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相信自己

获得诺贝尔奖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我们拥有“双处理器”大脑,一个思维系统基本上是自动的,以习惯为基础;另一个思维系统则能做出更加有意识的理性的反思。意识---反思系统自动的体系慢一些,也要消耗更过的能量,所以我们对它的使用少的多。

这就说明为什么一个人的习惯很难改变,因为改变需要用第二套系统来实现,需要付出时间,精力,勇气。

就是说通过练习可以改变习惯,就像健身一样,你不能整天躺着,就想拥有一身健硕的肌肉。

当没有有意识的驱动,就会使用无意识的习惯。这些习惯又来自哪里?当有意识的追溯根源的时候,说明你已经开始改变了。

这些旧的习惯来自家族,父母吸收了他们的父母的价值观和信念。我们又吸收了父母的价值观和信念,但是这些信念又是正确的吗?

如果是错误的,那么我们的信念也是错误的,比如你会说:“我不行”“别人会取笑我”“每个人对我都别有用心”。这些有毒的信念主导着做人做事的方式,也成了人生痛苦的来源。

当两个人在电视里看到打动人心的那一幕。同一个故事会产生不同的共鸣,一个人可能为母亲离开孩子而触动,另一个人会因为孩子得不到照顾而触动,这是因为家族带给他的信念和感受是不同的。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世界观是错误的,所以改变自己很难,但会期待别人改变,痛苦就是在期待别人改变的时候产生了。

改变需要付出大量的勇气和精力,需要有意识的反思训练心灵的肌肉。不改变就是顺应无意识的行为,重复着昨日的模式。

苏格拉底说:省察自己就是最高等级的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古罗马最伟大哲学家皇帝马克.奥勒留无论什么时候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最终留下了影响深远的《沉思录》,他说:有些事进行时不要让自己的精神烦恼,它们不在乎你的烦恼。

曾国藩通过写日记札记日日反思,修正自己,逐渐学会了控制情绪;富兰克林通过每天修正十八项道德标准,最终成了美国开国元勋之一。

有了反思的习惯,才会发现我们对世界发生的事只是很有限的控制,但这些事会让人有害怕,生气,嫉妒的感受。而这些感受可以通过控制想法来改变。

当你不断提醒自己能控制什么,不能控制什么的时候,才能克服发生的事物带来的痛苦,它由你的信念而来,而这个信念是可以改变的。

所以那些有智慧的人都会用终生的时间反思,并影响他人。

苏格拉底提出了三个有意识反思的步骤,值得人们学习:

一:人类能够认识自己。我们都用理性去省察我们无意识的信念和价值观。

二:人类能够改变自己。我们可以用理性去改变我们的信念。这会改变我们的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循着我们的信念。

三:人类能有意识的培养新的思维,感受和行为习惯。


(0)

相关推荐

  • 《韧性思维》精读分享16:韧性思维之三:拥有信念

    <韧性思维>一书给我们分享了构建韧性思维的十大心理习惯.第三个心理习惯是拥有信念.主要介绍如何管理自己内心活动,通过使用FAST的思考方式,在关键时刻建立起韧性思维.

  • 十招教你摆脱焦虑,减少内耗

    神译局7小时前 关注 克服自我消耗,获得精神成长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也许你有过这种体验:想集中精力工作,脑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