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 水 探 源 之 旅
潍 水 探 源 之 旅
于志军
潍河,古称潍水,在山东省的东部,是全省最长、流域最广的河流。它发源于山东省沂水县东北隅的箕山、屋山,上游流经沂水、莒县、五莲,从墙夼水库进入昌潍平原。然后,流经诸城、高密、安丘、峡山(水库)、坊子、寒亭,从昌邑的下营镇入莱州湾,最终进入渤海。
潍河两岸,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滔滔不绝的潍水流淌了无数个春秋,滋养了两岸千千万万的百姓。潍河算不上名川大河,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却占有重要的一席。有关潍河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的《尚书.禹贡》,但它只简单记载了潍河、淄河的名字,其它诸如发源、流经等等均无记述。成书于“三国时期”的《水经》,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水利状况的专著,记载了全国一些重要河流的情况,包括潍河。《水经》云:“水出琅琊箕县之潍山。”;西汉淮南王刘安编写的哲学著作《淮南子》云:“潍山,曰箕屋山、覆舟山,盖一山三名也。”;清朝乾隆版《山东通志》载:“潍水自莒州西北箕、屋山发源,东南流经古箕城,又东南。”;《莒县志》载:“潍水北源,始自沂水县官庄乡和本县东莞镇境内的箕山西北麓……石河,潍水南源,发源于东莞镇大沈庄西北屋山。”
潍河的“北源”与“南源”,均处在山岭之间,山泉众多。两岸山岭连绵,地质坚硬,河床较窄、下切不深,水在山谷中曲折而行。“北源”,自沂水县的泉头庄曲折东南流,至“库山”与“南源”汇合,流长约29公里;“南源”,又称“石河”,曲折东南流,至“库山”与“北源”汇合,流长约25公里。
一.北源(潍水路线:泉头庄—宝山—箕山—杨庭山—库山)
1.民国版《山东通志》载:“潍水在莒西北一百里,水经出琅琊箕县潍山。今泉头庄西山下有泉,渟泓、深二丈许,土人指为潍水源。伏行至茅山东北麓,流复见……”。
“泉头庄”~位于沂水县东北部的富官庄镇境内,居“屋山”之阴,由马泉头、闵泉头、西泉头三个自然村组成。四周是连绵的山岭,三个自然村就坐落在南北长三公里、东西宽500米的狭小盆地内,地势北高南低。村西有南北向的长山,称为“西山”,为东西分水岭。村北一小山,名“云秀山”,与西山相连,“齐长城”从此经过。根据以分水岭为河源起点的原则,云秀山、西山即为潍河发源的起点。
西泉头村,位于泉头庄西南部,紧依西山,此段山上柏树森森、蓊蓊葱葱。村前有一山泉,已砌为“井”。据村民讲述该“井”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深约五米,井口面积约一平方米,冬夏水温依旧,清凉滑甘,啜之如饮琼浆。一到汛期,泉水会增多,余流溢出,东流入潍水。西泉头、马泉头两村200多户人家的炊饮、浣衣、浇圃,皆赖此泉。不过,如今时代,此源头泉水仅仅能覆盖六、七米深的井底,或可以说几近干涸。
“泉头庄”之东,有一座桥,系1997年修“泰薛公路”时所建,导流洞仅3米 * 3米。桥虽然小,但却是潍河源头第一桥。
2.“大茅山”~在泉头庄之南约2公里稍稍偏东,高耸,山上植被差,因从西方向望之形如元宝,故今谓之“宝山”。“宝山”东南麓有一村落,曰“宝山坡”。
3.“箕山”~在“大茅山”(宝山)东约3公里,海拔343.2米,山体呈东西走向,坐南朝北,在群山叠峦中,独树一帜。古代,箕山附近建有“圣水寺”,在主峰的东侧建有“老母庙”(碧霞宫),相传香火旺盛。山前还建有“石亭子”,等名胜。可惜的是,这些名胜古迹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荡然无存。箕山的东南、东、北、西,分别建有宋家箕山、王家箕山、宝山坡三个村,箕山的南边就是莒县地界。
二.南源(屋山—大沈庄—石河—库山)
1.“屋山”~位于莒县、沂水两县交界处,海拔451.8米,东与宝山连脉,东北、西南坐向,数峰连绵,又称“五山”、“武山”。屋山的北麓有一村落,曰“五山坡”。在屋山之阳,有始建于唐朝的《三清三官庙》,壁画碑碣可证。此庙为道教全真派基地。庙阳有清辙水池,面积约20平方米。泉旺水涌,溢出之水顺涧溪蜿蜒淌向东南。《重修箕屋山三清三官庙碑》曰:“莒北百二十里有屋山者,地界莒沂两境,环山名胜堪述者备矣,然未详山名之所自始。说者为五峰排列而五名,盖后人不知所本,屋、五同音之误也。考之《广舆本记》,潍水源于箕屋山。箕者山踞若箕,屋者山阴有洞若屋,古人取其形诚为可据也,则箕、屋之名由来已久矣……”
2.“大沈庄”~在屋山脚下,居“屋山”之阳,早在新石器时期,便有先人居住。《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的家乡,就是这里。
刘勰(465年~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文学评论家。他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官至县令、步兵校尉、东宫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他在日照莒县浮来山创为了(北)定林寺。他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评论史上的不朽地位!
从以上可以看出,潍水源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所谓“天不愧人以雨之,地不愧人以河之”。潍坊市的前身是1948年之前的潍县,潍县的前身是1377年(明朝洪武九年)的潍州,潍州的前身是586年(隋朝开皇六年)的潍水县。《隋书.卷二十五》载:“下密,后魏胶东,后齐废。开皇六年,改为潍水。”,这是历史是第一次将“潍”用于行政区名。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潍县进士刘以贵,曾考查过潍水源流,著有《潍水源流考》,流传青史!
于 志 军
2019年4月6日
如果你觉得此文不错的话
可以转发+点赞,十分感谢
如果喜欢他的文章,就关注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