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缅怀先父袁于宝

缅怀先父袁于宝

斗转星移,岁月匆匆。不知不觉中,我已成为古稀老人。眼下生活无忧、家庭和睦、子孙绕膝、安享天伦。人生如此,吾愿足矣。但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我依然深切怀念着我那英年早逝的父亲,真是“梦见音容常垂泪,欲闻教诲泣有声”!

父亲离开我们已整整40个春秋。四十年来,老人家的音容笑貌,至今仍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四十年前父亲工作、生活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清晰如昨。父亲一生心地善良,有智慧、负责任、有担当,在我们兄妹心中,父亲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暖、最值得尊敬和怀念的人。

父亲出生于1929年农历五月初九,那是一个动荡不安和困顿落后的年代。我的祖父是个普通农民,家庭生活贫困,节衣缩食,才让父亲读了四年小学。父亲当年还仅是十几岁的少年,就懂得心疼祖父和年幼的弟弟,毅然辍学,协助祖父共同挑起家庭生活的大梁。

据叔辈们讲,一九五一年,苏北二十余县的农民,男女老少齐上阵,开挖苏北灌溉总渠。20岁刚出头的父亲血气方刚,积极要求投身于挑河治水工程之中。村领导见他年纪虽小,积极性很高,便照顾让他去工地当“伙夫”。开挖河工,首先要将土方分配给各个村民小组,当时,承担工程分土方的技术员业务并不熟练,连土方坡度比都不会测算,无法将土方按人口劳力合理分配,村领导也都是大字识不了几个的“三八”式干部,急得团团转也无计可施。在工地当伙夫的父亲,向领导进言他想出的土方分配办法,工程员采用父亲提出的方案,很快把施工任务分摊到各村民小组,保证了工程及时顺利开工。此后的各类大小河工,父亲就担负起了工程员的重任。不久,父亲又被提拔担任村会计,后又调任邻村任总账会计。由于他工作勤奋刻苦、任劳任怨,1961年3月18日,还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2年父亲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过去,农村大队地域范围很广(原大队后划分为河北、袁庄两个大队另加红纲一个小队)。那时候,农村还没有自行车,父亲就靠两条腿,每天几乎要跑遍各个生产队,问计于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全大队所有坎坷泥泞的乡村小道,都布满了他勤劳的足迹。那年头,农村靠天吃饭,天灾不断。台风暴雨,房屋倒塌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夜晚,他急忙召开大队所有干部会议,分级包干,严格认真地部署抢险救灾工作。他带头披着麻袋,提着马灯,迎着扑面而来的暴风雨,高一脚低一脚挨家挨户查看受灾情况。走到了老庄生产队徐福才家的小丁头屋边,听到屋内有小孩的哭喊声,由于连天暴风雨,房屋一角已经坍塌,徐福才全家老小只能躲在墙旮旯里。父亲立即冒雨将徐福才全家人带到我们家中,拿张席子在地上一铺,让他们同我一起休息。这时我才注意到,父亲头上被大风折断的树枝扎破而鲜血直流,我母亲立即用块破布帮父亲简单的包扎一下,父亲又冲进风雨之中继续查看其它生产队的灾情。几十年过去了,每每有狂风暴雨来袭,我眼前就会浮现出父亲心系群众,头上扎着带血的布,拎着马灯顶风冒雨察看灾情的画面。

父亲靠着自己智慧和不懈的努力,从一个初识字的地道农民走上了农村基层领导的岗位。1965年组织上又任命他担任公社水利站站长。上任伊始,就负责建造两个公社均可收益的大西引灌水地龙,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精准施工,多快好省地完成了工程任务,受到公社及县水利局领导的一致认可。接着又马不停蹄,负责建造全公社首座双曲拱“反修桥”。他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走遍全公社的每一个村庄,仔细查看每一处水利设施,确保全公社每一处水利设施平时勤保养,用时打得响,涝时排得出,旱时灌得上。公社水利站和父亲本人经常受地、县级领导的表扬和奖励,连续多年被评为地、县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公社所在地学校读高一,吃住都在父亲单位宿舍,父亲成了我的“保姆”。有一天,父亲突然关照我说:明天开始你要住校生活,公社要调我到农村大队担任第一书记,那里工作任务重,疑难杂症多,我只能吃住在社员家,没有时间再照应你的生活起居。我虽口头答应,但内心清楚,学校食堂的大锅饭,肯定不如家里的小灶好。因学校住宿不多,我只能一天三顿饭在学校吃,晚上步行三里多路还回父亲单位宿舍住,父亲偶而到公社开会,晚上回单位宿舍住一宿,我们父子俩才能见上一面。每次见面父亲都要问我学习情况如何,平时的晚上,我只能一个人孤怜怜地住在父亲的宿舍里。后来,听我叔父和父亲的同事告诉我,父亲所去的大队,两大宗族派性十分严重,经常出现打群架的状况,今天吵架刚完,明天就有标语大字报上墙,恶意诽谤对方,干群关系十分紧张。为了解决基层矛盾,改善干群关系,父亲呕心沥血,走进全大队上百个党员干部家中,上门听意见,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宣讲干群团结的重要性和搞派性斗争的危害性。期间,父亲不知熬过多少不眠之夜,田头、场头、床头都留下了父亲与干部群众促膝谈心的身影。尽最大努力去消除隔阂和误解,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干群关系有了明显改善后,父亲又利用本大队在外工作的人脉关系,办起了大队五金阀门厂,当年投资,当年收益。第二年,父亲所在的大队人均分配纯收入首次超过百元大关,全大队中小学生读书、治病都不花钱,大队干部补贴也不要社员负担,全部由队办五金厂承付。这在当年全县、全公社都是首屈一指的。干了两年大队书记,父亲整整瘦了二十多斤。一次,一个邻单位的叔叔告诉我,公社书记在三级干部大会上表扬了我的父亲。说是做干部就要吃三、睡五、干十六,脱皮掉膘拼命干。大滩书记袁于宝,两年瘦掉二十斤,现今全大队到处莺歌燕舞,政通人和,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干群关系好,粮食上纲要,队办工业大飞跃,人均分配超百元。过去的大滩是真“大瘫”,如今的大滩是在“大飞”,飞进了全县前十名!公社书记的表扬,是对父亲工作的充分肯定。也就在这一年,父亲当选为县党代表,光荣地出席了县党的代表大会。

1978年,父亲随同公社党委书记一起,去县里参加水利工作会议,在晚上散会去旅店的途中,途遇一做瓦工的射阳籍小伙子,骑着自行车从桥上往桥下冲,因没有拉住刹车,自行车凭惯性猛地从身后将父亲撞倒,父亲当即晕倒在地不省人事。同行的公社书记急忙叫了救护车,将父亲送到医院抢救。医院见情况十分严重,立即通知我们家人连夜赶往医院。我们心痛气愤,将小伙子大骂了一通,扣住他的自行车准备讨个说法。第二天,父亲醒来后,却叫我们不要为难责怪小伙孒,说人家又不是故意的,人家从射阳到滨海干活,挣点钱养活一家老小实属不易,我的医药费自己有能力负担,我的工资比小伙子要多得多,单位也能酌情报销一部分,就算医药费一分不报,我个人也承付得起。要我们赶紧让小伙子回家。父亲平时待人一贯善良,在遭遇车祸并导致脾脏切除的危难之际也是如此。平日里,不管谁有困难,只要找到他,他总是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父亲去世虽已整整四十年,至今仍有不少庄邻常跟我们讲起父亲助人为乐的往事。

1981年,农历10月 25日,时年52岁的父亲,由于三年前的车祸导致脾脏切除,健康状况每况俞下,和多年的劳累相互叠加,终于一病不起,与世长辞。周边的男女老少闻讯后纷纷赶到医院,含着热泪来看他最后一眼,送他最后一程。特别是曾经被他帮助过的人,呼天抢地,抱怨苍天不公,为何不放过这样一位好人。遵照父亲的生前遗嘱:丧事一切从简。出殡那天,我们兄妹伤心欲绝,当时的公社党委书记徐昆荣(后来的盐城市副市长、人大副主任)亲自带着公社的机关干部,专程来参加父亲的葬礼和追悼大会。在悼词中,对父亲在农村、乡水利站工作中所作的贡献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几十年来,由公社党委专门为一个乡管不脱产村官举行追悼大会,至今还没有续例。在九泉之下的父亲如果有知,一定也会因此而感到骄傲和欣慰!是的,党和人民的干部,不论职位高低,只要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脚踏实地去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办实事、做好事,党和人民一定不会忘记你。

四十年来,在父亲的每一个忌日以及每年的清明、中元、除夕节日,我们全家都要到父亲坟前祭奠,共同追忆和缅怀父亲的谆谆教诲和光辉业绩,以此来激励子孙后代们继承祖先的光荣传统,不忘祖先的大恩大德。如今,我们兄妹各家都已过上了幸福生活,追忆起英年早逝的父亲,常不由自主地泪如雨下,“子欲孝而亲不待”啊!我们只能面向父亲的墓碑黙默祈祷:敬爱的父亲,我们兄妹现在过得都很好,请您放心安息吧。您永远活在我们子孙后代的心中!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袁九训,出生于1952年5月,高中文化。经济师职称。4年军龄,45年党龄,平时喜欢读书,1971年回乡务农,曾担任大队新闻通讯报道员,公社放大站、县广播站、地方报社也曾采用上百篇稿件。2012年在粮管所文书岗位退休。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0)

相关推荐

  • 桐汭河上的宗洪圩堤

    桐汭河上的宗洪圩堤 聂宏德 微信版第998期 桐汭河是广德市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是广德五十多万人民的母亲河.她的下游杨杆村(原杨杆乡)境内有一条长达6.5公里的宗洪圩堤,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轰轰烈烈的故事 ...

  • 锡林郭勒苏尼特右旗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备注也引用于新华社,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 编辑不易,君若喜欢打个赏 1964年1月22日 赵连升 (集宁 ...

  • 梅州市最早的电气化乡镇—小胜

    1987年,梅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小胜镇为梅州市首批电气化乡镇,在全市180个乡镇中,获此殊荣的仅有4个.山区是怎样飞出"金凤凰"的呢? 当年,小胜镇有11个管理区,157个生产队,总 ...

  • 袁家村

    袁家村位于十八顷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十八顷村东南5公里处,地势较平坦.民国八年(1919年),有温老三等三户农民来此开地建村,得名温家村.后因温家外迁,富户袁润生迁入本村,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以袁 ...

  • 任家沟 / 王答峰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586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任家沟」 ...

  • 1960年代,河北平山县学大寨,粮食生产连续四年超《纲要》

    平山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十分之九是山区,绝大部分农田散布在太行山高高的坡岭上.一九四九年粮食平均亩产只有一百二十六斤.农业合作化中,产量逐步上升.自从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 ...

  • 散文《挖排干的那点事》王云光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提起挖排干,恐怕只有巴盟人明白.巴盟改名了,只改了一个字,现在叫巴彦淖尔市.      八百里河套平原,一马平 ...

  • 照片背后的故事|当年初雪

    照片摄于2010年12月25日,武汉某医院. 当年八月至次年元月中旬,先父在武汉住院.半年时间里,需要有人24小时不间断陪护.我现在回想起来,有些恍惚,那些日子我是如何坚持过来的.我记得有一次深夜凌晨 ...

  • 总第15期《奉天诗刊:散文天地 》作者: 詹重君(江苏) 流淌在我心里的河

    流淌在我心里的河 文/詹重君(江苏) 夜幕下的句容河城中段两岸风景带,柔和的路灯,参天的水杉,步行小径,木头的梯道.三三两两的散步的人群,带着计步器,记录着清晨和黄昏.将一天的烦恼,喜悦铺陈在河床两边 ...

  • 花善祥 | 小纪马家人10:马兆安

    马兆安:像杨树一样扎根小纪 小纪镇   花善祥 作者花善祥先生:小纪镇竹墩村人,扬州作协会员,现任小纪镇文联副主席,在报刊发表过多篇小说.剧本.新闻等作品.著有<竹墩史话><杨树庄风 ...

  • 亲情顾事: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 焦鹏 2007年3月9日清晨,父亲因为癌症并发症在青湖镇青新村去世,终年六十四岁:早晨,看见父亲躺在床上,就好象是睡着似的,我真的不相信,父亲已经永远的离开我们!我的泪忍不住的往下流,生死离 ...

  • [黄石文坛]何祥生的散文《初知袁隆平》

    初知袁隆平   5月22日下午两点多,当我拿起手机看信息时,一条袁隆平去世的消息跃上手机屏,我一看是我们黄石日报发布的,不会有假,便在朋友圈转发了,并想写点什么,可惜在武汉协和医院住院,没有电脑. 5 ...

  • 吕小平:​河 风 凛 冽

             河    风    凛     冽 文/吕小平 (一) 1970年代中期,我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当时还是人民公社,号召"农业学大寨".我们生产队在农忙季节,除了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