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俊 | 每逢佳节倍思亲
花洲文学
每逢佳节倍思亲
文|赵红俊
母亲在我手腕和脚脖绑上五色线,脖颈挂上香囊,然后剥了个粽子,在红糖碗里蘸一蘸,又在门楣上抽一支艾草,一起递到我手中,双手掬住我的脸爱怜地端详一阵说,我儿漂亮呵!外面夸官去!
“骑大马,扬大鞭,腕上绕个五色线;插艾叶,戴香囊,剥个粽子甜哩喤;读好书,写文章,长大作个状员郎。”我跨着艾草,一阵风跑出门外,边吃粽子边唱,乐颤乐颤疯开了。
疯了一阵,骑着“马儿”懒踏踏地走回来,对母亲说,妈,我饿!于是,又是一个透明晃晃、似乎能看到里面红鲜鲜的枣子的美物,啊!还是那么甜啊!
中午是要吃捞面的,母亲盛半碗苋菜凉面条,浇一羹匙蒜水儿,上面堆一勺青韭炒鸡蛋,又凉又香的捞面,慰蕴满我的肚腹。
七岁,入学了,每逢端阳节的晚上,吃罢着了白糖的米饭后,是要作一门特殊功课的,祖母在当屋正襟危坐,叭嗒着烟袋说,来!背“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由结结巴巴啃涩柿般,到“趟趟”如流,一段一段进展,由神情抖擞到哈欠连天。祖母发话说,背“离骚”是要你懂得忧国忧民,长大了要爱国,要学屈原,武官打天下,文人治世,你要习武,倘若八国联军再来夺咱大中华的宝贝,你骑大马扬大鞭,学岳飞掂一杆银枪,扎死他狗日们。
又是一阵精神抖擞,精神抵挡不了困乏,又来了呵欠连天,母亲替我讨饶,妈,让娃儿睡吧,明早要上学呢。
得到了老太太的允许,我佯装歪三扭四地走到里间,母亲已经用艾草熏透了屋子,前几天扯去了铺被换上了凉席,我躺在床上,不一刻安然进入梦乡。
五月五日端阳节,宛西邓地虽无“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但吃粽子,佩香囊,忆屈子,避五邪。
叶缠糯粘米粽香,门插艾枝童佩囊;汩罗江畔祭屈子,湖泊大河赛舟忙。愁云惨淡臣彷徨,昏君失措悲断肠;千回百转空空如,离骚罄竹诉意殇。数千年来,国人就是这样地去祭奠以往的殇,总是用这种惊醒式的习俗,度过这传统的节日。
如今,端阳节日又临,不能不令人想起屈子的爱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他那血心滴沥的“离骚”。
躺于卧榻,碾转翻身,夜不能寐,同时也想起博学的祖母和慈善的母亲,不由不肝肠寸断,泪眼纷纷啊!
泪眼婆娑的朦胧中,仿佛又回到了经年,又佩上了香菱,又看到了豆油灯下威严的祖母,和床边为我打扇去热的母亲。
-End--
图|网络
作者简介:赵红俊,笔名,无语。河南省邓州市人。七十岁一老翁,年轻时也曾趾高气扬,几多岁月把棱角磨平,近年开始写作,已出版长篇<蹚过内心的河流>。正在创作的有长篇《拂去岁月的封尘》,《西游新说》,《散文集》,《鬼故事系列》等。在沸腾的岁月一隅,完善曾经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