等,看有没有人能全要了,即使便宜点,也可以全卖了。

其实那天还是把剩下的菜拉回来了。因为天太晚了,根本没人要。母亲心情不好。吃饭的时候,她说不该贪心,贩那么多菜,结果还是没卖完。以后母亲就贩得少了。中午母亲不回家,我到菜市场去找她,我们简单吃点饭,几个包子或者火烧就可以打发了。如果中午有作业,我就坐在板凳或者地上,把菜筐反扣过来,把作业本放在上面写。这时母亲语重心长告诉我,要好好学习,一定要好好学习!

后来南关大街拆迁。贩菜实在是辛苦,而且挣得也不多。再后来母亲就很少去贩菜了。母亲那时已经开始烤地瓜了。等我想想,改天有空写一下那些烤地瓜的事吧。

关注潍坊五好青年

欣赏更多原创老潍坊文章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抄袭

一切不打招呼的转载,视为侵权

如果喜欢他的文章,就关注他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