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读书了,你所重视的“认知升级”正在毁掉你
一、我痛苦,我求变
来啦,我的朋友。我猜你很大的可能是被这个“神经质”的标题所吸引而点开这篇文章的。我猜你也大概率是个喜欢阅读的人,因为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很少会打开有“读书”字眼的文章的。
在此我首先申明一点,我并不反对读书,即使在今天写下这篇文字的此时此刻,我已经利用早起的时间、上下班地铁上的时间、午休的时间阅读了至少2个小时。
那我为什么要用这么“骇人听闻”的标题呢?因为多读书让自己“认知升级”,是我最近这些年放弃很多休息时间花精力最多的事,没有之一。某种程度上说,我就像一台读书机器。然而,结果却啪啪打脸,多读书并没有给我带来升级加薪、迈上人生巅峰,反而让我有一种“被忽悠”的感觉。我很困惑,是我错了吗?
幸亏有真实的工作给我反馈,我看到了我所担负的工作好像停止在了N年前。
幸亏有来自家人的不断提醒,甚至有时候是阵阵“棒喝”,我看到了我的偏狭和乏力。
我要改变。
二、不期而遇,我被击破
改变从哪里开始呢?从自己最不舒服的地方开始。唯有突破舒适圈,才能进入学习圈,才可能进入成长圈。
曾经我认为天经地义的活法就是:认真工作,赚钱养家,顺便谋求发展。直到5月10日,我被一位素未谋面的老师骂醒了,我发现我彻底搞反了。
老师在直播间领着我们读他两年前出版的一本书,那本书我以前也翻过,说实在的,对里面的内容没留下什么深刻印象,觉得都是我早就知道的关于“好好学习”的说教。
回想起来,老师的领读无非就是带我们过一下目录和每个章节的核心要点。在他读到那些点的时候,我内心也是很认可的。但改变并没有发生在直播间,而是发生在当天下午。
因为早上着急出门上班,直到下午下班后在回家的地铁上,我才打开“知识星球”看老师布置的今天的作业是什么。一打开,我就按赖不住翻阅了二十多位同学已经提交的作业。没想到绝大多数作业足足有五六百字。更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每个人都深度剖析了自身的问题,很多人甚至“忏悔”自己。比如J同学写的作业是:
“经常在跟同事朋友们讨论问题的时候沉默,说不出自己的观点,觉得别人这么说有道理,另外一种说法也对。这其实就是没有思考,长久没有深入思考,没有构建完整的思考体系的结果。花了大量时间在朋友圈,微博,短视频等碎片化的社交媒体上,这是致命伤。”
三、亲眼看到,我被裹挟
你要知道,这只是一场免费的早上6:30视频直播读书会,学员来自网络公开招募,没有任何限制门槛。直播期间老师本人没有出镜,镜头中只有翻书的画面。而且作业都是自愿的,没有强制提交措施。当我正在被一篇篇长长的作业震动之余,有一个数字更震撼:已经有将近200人提交了作业,没有一篇草草写完的,可以说都是长篇大论。
你可能很好奇,当天的作业题目是什么?老师的要求很简洁:作业内容为三个关键词、三个触动、三个想法。
受同学作业篇幅和深度的影响,我当天晚上花了将近一个半小时完成了我的第一篇作业,足足840个字,其中一条是这样写的:
“很多时候,自己遇到一件事,下意识的反应不是立即行动,而是想有什么捷径。总在耍小聪明,总在试图找倍率最高的杠杆,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找工具、找秘诀,以至于常常迷失其中。回过头来想,很多事情即便用原本最“笨”的办法也应该早早就完成了。今后时刻提醒自己:少想些办法,行动第一,大量行动第一。”
写得好不好是一回事,这件事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生平第一次为一个没有任何约束力的学习写这么多字的作业,也是第一次花时间狠狠地反省自己。要放在以前,我总认为与其花这么多时间写作业,还不如腾出更多时间读更多书。回想起来,我发现以前绝大多数的书我根本没有完整读完,很多书都是兴奋地读几天后注意力很快就被另外的好书吸引走了。即使读完的书,也多是画画线,很少随手记录当时的想法,当然也很少有因书而变得行动。
四、“知行合一”才称得上“认知升级”
但是,正是经过这么一个写作业的过程,我体会到了以前从来没有体验过的东西:原来我可以和自己做这么长时间的“对话”,而且可以这么有针对性。与这种读书学习方式比较之后,我发现,以前虽然读得多,但读过的内容就像一片片浮云,看起来好美,一眨眼就消失不见了,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在这个读书会中,书籍和老师都像一个媒介,写作业的输出过程促使我有了更多的思考,而且有了思考之后的行动。这不就是我追寻多年一直想要的读书效果吗?
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什么是认知升级?我以为只有改变了想法,同时改变了做法,并做到了知行合一的学习,才能真正称得上“认知升级”。
一切不能落实到行为改变层面的学习都是假学习,一切不以认知升级为落脚点的读书都是假勤奋。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让读书服务于认知升级,而不是把读书本身作为追求,甚至以“30分钟读完一本书”而沾沾自喜,这都是本末倒置。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多读书并不保证一定会升级认知,更不会必然保证成长。
我依然相信,读书仍然是这个时代普通人提升认知最好的方式。这两年直播电商火爆的大背景下,看到各类直播间卖书的红火,也是一件幸事,毕竟让更多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书。读书总比不读好,常读书总比很少读书更能涵养一个人的气质和素养。
我倡议多读书,我更倡议读书后的思考,思考后的践行。
五、以终为始的读书姿态
那读书最可取的姿态是怎样的呢?
首先,要带着问题意识去读书。这个世界不是由领域构成的,而是由一个个真实的挑战构成的。成人学习与其说是为了兴趣,更多时候是为了解决自己面对的真实难题。因为只有内在真的想要获得答案,阅读的选择和选择后的学习才会更合一。如果只是为了好奇去打开一本书,大概率只会觉得“这个观点挺好”、“这位作者有见地”------,知识无法与自己产生交集,只是“走过”、“路过”而已。
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将大脑中一闪而过的“触动点”记录下来,哪怕只是一个关键词。否则那个灵感可能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合上书本后,梳理“触动点”,删减只保留对自己触动较大、最想付出行动的几个点。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这个知识点,再结合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看看能否引出一个新的视角,发现对老问题的新思路。
再次,把想到的写出来。没有了写作输出这个动作,大脑就很难进入深度思考,更无法提升认知。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读书就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最后,将心动的部分行动出来,用践行的真实体验反馈认知,并矫正认知,再反作用于践行。如此,实现一个完整的“学习-认知-践行-反馈-学习”认知升级闭环。让读书真正为我们赋能,让学习转换成真正的生产力。
欢迎朋友们就读书成长的话题留言与我交流。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烦请点赞、转发,让更多热爱成长的人学会学习,认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