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温度,决定生命的长度
大学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德育老师说的,她说:“在生死面前,任何事情都是小事情。”她用这句话鼓励我们考试用平常心对待,不要焦虑。随着年岁渐渐增大,我越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可惜的是,德育老师没有告诉我们,如果真遇到生死问题,我们该怎么对待?
为什么要谈生死,源于刚收到腾讯推送的一条新闻“四川男子跳江自杀,父母给不起捞尸费遗体泡江中3天”。见标题就知道,这绝对是一个最悲伤的事件。而最悲伤的人应该是死者的父母;他们不仅损失了一个儿子;还得眼睁睁看着儿子泡在江中。图片中,两位老人跪在江边悲痛欲绝的模样,相信,是人见了,都会于心不忍;如果死者还有魂灵,不知道他有没有一点惭愧和后悔。
我不知道该男子经受了多大的人生坎坷,会选择用如此残忍的方式对待自己和父母。为了减少甚至是避免这样的人间惨剧发生,咱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类人。
NO.1 思维偏激负面,总有“糟糕至极”的念头,看不到变化和希望者。
古语有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代社会变化如此之快,“三年河东,三年河西”也是有可能的;这种事物循环变化的规律,“负性思维”的人是看不到的,他们总是认为,霉运会一辈子跟着自己,人生不可能有转机。他们大脑中缺乏的就是面对困难时,看到积极面的能力,总是将困难扩大化,甚至是“糟糕至极”。事实上,只要熬过那段日子,柳暗花明,近在眼前。
NO.2 内心脆弱,情绪波动大,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者。
如果不是抑郁症患者;90%的自杀未遂者,再给他一次机会,他都不会选择死。比如:很多轻生者被人救上后,会对“恩人”感激不尽;因为那时他们已经不想死了;死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时冲动。
有自杀倾向的人,往往在平日生活中,情绪波动大,又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来了,或者困难来了,他不知道如何应对,好像只有走向死亡。其实,死亡不能解决问题,上文的男子,自己死了,却给家人造成如此麻烦的后事。如果该男子,还有儿女要抚养,那么他的死,只会让问题越来越复杂。选择自杀的人,更是内心脆弱之人,大家都明白,死是最简单的事;好好活着,却需要很大的智慧。因为死了一了百了,再也没有烦恼;活着却要解决吃喝,要承担责任,要承受压力。
NO.3自我中心,心中没有爱,也缺乏爱自己和爱别人的能力。
有自杀倾向的人,往往不爱自己,也不爱他人,更感受不到别人的爱。他们对爱的阈限值很高,一丁点的爱,恐怕很难被他们察觉。
就像上文提到的跳江男子,如果他心中有一点点爱父母的念头,估计就跳不下去。而且从他父母的反应看,他们对儿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具有自杀倾向的人内心干涸、个性自私,不容易被爱打动;也不会考虑自己的行为,会不会给他人造成伤害。
其实,一个人要赴死,原因可能有很多:现实的困境,生存的压力,身体的病况等等;如果因为不能解决难题,而匆忙赴死;那么死,并不能让这些事情迎刃而解;反而还会累及亲人。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转换心境,培养积极心态,爱身边的人,才有可能让我们更爱生命。
与自杀者或具有自杀倾向者相反;内心强健的人,即使遇到困境,也能看到积极面,终将守得云开见月明。
比如最近非常火的一部片子《芈月传》,看了几集,就被芈月的坚韧所折服。原本金枝玉叶的公主被当做庶民一样抚养,穿麻布,住茅屋;自己动手捕鱼,上山采药;如果,芈月是一个负性思维患者;估计她会觉得人生早没了希望;可是对于这样的生活,芈月,全然想到的却是它的好处,不用被处处禁锢在深宫,可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认识了草药,强健了体魄,软鞭挥洒的游刃有余,有了保护自己和亲人的能力。暂时的困境,并没有引起她的“糟糕至极”的想法,反而利用这段被抛弃的时间,增强自己的实力,为日后登顶权利巅峰做好了准备。
而即使不得不面对死亡,有人也能笑着离开,温暖了她所爱的人。《滚蛋吧,肿瘤君》片尾曲,小柯演唱的“对不起”。真是能将人听得肝肠寸断;身患绝症,年纪轻轻的主人公不得不离开心爱的父母,爱人和她爱的这个世界,但她没有怨恨。她躺在妈妈的怀中,细心嘱咐妈妈别难过;虽然当她离去时,母亲还是会难过,可是日后想来,她绝对会因为女儿这句嘱托活得更好。对待死亡,不用亟不可待,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态度吧。
所以,一个人要不要赴死,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他自身;外在因素,只是一个催化剂。相同的困境,有些人选择死;有些人选择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