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寄思南
遥寄思南
颂明
昨日收到沪上老友戴阜东寄来的两册《海上思南》,喜不自胜,彻夜拜读,东方微曦,意犹未尽,遂吟藏头诗一首:
海畔一峰碧翠流,
上阳花木不曾秋。
思君骚韵手掩卷,
南国正当荔枝稠。
好是春风推新浪,
文翁捻须看不休。
章台绿柳卷珠帘,
平仄切磋诗作舟。
《海上思南》印刷精美,文章上乘,是当下海派文学的一朵应景奇葩。
说到海派文化,我自幼就仰之慕之,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海派文化的特点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吴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开埠后传入的欧美的近现代工业文明而逐步形成的上海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既保留了吴越文化的古典与雅致,又有洋溢着国际大都市气息的现代与时尚。因其包容开放,根深叶茂而自成一体,在华夏文明中独树一帜。
海派文化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文学、电影、音乐、建筑、美术、饮食、服饰、科技等诸多方面。对丰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起到了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作用。要都说起来话就太长了,单从文学方面说吧。海派文学的基本特点是文学与商业密切结合,是一种商业味很浓的文学。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海派文学为“商”“帮忙”。过去受左倾思潮的影响,一度对此是持批判态度的。殊不知商业活动其实是推动人类社会及文明快速发展最重要的动力。
海派文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世俗化,贴近生活。小说注重可读性,迎合大众口味,属于一种“轻文学”。过去批评家常把这种特点斥之为“小资”。比如过多地描写都市生活百态:夜总会、赌场、酒吧、投机家、交际花等,偏重病态生活的描写;还最先提出“都市男女”这一海派常写常新的主题,形成了一种“新式的肉欲小说”; 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今天海派作家韩寒就属于这方面的显著代表。
海派文学的第三个特点就是“红色”。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陈独秀任主编,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编辑工作。上海因此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由于资本在上海的快速发展,上海也成了中国工人运动的起点。上海拥有众多红色历史遗迹。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共举行过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其中一大、二大、四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中央领导机关有12年设在这里。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聂荣臻、陈毅等均从这里登轮出发,留法勤工俭学。《新青年》《共产党》《向导》等革命报刊在这里创办,《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红色经典在这里翻译出版,《义勇军进行曲》等革命歌曲在这里诞生。共产党创办或领导的革命学校外国语学社、上海大学等设在这里。党领导的五卅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在这里发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都曾在这里进行过英勇的奋斗。据研究,上海留下的红色文化旧址、遗迹,多达千余处。 思南路街区就是上海的一处重要的红色资源,其中举世闻名且永垂史册的就是妇孺皆知的周公馆。周公馆即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设立于1946年6月至1947年3月,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国民党统治区内的一个公开的办事机构。周恩来、董必武多次由南京来到上海,领导办事处工作。
思南是一座内涵深厚、内容丰富文化宝藏,也是改革开放、文化创新的一面旗帜。从《海上思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更活跃、更国际、更上海的思南文化模式。
我出生于教育世家。我父亲1949年2月出任六安市第一届人民政府文教科长。父亲的老师是著名教育家胡苏明,正是他把我父亲引上革命道路的。我的世伯司徒越就曾经就读于上海美专。我此生无所作为却酷爱读书。能够阅读到《海上思南》,我要由衷地感谢戴阜东老友。戴阜东曾经是我的领导,也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挚友、诤友。他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退休之后去了上海在弟弟的一家公司担任了总工程师继续发挥着余热。我则属于“愚而不安”却不思进取的人,退休之后到深圳女儿家连续带了两个外孙。因此与戴主任大约有20多年未曾联络了。我虽然自诩为“唯物主义者”却也相信天命。这不是宿命论,而是说人必定是受制于自然绝不可能超越自然的必然性。机缘巧合,前不久通过我们共同的朋友张瑞安又和戴主任联系上了。我们都很兴奋。他通过视频和我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我立刻以《戴阜东》为题写了出来,先在《今日头条·八公山视界》上发表了,然后又为他印成了一本小书。得益于《八公山视界》编辑王怀建老师的热心帮助,书印得很精美。戴主任很高兴,给我寄来两本《海上思南》以及我当年居住过的“危房”照片。他嘱咐我说:“你收到照片一定要写篇文章啊。”看了照片我感慨万千,不敢相信真的住过那种房子。我给老伴看,老伴因为脑子不大好了,怎么也想不起来那是我们曾经住过的地方。其实那个房子当年是电校老师的宿舍。电校迁到合肥之后,我们这些“半工半农”户口家庭的职工以及一些单身职工就住了进去。由于没再维修就破败了。戴主任是个对人极其热情,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人,他无意中发现了房屋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就立即用相机拍了下来找到厂领导。厂里当时也十分重视,很快就让我们搬了家。我能够改善住房条件真的要感谢戴主任。而我最要感谢的还是他给我寄来了这两本《海上思南》。我现在居住在深圳南山区的一处“豪宅区”。离正在建设中的深圳歌剧院不过千米之远。这里环境很美,说是“人在画中游”决不过分的。然而,我觉得南山区在文化建设方面真的要向思南学习。从区域范围来说,思南只是一个街区,他们却如此地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正是他们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和商业的大繁荣。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思南的国际知名度由此得到了极大提升。真希望我们的南山区能够从思南的做法中得到启发。
2021年5月27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