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百万美金大奖更重要的,是让工程师文化在小米深入人心
百万美金技术大奖是一个标志与一种激励,指明了小米产品研发和投入的大方向,也赞赏了工程师们探索技术无人区的勇气,包容了他们在成功的路上大胆试错。
作者 | 李威
2020年的小米年度技术大奖颁给了两支工程师团队:手机部小米秒充团队、软件与体验部的MIUI隐私保护团队。前者是业内领先的硬件技术,后者是每支团队可以获得价值100万美金的小米受限股。
在小米集团副总裁、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崔宝秋的介绍中,小米年度技术大奖在每年年初就已经开始报名,每个项目团队的成员不超过10人。随后会跟踪每个报名项目的进展,在年中进行初评,在年底进行中评,评价标准包括创新性、领先性和影响力。
小米集团副总裁、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崔宝秋
“去年的环绕屏,我们本来要量产的,后来各种原因,比如商业化的原因,我们决定不再大批量量产,但我们有量产能力。我们是看中了它的创新性。”崔宝秋表示,相比于去年拿到大奖的环绕屏,今年的两个项目有创新性,更落地,“业务影响力非常大”。
过去几年中,崔宝秋一直想推技术的品牌,让大家认可小米是一家技术企业。因为在他来到小米的前几年,一部分同行、用户,甚至高校老师对小米并不认可,招人不好招,用户会说小米只会营销。
“最近几年,尤其AI来了之后,确实有很大的改观,大家会说小米是一家AI企业,小米AI是真正落地的。”崔宝秋说道。他认为小米强调的“技术立业”不能等同于百万美金大奖,百万美金大奖的发布是小米“技术立业”、“技术为本”标志性体现之一。
01
创新与正名
充电技术是小米手机部特别看好的三大技术突破方向之一,另外两个方向是屏幕和影像算法。小米认为这三个技术的优劣都将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在充电方面,应该让手机等智能设备在客厅、卧室、厨房等任何地方都可以随手充电,解决用户的充电焦虑
为此,小米秒充团队的工程师们在充电算法、安全策略和硬件架构三个主要领域都进行了创新。“大家可能感觉充电能有什么技术呢?是不是就是(用了)供应商技术、材料什么的?实际上这里面需要很多架构、算法的创新。”崔宝秋说道。
在充电算法方面,小米设计了充电仿真评估方法,可以以提前预估120W充电性能,并针对瓶颈问题优化设计;为了提升充电速度,小米秒充团队还采用了多级递变电流调控技术,充电速度相比传统方案提升了10%以上。
在安全策略方面,小米提供了34重安全保护策略。其中充电器端7项,主板端18项,电池端9项,并且采用独立MCU+算法,进一步提升充电安全。
在硬件架构方面,小米实现了采用自主定制充电芯片的4:2直充架构;蝶式双电芯结构电池;6C高性能石墨烯电芯体系;量产的高性能120W充电器;120W+50W+10W三重快充架构五项领先的创新。
“同时要把120W的有线秒充技术和MIUI 10至尊纪念版发布的50W无线秒充技术,再加上10W的无线反充技术集成在一起,做一个大胆的尝试,其实是更加困难的。”小米手机部秒充项目负责人王彦腾介绍道。
王彦腾表示,自己从加入小米一直就做充电技术,小米绝不是一个外界所说的只会组装,只会拿来别人的东西去用的一个团队。“我们整个充电技术团队有来自各个领域的行业大牛,包括我们在主板端的充电技术、算法、安全,包括充电器的,包括电池领域的等等。”
在王彦腾的回忆中,小米的充电技术在2017年组建专家团队之前水平是落后的。当时成立了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两个团队寻求突破。2018年,秒充团队里的一名工程师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突破当时40W的最高行业水平,直接做最快、最领先的充电技术。
从2018年年中开始研发,行业没有方案,小米秒充团队就用了8-10个月的时间,尝试通过一些工业级的解决方案作出一个“哪怕不能量产”的技术DEMO。到2019年3月,小米在微博上发布了100W快充技术的DEMO。
“它带来的影响真的超出我们的想象,同行们都给我们打电话说你这个是怎么做的?我们就面临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能不能让这个技术量产。把一个非常大的方案,或者一个偏工业级的方案做到量产,是一个很难的难题,业界没有成熟方案,我们需要自己定制充电架构和充电芯片,然后寻求突破。”王彦腾表示。
隐私保护同样也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发布MACE Micro,将更多AI推理能力放在端上,可以提升用户的隐私安全水平。在崔宝秋的介绍中,小米未来会在差分隐私、端侧的技术等方面进行更多创新。
“我们这次用差分隐私做了一些模糊定位上的探索,在不打扰用户的情况下,就已经可以保护他的隐私。其实让用户自己管理自己的隐私会很累,我们想通过技术性的突破,让他在用上小米手机的时候,隐私就是受到保护的。”MIUI隐私保护团队王乐介绍道。
02
积累与挑战
崔宝秋对小米安全隐私的期待是成为小米的一个品牌,成为用户选择购买小米手机和小米AIoT设备的一个理由。MIUI 12和MIUI 12.5推出的照明弹、拦截网、隐匿面具、剪切板隐私保护、隐私隔离沙盒等保护隐私的功能,获得了不少好评,也让崔宝秋的期待更加接近现实。
在王乐看来,MIUI 12的爆发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原因,就是团队过去七八年在这个方向上不断进行的努力。“从2010年底发布MIUI的第一个版本到现在,我们在十多个版本中不停地作隐私保护的工作。那时的原生Android是毛坯房,MIUI的成功在于我们把这个毛坯房精装修了,还安上了防盗门和防盗窗。”
2014年小米成立由崔宝秋担任主席的安全与隐私委员会是一个关键节点。小米当时正在走向国际化,从电商到MIUI、互联网服务都需要迎接全球用户的挑战,安全隐私的投入也加大了。崔宝秋当时的一个判断是“中国迟早会重视隐私”,MIUI要在安全隐私方面做到极致。
崔宝秋表示,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小米始终坚持两个原则:第一,宁紧勿松,宁保守勿奔放;第二,在大数据上的默认准则是“只进不出,滴水不漏”,倡导“隐私第一”意识。
长期坚持这个原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产业链上下游、技术提供方等合作伙伴不理解,小米内部的一些员工和主管在早期也不理解。
“为了不违反小米的隐私政策,我们忍痛割爱,八九亿元的营收该不要就不要了。”崔宝秋说道。这背后需要说服合作伙伴和内部员工,让大家建立同等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意识。而且,每年小米都有不同级别的新员工加入,需要刷新他们的相关意识。
崔宝秋用了一个冷水进到热水里的比喻来解释这件事。“小米的隐私保护意识已经很热了,温度很高了,一些冷水进来以后,我们要迅速让其升温,达到同样的水平。这里也面临一些阻力,需要不停地进行培训、沟通。所以,我们安全隐私的专员,(要执行)各种机制、流程,非常累。”
技术的发展也在给隐私保护带来更大的挑战。“未来AI技术,一张照片,不一定是人脸的照片,就可以判断出你的很多身体状况,你的情绪,你有没有在撒谎,你的心跳如何,你紧不紧张等等。这些带来的不仅仅是隐私,更多是伦理的各种东西。”崔宝秋表示。
崔宝秋认为,任何一个负责任的科技企业都需要在隐私保护和技术创新上齐头并进。“隐私保护中间会带来技术创新,做技术创新的时候,尤其是用数据驱动技术创新的时候,一定想着不要多拿用户的数据,能不拿就不拿,拿了一定要得到用户的同意,告知用户怎么用,不要滥用用户数据。”
这些原则能不能做到位,需要价值观的坚持,也需要技术的不断创新,对于小米和整个行业都会是一个挑战。百万美金技术大奖是迎接这种挑战所必需的一个标志与一种激励,指明了小米产品研发和投入的大方向,也赞赏了工程师们探索技术无人区的勇气,包容了他们在成功的路上大胆试错。
©新商业情报NBT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转载/入群】加微信号:d3shengjun
【商务合作】加微信号:sansheng_kefu
【爆料或寻求报道】加微信号:Hoffman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