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登华作品,严光星作序:《敝帚自珍》序一

《敝帚自珍》序
严 光 星
2017年初夏,74岁的付登华先生一行12人,从四川来到宁夏户外运动协会副主席刘卓先生创建的银川富柳农庄。在由文化走廊、果园、菜园、养殖园等构成的田园风景中,付先生与我们一起吟诗论文,载歌载舞,把酒聊天,兴趣盎然。刘卓先生欢迎友人的独唱与付先生的即兴演讲,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临别时,我看着他已经明显弱视的双眼,不忍心再鼓励他奋笔耕耘。没想到一年后,他竟给我寄来了已出版的3本专著和《敝帚自珍》手稿。我连夜拜读,感受颇多。他出4本书,我写4次序,这可能是中国文人中少有的书缘,但我乐于从之。付登华是集企业家、作家、学者和劳模于一身的能人,是研究中国老年知识分子人生的真实标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滋养下以文养老的典型人物之一,也是教育我们下一代健康成长的一部活读本。他践行“以文养老”的人生,像一道充满诗意的光芒,给我们带来深沉的哲思和真实的感悟。我构思了一番,写了12幅字:“正气凛然,大气磅礴,骨气长存,秀气润玉,灵气兴文,和气结缘,真气守朴,才气超凡,聚气凝力,静气聚慧,善气传德,雅气尊贵。”这是对他人生的点赞与共勉,也蕴含了我对“以文养老”这一社会课题的联想。
热血铸军魂
关于他的人生经历与创作历程,我已在他的前3部专著中作过比较详尽的表述。13年前,60多岁的付先生,已开始了“创业有功,事业有成,社会有名,家庭有福,后人有望”的夕阳红人生。他兼任西安交通大学四川校友会副会长等“风光闲职”。该颐养天年了。但他却在刘卓先生的引荐下,专程从四川到宁夏向我“求师问道”。我是一个只上过九年学的农家子弟,有“写过十麻袋废稿”经历的普通人,不敢为师,只能实话实说,交流创作心得,并送了他一套我创作出版的《红枸杞丛书》请他指教。
没想到他“咬定青山不放松”,“以文养老”自先行,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著书立说这条路。从他的起步中,我深受教益:人要学会选择,选择比行动更重要。选择准了方向与目标,就能使自己积攒的生活阅历与潜能燃烧出耀眼的光芒;就会使自己的个性兴趣点,爆发出一种指数式的美妙能量。是虎,就要威啸山林;是牛,就要耕地造福;是龙,就要翻云播雨;是马,就要纵情奔驰。每个生命都有特定的运势与个性,顺其自然而前行,才有真正的福寿人生。付先生从自身的条件和情趣出发,选择了“‘以文养老’,给后人留点有价值的东西”这条路,以“四本专著”来“夕阳唱晚”。
初心永不忘
在著书时,付先生将自己大学时代学理科的逻辑思维、走向社会后热爱文学的想象思维与创业办实业的创新思维凝结成一个坚韧耐压的三角架,居高瞭望,于是便有了站在高处、看在远处、想在深处、落在实处、立在小处、做在细处的创作心境,拥抱时代透视自我,意境深远、情真意切,用一颗赤子之心去写作,这就有了感动读者与感染学者的双重力量。2011年他在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书《杂烩集》。由小说、诗歌、随笔等辑于一集,以丰富的阅历、真实的感悟和扎实的功底,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这一大背景下个人的心路历程。2012年他在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了第二本专著《风雨春秋》。这是一部具有忠实生活的真实性、战胜命运的传奇性、诗人气质的抒情性、透视时代的艺术性、研究历史的史料性、自然深沉的哲理性、多种层面的启示性回忆录,非常真实地回忆了他一生的经历,是原汁原味的长篇传记。2015年他又在这家出版社出版了第三本专著《情感春秋》。这仍是一部长篇纪实作品。该书生动感人,真实地记录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甘平庸的一代大学生艰苦奋斗、踏实敬业、忠贞质朴的生活。现在他要出版的第四本书《敝帚自珍》,是一部杂烩续集。其中有回顾“数据藏真铸丰碑”的车间小诗,有昔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忘初心讲理想”的演讲,有记录“黄河咆哮大合唱,七里坪避暑闲话”的多种杂记,也有对文友的“情系洛河出佳作,诚贺文友出明珠”的千字小序……文体虽杂但主旨清晰,尽情表达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和文化人的真实情怀与感悟,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和探索“不忘初心、顺应民心、为人虚心、做事细心、珍惜诚心、奉献爱心、凝结同心、留世善心”的“八心修炼”。
一文是杨先君先生发表在《东方作家》的文章,杨先生在赞扬《情感春秋》重大价值的同时,又不客气地批评了付先生的缺点。我特别敬佩杨先生有这种鲁迅遗风,也格外赞赏付先生这种真人不怕露丑的君子情怀。另有与大学同学聚会于“安费尔”合影、陪母亲游黔南和张家界的合影以及与儿女子孙们的合影。多张照片,折射出付先生的心态。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这些老年人,多么需要像付先生这样的同学情、孝老德和后人福啊!诚然,付先生不是专业创作人员,有的作品不属于纯文学作品,只是即兴之作,但是有感而发,呕心沥血地著书立说。作为眼睛有损伤的古稀老人,这非常难得且令人尊敬。他的四部专著是中国老年人的心灵真镜,是大众家庭的传统读物,也是一些专家学者研究夕阳人生的原生态素材,更是留给他家后人的宝贵财富。
热血铸军魂
由付先生的著书人生,我想到了对“以文养老”这一人类课题的思考。几十年前,我作为陕甘宁《青年生活导报》总编辑,先后采访了巴金、艾青、丁铃、王愿坚等一些名家,就冒出了探索构建“以文养老学”的念头。后来,我用24小时写了一本有108首诗的诗集《一棵枸杞树》。手稿出来后,便有一位 80多岁的老书法家用行书抄录这本诗集。这使我看到老年人的创作潜能和情趣点。近期,我在我创作的第13部长篇小说《大明宁夏贡》中,艺术地总结了大明第一才子王爷庆王推崇并践行的“以文养老”的心得“三十二求”经:仁者求容、善者求缘、谋者求奇、智者求变,、先者求新、学者求悟、得者求理、舍者求禅、引者求进、行者求远、上者求正、凡者求勤、苦者求福、卧者求忍、能者求效、强者求和、弱者求师、文者求贤、武者求精、富者求慈、乐者求雅、义者求道、使者求信、思者求慧、惑者求明、志者求梦、困者求经、贤者求趣、游者求智、竞者求赢、少者求学、老者求寿。
这当然是文学想象。而付先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他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事。他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老年人做好老年事。人老了,但心不能老,实实在在地做一个让政府放心,让社会安心、让亲朋宽心、让老伴舒心、让儿女省心、让陌人知心的人。老人生活就像骑自行车一样,既不要飙车腾空,也不要停车自废,更不能做毁车人。要看清目标,选准趣点,量力而行,随遇而安,智行在光明大道上,微笑在天地风景中,给太阳留个影、给月亮陪个笑、给路人招个手、给儿女逗个乐,留下美好的结局,定格无愧的一生。
   2018年12月20日于银川三星阁
初心永不忘
严光星 国家一级专业作家、枸杞文化体系奠基人,中国新“五侠”小说创始人,探索创建杞学与悟学的先行者,中国新时期乡土文学代表作家之一,著名思维策划家,学者,从18岁起,历任车间主任、基层团委书记、公社党委副书记、《宁夏青年报》编辑部主任、陕甘宁《青年生活导报》总编辑、北京中美集团副总裁、宁夏文联专业作家,先后创作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影视剧、文学评论、杂文等1000多万字,著有《红枸杞》《高原的旋风》《沙湖公主》《天禅》《天豹》《天虎》《石空大师》《西吉土豆》《张贤亮出卖荒凉的故事》《北京青年报的故事》《中阿经贸论坛》等30多部著作。两部长篇小说获国际炎黄文化第三届龙文化金奖,7部中短篇作品获全国文学大奖赛特等奖、一等奖。24集连续剧《阿妹妹爱上了红宝哥》获全国剧本创作大奖赛特别奖。歌词荣获第十一届世界中老年“首尔杯”最佳创作奖,书法作品被世界“首尔杯”艺术大赛组委会收藏。他还兼任宁夏两家书画院名誉院长或高级顾问。他不计任何报酬培养和带动了一批学生,学生中有知名的作家、 书画家、编辑家、企业家、策划师、博士生等。多次为北京、四川、甘肃、宁夏等上百个企业进行创意与策划,助推文化产业。荣获“全国自学成才者”“西部大开发杰出人物”“宁夏回族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宁夏区直机关模范党员”“宁夏十大优秀青年”等70多次荣誉奖。1991年在上海举办了中国乡土文学暨严光星作品研讨会,小传收入《中国艺术家名典》《中国青年作家名典》《中国知名编辑、记者名典》等。《中国青年报》《中国工人报》《宁夏日报》《银川晚报》等宣传报道过其事迹。

作者简介:付登华:重庆人,生于1943年农历5月20日,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1966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70岁前从事企业管理,其后以文养老,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德阳纪实文学家协会名誉主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