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及教后补记

《散步》教学设计及教后补记

屠  谖

注意,这是十多年前29岁青年教师屠谖的文字,发表在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上。今天再读,的确应该有更新的认知,但是,屠谖老师对文本的深入挖掘以及对学情的入微引导,仍然具有很多闪光的智慧。重新再次贴出,期待能够对关注名篇教学的朋友有所启迪。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

教材简析:

《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内容亦不庞杂的文章,但是它意蕴丰富,耐人寻味。在600余字的短小篇幅内,情节简单而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风貌毕现,自有其摇曳的韵致。看似一泓清浅可人的涓涓细流,却有那悠悠不尽的人生哲理静静地闪着粼光。

我想,在纯自然状态的阅读中,学生喜欢《散步》是很自然的,想要真正理解《散步》就不容易,欲求将《散步》中蕴涵的爱、责任感和对家庭对社会的使命感真正吸纳进自己的灵魂深处,并在以后的岁月里,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个性气质,影响自己的人生取舍,则殊为难得。而我的课堂教学,正是希望将浅文深教,使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步》真正镌刻在学生的心里。

教学设想:

在《散步》课堂教学中,贯穿着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自己“悟”。在课堂上既有老师的点拨,又有同伴之间思想感情的碰撞;既有个性表达,又有探讨论辩;既有对原著的揣摩诵读,又有独具匠心的台词创作;有品评、有分析、有静思、有聆听、有画面、有声响……所有的手段,都为促进学生自己的领悟开路。

在《散步》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同伴,更是学生智慧和纯净心灵的欣赏者,是人类美好情操的膜拜者和立志奉行者。在短短的40分钟里,我希望学生发自内心地有所领悟,没有任何教师强加的概念;在40分钟之后的无边的时空里,我希望以“作业”的形式让这一点领悟开始向行动的范畴延伸。愿这一课在学生心中余韵悠长。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有一种最为简易,而又永远时尚、永远流行的健身运动,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答案显而易见,是散步。散步是件挺不错的事儿——消化食物、锻炼身体、延年益寿,还能减肥,对吧?

如果一家人在一起散步,那意义就不仅是上面所说的这些了——散步,还能增进家人之间的了解与和睦。

不过,如果散步中有了分歧,又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不但不能增进和睦,还会伤感情呢!今天我们学习《散步》这篇文章,看看作者遇到了什么情况,是怎么解决的。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 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确了——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板书关键词“家”。)

三、合作探究

(一)创作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1.既然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家庭里有四个成员,事情的走向就与  家庭成员的性格密切相关。现在我们每个语文学习小组具体负责研究一个人物,共同探讨人物性格,揣摩人物语言,进行朗读练习;还要完成一个特别挑战任务——把文中的一些叙述性语言转化成相应人物的语言,合作自行补充创作人物台词。

任务分配:第一小组——“母亲”;第二小组——“我”;第三小组——“儿子”;第四小组——旁白。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点拨指导改编创作台词,特别引导负责读“旁白”的小组辨析该在什么地方留出必要的停顿。

3.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角色创作朗读。其他同学细心听,遇到自己认为朗读者演绎得不够好的地方标注下来,点评时指出。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感谢这些同学用声音为我们演绎了这个故事。听众们,你们愿意点评吗?或者选取几位同学发言,点评优点和缺点;或者采访朗读者是如何将某一处处理得这么精彩的。

通过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归纳:读得情态毕现是因为对人物理解得入木三分。

(二)捕捉细节,深入探究课文

1.分析:这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提醒:请关注细节,让细节说话)

(1)学生通过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分析三个人物的性格:“母亲”——温和慈爱;“儿子”——伶俐聪明、善于观察、懂事;“我”——稳 重、孝顺、温和。

(2)分析“妻子”性格特征

教师询问大家:“有一个人物刚才我忘记分配了,大家怎么也不提醒我?”学生指出被“遗失”的人物是“妻子”,原因在于她没有说话。经过分析,大家得出结论:这个无言的人物给人留下了“温柔贤惠、善于给丈夫面子”的印象。

2.探讨景物描写的意味所在

(1)采访朗读“旁白”的同学:你读到景物描写的段落时,语气很轻快。你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呢?

(2)大家不觉得这些句子和“散步”的主题并无关联吗?散步途中所见多矣,又为什么选择这几处景物来描写呢?

归结:这些景物透露出生机勃勃的春的气息。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天地间充满了新的希望。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几乎所有的人都欢迎春天的到来,作者的喜悦更是格外强烈(因为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作者满怀对生命的珍惜和感谢,满怀对母亲健康长寿的祝愿。

(三)讨论: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我”最终还是依从了“儿子”,这不意味着“母亲”的意愿没有得到尊重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有两全齐美的办法吗?

在讨论中,学生有的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有的从“母亲”的角度指出:其实“母亲”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儿子、媳妇和孙子的尊重和孝顺,“母亲”更愿意看到小孙子兴高采烈的样子,所以虽然没有走大路,“母亲”的心里也是甜美的。

(四)归纳“幸福家庭秘诀”

散步,算不得大事;作者处理的办法,也许也算不得最好。但结果是一家人和和美美。从这样的小事中,我们不难发现构建幸福家庭的秘诀。大家知道这秘诀是什么吗?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了“对家人的爱”“体谅”“尊重”“信任”“为他人着想”“不斤斤计较”“学着勉强自己”等众多答案,对课文的理解开始悄然内化了。教师充分肯定他们的答案,通过屏幕将这些秘诀列举出来。

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个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家庭的相似点,也正在于此。

四、感悟体验

(一)通过朗读指导,进一步感悟文章的深层内涵

1.家庭是一个孩子最初生根发芽的土地。做父母的通过言传身教精心播撒爱的种子,孩子才有可能成为有道德感、有责任心的社会栋梁。在这个家庭里,每个成员都在发现爱、感受爱、尊重爱、珍惜爱,并且学着去付出爱,爱就会不断生成,向外传递、辐射。人在爱的循环里构建家庭,走出家庭,又组成新的家庭,爱也就被带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让我们再次齐读文章最后一个段落,如果你比刚才有了更深的体会,请在读后告诉大家。

2.交流感悟:

“两个人背上的加起来就是一个世界”,是因为这两个部分代表着人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生命之火不熄,爱与责任就在一代代人心中郑重传递。

家庭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一个小世界。一个个这样的小世界构成大的世界,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和睦带来社会安定,家庭的努力促进着社会的发展,爱由家庭扩散开去,社会才能形成浓郁的爱的氛围。

3.指导朗读:这一段应该读得庄严、凝重、深沉,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二)在心里回放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幸福片断,尝试着体味“甜蜜的负荷”那独特的滋味

这种重不是分量上的重,而是心理上的重;不是人不堪承受的重,而是人甘愿承担的重。大家以前学过张晓风的作品。她就曾经说过:家庭,是一种甜蜜的负荷。让我们一起,给自己片刻的静默时光,在心里回放幸福的家庭生活片断,试着体味一下其中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一)创作诗句,表达感悟

1.屏幕显示诗句,在背景音乐中,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有人说,家是一条船,载着我们度过人生的漫长河流。我们在船上相互靠紧,遇到风急浪险,也不孤单。

“有人说,家是一片港湾,让疲惫的心感到安然,恬静的休憩之后,生命的航船会再度高高地扬起风帆。

“还有人说,家是永远的岸,让漂泊的游子梦萦魂牵。从这里启航,向这里停靠,起点和终点重合,人生却已悄悄变得饱满。”

2.同学们,学过这一课之后,你想用怎样的语言表述“家”呢?请你也试着说说吧。

屏幕显示一组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背景音乐柔和优美。学生从左至右,谁想好了谁就站起来说,不间断。在聆听中如果有格外触动自己心灵的句子,就记录下来,并注明小作者。

学生依次起立,吟出自己心中的诗句。教师不插嘴打断,使之成为一首连贯完整的长诗。

(二)归结所得,深刻领悟

在同学们的诗句中,包含着挚切单纯的赤字之心。让我们都来珍惜亲情,做爱心传播的使者,爱世界、爱祖国,首先从爱家庭、爱亲人做起!

六、作业——用行动表达爱

亲情不单单是你身上的新衣服、手里的零花钱、桌上可口的饭菜;它也应该是孩子和爸爸妈妈说的贴心话,为父母端上的一杯茶。亲情不单有甜美的宽容和宠爱,还包含着也许令人厌烦的唠叨和可能产生的误解。亲情,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光来领悟。今天的作业是——

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做个简单的按摩。照照镜子,感受一下他们的背和你的背有什么不同。虔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专家点评:

这是一篇值得久久咀嚼的教学设计,屠谖老师以广东省初中教学比赛第一名的成绩参加全国比赛势在必得却没有获得一等奖后,并没有沮丧,而是更加执著地思考探究改进自己的语文教学,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就是显示出了她飞速的成长之旅。

教学设计没有落入语文教育三维目标的窠臼,没有把语文搞成三张皮,而是炉火纯青将三者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节奏明快又细针密线地交织在一起,让学生在有重点有起伏有高潮有韵味的语文课堂学习中对朗读知识、把握人物领悟亲情的能力、文章学习的方法以及自己对爱对责任的理解内化,都得到了明确的提升。

听课时我热泪盈盈,写评语时我也热血盈盈:希望有更多语文同行能够阅读和思考这篇浅文深教的教学设计。

唐建新   点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