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古村系列之七: 美哉,小家碧玉古枧头
云开雾散
编者:看了云开雾散《美哉,小家碧玉古枧头》的文稿,欣赏到全州县枧塘镇青山幽幽,绿水悠悠的古枧头,确实令人神往!爱我家乡,让美丽全州展示在世人面前是吾辈的应尽职责!如果你觉得此文不错,请转发到朋友圈,为宣传我们美丽的全州尽一点力吧!谢谢。
走进青青枧头村
枧塘镇枧头村离全州县城仅有八公里,她早就深深铭刻在我的记忆里,因为那是我初恋的地方,也是当年我从兴安师范毕业后第一个工作的地方。一晃二十余年过去了。许多当年的东西已渐渐淡忘,却忘不了村边那绿绿的灌水,还有七层古塔。不过,当年并没有对那古塔细究,近些年来,越来越想去看一看枧头的古塔了。
前不久,终于找准机会再去看了看那枧头的古塔。
走入枧头,但见村后满山碧绿,村边江水清清。只可惜,当年与我一道为师的同伴,或者退休,或者调离,已经找不到一个故友。当年虽然在这里工作一年,日日与古塔相伴,但很少到村里走一走。而今到村里走一走,岁月的流逝,当年青春年少的我苍老了许多,村民也没有几个能认识我的了。真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从客从何处来"的感慨。更令我惊讶的是,这里的古民居之多,犹如"躲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令我感到深深的震憾!尽管有些古民居已经破旧与倒塌。但满村的古东西还是令我留连难返。平时很少用手机拍照的我,也忍不住接连拍了起来。
有人对1500余人的枧塘镇枧塘村委枧头村用这样几句话做了形象的概括:“左有青石白象,右有五马练槽,前有观音坐殿,后有鲤鱼下塘。”每一句话都是一个迷人的景点,热心村民也乐意为你引路。这是一个风景迷人、拥有众多历史古迹的地方。当然,闻名县内外的宅右下关塔,又叫枧塘斜塔,便是这古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古塔七层立天地
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的宅右下关塔,为六角七层葫芦顶实心砖塔,高19米,底层直径5米。相传,河南新野邓姓人氏迁到全州定居,为图人寿年丰,村民纷纷捐款于此地修建宝塔一座。至清嘉庆九年(1804),村民认为此塔不吉祥,将其推倒,在原址重建一塔,即宅右下关塔。此塔半边塔基下沉,塔已经倾斜,故称其斜塔。说到斜塔,很容易让人们想起意大利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它是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当年这里的枧头中学已经撤并到枧塘中学,枧头古塔如今立于枧头小学之内,日日与儿童们相伴,是孩子们的庇护神。
历史悠悠古碑说
绕古塔一圈,可见古塔的一洞口立有《宅右下关塔记》碑文,虽有点模糊,但多数字迹清晰,记载了修塔的一些情况:“阴阳风水之说,达者弗道,然青囊□雹、玉尺金斗,久已流传,则补缺修方,培植保护,自昔皆然。即有达观所安,能矫其诬哉?吾村下关正当艮位,风劫水放,与法非宜,族之先人建塔于此,或亦修补,培护保障宅基之所在,与由是庇阴阁族,人丁繁衍,莫不□□向学阅。雍正戊申,号双岩公,首事重修,已酉得解,迄□年久,塔复崩颓,耕读俱不逮,前人说者以为下关,虧缺之故,族之老成,遂与嘉庆三年岁次戊午,议与修复古塔旧迹,而众议念同,一唱一和至工费,一切量力捐输,共计得白金三百有奇,即于嘉庆八年癸亥岁十一月兴工建造,基仍其旧制更以新,越三月而功告竣,是役久也。一以援据古法,一以修复祖制,且以培补宅基,一举而众善集焉,有继起踵而修之,则斯塔永垂不朽,而吾族永盛不衰是矣。”
甲石多多功名显
枧头村曾有二十多对甲石,大多“文革”时所毁。村旁还卧有一块曾被推倒的巨大的“安人”石碑,石座还在。此石碑相传是皇帝的诰碑。村民邓昭龙说,该村邓氏村民是明朝时搬来定居的。过去村里甲石碑文上可见进士、解元、太学生、国子监、举人字样。笔者2016年9月去时,仍见有五六对甲石。该村有史可查的有邓姓举人6人,第一位中举的是康熙二年癸卯科的邓三英,任浔州教授。考得最好的是雍正七年已酉科的邓维瑚(有的资料也做邓维期),解元,云南同考试官,他的儿子邓之善也中了乾隆二十七年壬午科的举人,发湖北试用知县。举人还有乾隆九年甲子科的邓攀桂,乐平知县。另两位举人是邓增儼和邓际钊。村民相传还出了一位道台。
古民居
古迹遍布枧头村,以上古民居相传曾居一位道台。
古墙
村里古民居甚多,雕龙画凤,非常耐看,由于保护不善,多数濒危。据说考中举人,后来当了道台的邓某兴建的松荫山庄,曾是“国中”(全州高中的前身)所在地,日本人入侵全州时迁至才湾秦家塘。解放后曾为枧头初中所在地,现为枧头小学所在地。现该山庄基本损毁殆尽,令人惋惜不已!
灌水幽幽村边过
水渠仍是好风景
村东便是川流不息的灌江。村里还有很形象的蚂蛙石。村里的小溪有古井两口,在其中一处废弃的古井石头上,还隐约可见“鸡鸭不得在井内破”的字样。建于明代的古石拱桥倒影水中,就像一个圆形的“石门”。最著名的就是宅右下关塔了。村民相传,此塔为“吊马桩”。原来,村里有靠背山、宝宝石山、芽仔头、福平山、岭底山五座山,五山远看像马,皆向斜塔方向“跑去”,俗称“五马练槽”。按风水的说法,马跑走了对村里不利,故建宝塔为“吊马桩”,以防五马跑离枧头村。“五马”之一的靠背山是石头山,有“穿心岩”从东通到西,并能通至山顶,洞内宽处可安放一座大房子。
古巷深深石板路
古桥湾湾映圆月
古井四方水清清
小溪清清穿村过
村路为古时“灌阳大道”,也是湘桂古道,是灌阳县民从此通往中原的要道之一。此村民相信风水,不仅在村里建有“吊马桩”,还在灌阳大道的石桥上建有箭石,箭石正对着对面的虎形山,是防止“老虎”进村危害村民。
此村旁大道的这个小山,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村民说,山内有通道,东、西、南相通,并能达到山顶。听说有老板想来开发,不知怎么又不见动静。
不知不觉,便到了中午。我知道,古枧头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古村庄,这村里有几位老人有这方面丰富的知识,我想从他们这里挖掘宝藏,可惜他们不在家。看来,只能等待下次了。
从枧头村到枧塘镇仅有两公里,在回来路边的左侧,有一个在县内小有名气的山庄-----井源山庄。山庄是枧头村的邓姓人所创办。这真是一个山水幽幽的山庄。进山庄是免费的。没有去过的朋友,不妨一睹为快。
如图:山水依依的山庄
2016年8月2日,笔者曾与十多个兴安师范毕业为师的县内外朋友,慕名前往观赏荷花,那是非常令人难忘的旅行。进荷塘赏荷花是要门票的,但仅区区五元而已。你若去了,一定会感到不虚此行。如下图很容易让你想起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里的佳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庄内遥望古枧头
湖上玻璃透明桥
驼鸟悠悠比人闲
古枧头不仅山美水美,古民居也美,笔者是从没有见过全州有如此之多的古民居,所以手痒痒的想动笔。不动笔,这里不会被人发现,笔者就感觉对不起我在这里生活过的古乡村。但古民居由于缺乏维修,已经面临危机。前些日子偶然在“探密全州”公众号看了某电视台记者的抱怨话,才得知全州古村落在电视台上的缺位,想一想,作为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全州,这真是不应该的了,让作为全州人的我感到深深的遗憾。所以我想,我有责任把古枧头的美展示出来,否则,我感觉自己简直是对不起全州人民了!希望本文借“探密全州”这块宝地,能引起电视台老师们的注意。拍摄全州的古村落,就从枧头古村开始吧。这是我的期待,想必也是许多全州人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