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肩、漏球不用愁,提高稳定靠“盯球”!-国球汇
乒乓国球汇 2014-07-18
文/TTTTT
看了不少乒乓球方面的技术文章和贴子,发现对盯球这个问题大家研究得少,探讨得也少。盯球是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吗?其实,盯球绝非可有可无的事情,当你学会了盯球后,回球的稳定性、尤其是防守的能力和质量会大大提高,也更有利于保证击球时身体能够协调和发力顺畅。
▌盯球绝非可有可无
我以前打球的时候,对方的球一来,自己马上应激性地作出回球动作,根本没有盯过球,纯粹是跟着感觉走,是一种“眼疾手快”式的打法。但是这种“快”并不是说我预判快,出手快,其实一点好处都没有,它造成的后果就是:一是回球不稳定,因为你没有盯球,球是模糊的一团,在来球速度快的时候,非常容易漏球;二是因为没有盯球,球一来马上就要应激性的作出动作,往往就习惯性地翻腕或是用前臂去打球,前臂常常是僵硬的,肩膀往往已经架起来了。而引拍完成时如果前臂是僵硬的,你接下来击球时的发力顺序肯定就是不对的,也就别想指望有什么高质量的回球。
▌盯球的两大好处
打球应该是件很从容的事情,尤其是弧圈球打法,是用大肢体带动小肢体发力,由大肢体负责制造出稳定的击球弧线,由小肢体来调节和传递这种弧线。这种发力方式为盯球提供了可能,也迫切需要盯球来帮助和提高其稳定性。盯球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为你赢得一点宝贵的引拍和击球时间☛
不盯球的人往往是在球刚飞过网尚未落台或是刚落台的时候便作出击球动作了,盯球的人可以盯着球落台又弹起,这两个时间一先一后,间隔很小,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时间上的差异,盯球的人他的转腰引拍击球动作会从容不迫。
使击球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只要注意观察一下,不盯球的人往往是球一来就回击,而盯球的人在完成引拍动作后,在击球前会有那么一个小小的时间段的停顿,请注意,这个停顿非常短暂,但是非常重要。那么,这个停顿是如何产生的?我的答案是:如果你盯球了,你会很容易制造出这个停顿,你会很容易把击球的节奏感打出来,瞅准了打,盯准了打,由以往的模糊型、粗放性击球转变成精细型、节奏型击球。
▌如何盯球
盯球的两个时间段☛
对方击球时要盯球,我方击球前也要盯球。盯球不同于普通的看球,盯是仔细地看,是看准了、看清了、眼睛聚焦在球上了。对方击球的瞬间一定要盯球,结合声音和对方的动作从而判断来球的性质、方向、落点,这一点多数球友都知道的。我方击球前依然要盯球,这个时间段是在引拍将要结束、已经结束、准备或是已经开始发力击球的那个瞬间。
目光要张弛有度,能紧能松☛
盯球不是全时间段的,盯球是跳跃性的。对方击球的瞬间要盯,这时候眼睛是紧的;来球飞过网时不必盯,眼睛是放松的;自己击球前要盯,眼睛是紧的;回球飞向对方台面时,放松了眼睛不必再盯——这样有紧有松,才能张弛有度。习惯于在来球飞过网时盯球,但自己击球时并不盯球的球友在面对对方的攻击时,大多会与来球擦肩而过,或是出现一个共同的反应——应激性地把肩膀“架”起来了。
关于我方击球前盯球的细节问题☛
刚才已经说过,我方击球前盯球的时间段是在引拍将要结束、已经结束、准备或是已经开始发力击球的那个瞬间,注意,这里的“开始发力击球”强调的是“开始发力”的那个瞬间,而不是指拍子击中来球的时候,也就是说,我们绝对没必要死板板地一直到拍子接触到来球了依然还在盯着。因为在引拍结束、发力击球前盯了一下来球以后,我们随即而且已经就要用眼睛的余光来关注对方的动态,关注对方的站位和可能移动方向,并由此来决定自己回球的方式和落点。
再一个细节问题就是:对于初学盯球,身体和眼还没有真正做到协调一致的球友来说,自己击球前的盯球有时候会让他们身体僵硬,或是失去最佳的击球时间——光顾着盯球,忘了作动作了。那么就不要再老想着盯球这个概念了,不要为了盯球而盯球,我们换一种方式吧——确认击球点。也就是说,在我们引拍结束,准备发力击球前,确认一下击球点。对于两面反胶弧圈打法的朋友们来说,由下旋转上旋主动上手,或是上旋球相持时,发力击球前用眼睛捕捉住来球,确认一下击球点——来球的中上部,这样我们自然而然就已经盯球,也必然会提高回球的稳定性。
本文源自网络,经国球汇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国球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