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确定性面前,“开放”比“聪明”更重要​

商业洞察 丨 作者 / 殷思源

最近,和很多身边的高手交流,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很多和他们一样的人,做着类似的事情,为什么他们就能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属于天才,更谈不上绝顶聪明,有些人走过的弯路、犯过的错误甚至连他自己都不能理解。

但是这些别人眼中的高手,虽然不在同一个行业,没有什么可比性,但在和他们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有一种共同的心态:这事挺难的,但可以试一试。

遇到与自己认知不同的信息,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接受;那些看上去可能对也可能不对的想法,他们会更倾向于试一试。

— 1 —

封闭,是离你最近的舒适区

我们经常说,要走出舒适区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但是,你想过没有,离我们最近的舒适区在哪里?

答案是:思维封闭。

因为人的惰性最直接的表现就在大脑当中,而大脑的运行模式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大脑的惰性就是拒绝接受新思维、新知识,这样的直接表现就是封闭。而封闭给大脑和身体带来的直观感受,就是舒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舒适区”。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经常说:让你舒服的事情,通常不是什么好东西;让你成长和进步的时刻,往往离不开痛苦和煎熬。

而“聪明”在此刻起到的往往是反作用,越聪明的人越容易迷信自己,总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完全听不进去不符合自己认知的观点和信息。

— 2 —

保持头脑的开放性,是非常痛苦的

接受一个自己此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理念,改变自己之前深信不疑的观点,都是非常痛苦的过程。

记得十几年前,我在北京参加过一个商业论坛,当时有一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建议所有年轻人,都要尽最大努力在北京买房,能买三环里的就买,买不起三环的就买四环的,再不行五环的也要买。闭着眼睛买,随便买!

当时,包括我在内的不知道多少人都觉得这个教授是“危言耸听”。那一年,北京望京的房价平均8000元/平米。

回头看看,如果当时现场真有哪个“幸运的”年轻人,听了老教授的话,真的在北京买了房,以望京地区为例,现在的均价也已经涨到了80000元/平米了。

因为知识体系的不完整产生的固执,其实是很难改变的,当自己的认知和接收到的信息产生冲突的时候,大脑的选择是非常痛苦的。

但是,这种时候往往也是一个人最终是走向卓越,还是趋于平庸的重要分水岭。

写在最后的话

凯斯教授,把这种现象总结为“信息茧房理论”:如果你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只接受能让自己高兴的信息,久而久之就会像蚕一样,把自己桎梏于蚕中,丧失全面、客观看待事物的能力。

做事情和过日子,有两种心态同时存在非常重要——“证实”的心态和“证伪”的心态。

所谓证实,就是要想办法证明自己是对的,用细节拼凑出一个想要的结论;所谓证伪,则是要永远思考自己哪里做得不对,还能不能做得更好。

而成长,就是在两者间找到的“刚刚好”的均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