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的第一段婚姻
光绪十二年(1886年)十月,曾纪泽出使归国。次女曾广珣已经19岁,因跟随父亲出使,还没有婚嫁。在当时,这个年龄已当结婚的年纪,为女儿找一门婚事成为一件摆在曾纪泽面前颇为急迫的事情。以曾纪泽的家世以及他当时的地位,想找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并非难事。然而曾纪泽出使欧洲9年,对故国已是人事疏阔,想找一个知根知底的女婿却又并非易事。所以他拜托出使归国后,蛰居乡野的郭嵩焘代为物色。
那么,曾纪泽招婿有什么标准呢?我想,有两点。第一,品行优先,家世次之。这是因为他大女儿曾广璇的婚姻给过他惨痛的教训。曾广璇的丈夫是李鹤章的儿子李经馥。李鹤章当年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曾立过赫赫战功。后来,因为哥哥李鸿章"避嫌不举,殊负其上进之心",清军围攻金陵时,李鸿章又要让功,屯兵不前,李鹤章遂生去意,称疾乞假,隐居不出。李鹤章返乡后,置业经营,颇有财富。李经馥可以说是将门之后,加之他伯父权倾朝野,这门婚事可以说是门当户对。但是曾广璇婚后的生活却极其悲惨。曾纪泽曾在日记中说道:“女婿以教养太过,年甫十七而吸食鸦片,又性情暴戾无常,凌折女儿万状,其母溺爱而助虐。”在多方摧残下,曾广璇身患重病,几近不治,后经曾纪泽设法,接至欧洲,延医问药,才得捡回一条性命。
第二,同意入赘。光绪十三年(1887年)二月,就在曾纪泽回国4个月后,8岁的小儿子曾广钖因病夭折。在这种情况下,曾纪泽不希望又一个女儿离他而去。因而他决定招赘。入赘这一条看起来比较苛刻。但考虑到这种入赘只是一种带有象征意义上的入赘。它只要求男方在岳父家居住,不要求男方改姓,也不要求写赘书。这样看来,这一条也不算太过分了。何况,他的妹妹曾纪耀的丈夫陈远济就是入赘曾家的。也可谓有先例可循了。
郭嵩焘给他推荐了吴永。那么,吴永是怎样一个人呢?
吴永出生在四川省宁远府西昌县县署。十四岁丧父,母亲带着他迁居成都。由于家贫无力延师,从亲友假书读,刻克自励。工绘事,通音律,善刻印。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他投笔从戎,参加了鲍超的部队。但还没等鲍超的部队开赴到前线,中法战争就结束了,中国与法国媾和。于是吴永未立尺寸之功。光绪十一年(1885年),他流落到长沙,以卖画刻印为生,受到郭庆藩的赏识,被聘为记室。郭庆藩当时闲居乡里,研究学问,同时帮叔父郭嵩焘打理思贤讲社。吴永因而得以结识郭嵩焘。能够得到郭嵩焘的青睐,吴永的品行无疑是端正的。那他的性格又是怎样的呢?后来记录他的口述的刘治襄这样描述他:“私念渔川以盛年下位,骤膺殊眷,遭旷代非常之异数,意其人必精强机警,目听而眉语,才气发露,足以倾倒一世者。顾乃温厚敦笃,蔼然善气,恂恂如老诸生”。这种老实温顺的性格无疑也给吴永加分不少。再加上吴永漂泊无依的身世正适合入赘。故而他顺利地通过了曾纪泽的考核,成为了曾家女婿。
吴永的儿子吴宗济在他的口述回忆中这样介绍这段婚姻:
我父亲在曾纪泽手下也是做文书之类的工作,干得不错,文笔好,字也写得漂亮,又弹得一手好琴,据说他能够反弹琵琶,称得上是多才多艺。因此他不但得到曾纪泽的赏识,而且被曾家二小姐看上了。曾二小姐名广珣,号次瑜,跟着她父亲出使过英国,思想比较新派。有一次,她听到父亲的琴声,循着琴声找到父亲办公的地方,看见父亲长得一表人才,穿戴得干干净净,房间里挂着父亲的亲笔字画,对父亲心生爱慕,并终于嫁给了他。这一年,父亲24岁,是他进入曾府之后的第二年。[①]
这段叙述听起来很罗曼蒂克,很有才子佳人的味道。故事很美好,但不一定符合实情。曾纪泽虽然出使欧洲多年,并且知道“西洋婚姻,男女自主”,但他骨子里还是一位守旧中国士大夫,还没有开放到由儿女自主婚姻的程度。这种自主,其实是在经过他精心挑选之后,同时兼顾女儿个人的感受,而精心安排下的婚姻自主而已。
下面,我们借助《曾纪泽日记》来还原一下这次结婚的经过:
初识
光绪十三年(1887年)十月廿二日
归安吴渔川来谒,一谈。
入幕
十二月十八日
辰初起。茶食后,运气,看小说,翻阅类书,至渔川室一谈。
十二月廿五日
吴渔川之兄孟凇(淖)来久谈。
吴淖此行可能是来投靠弟弟,不过在这个节骨眼上到来,不禁让人怀疑是结婚之前双方家长的会面。(吴永父亲已逝世,长兄为父。)
订婚
光绪十四年(1888年)二月初一日
巳初归。饭后德贞来久谈。料理本日订庚之事,次女广珣字归安吴永也。入上房一坐,茶食后颂阁来一谈。更衣,未正三刻,景茀亭(善)至,陪谈片刻,吴家请茀亭为媒也。逸斋、觐农、月潭同为媒,押礼盒至,陪至正厅。写庚书圆就,陪媒宾四人饮宴。许伯英(月华)来贺,同坐。申正二刻,媒宾押回盒礼物往吴家所借之宅。余静坐极久,饭后复小坐。
过礼
三月十五日
余于未正先行,到家后料理吴宅过礼前来迎候宾客之事。申正,景茀亭、劳闿臣、许伯英至,幕友为媒者押送礼物同至,陪谈良久,陪之小晏。茀亭先去,媒人送答谢礼物同去,余陪云舲、伯英、景周、子臣小饮。余先离席,在室中一坐,至南厅陪德贞,一谈。
发嫁装
三月廿一日
辰正三刻起。茶食后,运气,料理送嫁装之事。饭后写对联三幅,改译文一件,写片函致译署总办。云舲来久谈,申初发嫁装。发后静坐良久。
迎亲
三月廿六日
卯初起。茶食后,见客,颂阁来,同饭,饭后久谈。莱山来谈,静坐书房良久。巳正,吴宅发喜轿来迎女儿。午初一刻到,请颂阁、莱山陪新婿同宴,余在书室久坐。午正三刻,女儿广珣妆竟登舆。余至院中陪许寿衡、清吉甫、钱子密、崔会仁、颂阁同宴。未毕,宝相来久谈。
回门
三月廿八日
辰初二刻起。茶食后,督仆从料理院中陈设良久。王枫臣镇军来谈甚久。饭后德贞来,同视院中陈设。枫臣后去,料理陈设。左素储来一谈,颂阁来久谈。未初一刻,女婿、女儿回门,陪婿一坐。至客厅陪颂阁、子明、仲彤、仲愿、祝川久谈。申初德贞至,至院中候客。德使巴兰德最先至,一谈。西友陆续至,有挈妇孺者,陪谈款接,酉正乃毕。客去,设宴陪女婿、颂阁、祝川、孟凇、仲彤同坐,戌初散。入上房,与婿、女久谈。云舲来久谈,茶食后去。
照相
三月廿九日
见德贞二次,翟尔德一次(影照院中陈设),听女儿广珣鼓琴二次。
翟尔德就是托马斯·查尔德(Thomas Child,1841-1898)。
托马斯·查尔德(Thomas Child,1841-1898)英国摄影师,1841年出生于英格兰的一个建筑学世家,1869年他成为一名非职业的摄影师。1870年的五月,他被英国海关总署雇用负责设计北京地区军事管辖区的煤气系统。1874年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也来到北京。1889年,他们一家回到英格兰,1898年查尔德死于意外。
很幸运,我们从网上查尔斯的摄影作品中找到了这张照片。
四月廿二日
午初归。饭后端斋叔来一谈。料理女儿、女婿影相之事,蔡尔德来,影相片刻,如上房一坐。未正更衣,至南厅候客,徐乳羔、杨彦规、翁叔平、宝相国、任雨田、徐颂阁、岳松弟陆续至。申初二刻入坐饮宴,酉正散去。
这张照片也被我们找到了。
还搜到一张着色版
吴宗济在他的口述回忆中这样谈到这对新人的婚后生活:
父亲与这位前母结婚时只有24岁,可称是少年夫妻,感情甚笃。这位前母因难产过世后,在差不多十年的时间里,父亲一直鳏居。不但如此,在这位前母过世多年之后,曾家作为我家的一门亲戚,还一直与我们保持联系。记得我小时候,有曾姓前母的兄弟来我家,大人嘱咐我们称他作“舅舅”。[②]
吴宗济的这段叙述有误,据《曾纪泽日记》,曾广珣并没有没有因难产过世,她顺利产下了一个女婴。
光绪十五年四月初五日
午初三刻归。在途闻次女分娩,得生一女,到家急往视之。
四月初七日
名外孙女名曰吴慎徽,字曰卓芳,乳名长官,写于红纸,抱外孙女正厅谒祖。
而据吴永在《庚子西狩丛谈》中的自述,曾广珣实死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两人的婚姻持续了11年之久。
予先室曾夫人,于前一年己亥小除日逝世,未有子女。
根据吴永的自述推断,他们生的那个女儿没能养大。
二
与曾广珣的这段婚姻给吴永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首先是地位的提升——成了曾家女婿。其次,无论是学问文章、思想观念,还是人际交往,无不深受丈人曾纪泽的影响。下面我们来分别论述之。
学问文章方面
《吴渔川先生年谱》记载:
闲从郭嵩焘习古文义法,艺益进。
在《郭嵩焘日记》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关于吴永向他学习古文的记载,倒是在曾纪泽在日记中多次提到他给吴永修改诗文。
光绪十四年五月廿二日
茶食后改渔川代颂阁作题恭邸小照诗二首。
光绪十四八月初五日
阅渔川诗文。
光绪十四年九月初六日
嘱渔川具谢恩摺稿,书头尾示之。
光绪十五年正月十七日
为渔川婿改七绝诗八章。
光绪十五年十月廿二日
夜得颂阁函,托渔川为拟诗,渔川脱稿,余为削改,凡七绝六章,子正乃毕。
可见在诗文的修养上,吴永实得益于丈人曾纪泽处甚多。
思想观念方面
光绪十五年三月廿六日
酉正三刻,率两子一婿往德贞家便饭,饭毕久谈,亥初二刻归。
光绪十五年四月廿五日
亥初二刻起,盥濯,命儿侄暨婿着衣冠,亥正二刻,偕内人率之往英国使署,贺其女主生日,即观跳舞。余于子正先归。
光绪十五年五月初五日
酉初率重伯、渔川步往祁罗弗处,游观极久。
祁罗弗洋行(P. Kierulff & Co.)最早是一家由丹麦商人彼得·基鲁尓夫(Peter A.Kierulff,1838-1909)于1874年开设于东交民巷二十八号的百货公司,是北京第一家西方贸易公司,以专售舶来品闻名于京城,除在京外国人外,也颇受中国权贵富豪的追捧。
在丈人的率领下与外国友人交往,游观外国商行,听妻子叙述在外国的经历,这些无疑开阔了吴永的眼界,改变了他的思想观念,增进了他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为他日后从事外交工作奠定了基础,也为他日后使用藏书票埋下了伏笔。
人际交往方面
光绪十五年二月初七日
辰正一刻,往潘伯寅家赴席,同坐颂阁、陈冠生、渔川,巳初入坐,一肴之后高抟九至,午初二刻席散,一谈。
潘伯寅即潘祖荫。潘祖荫(1830~1890),字在钟,小字凤笙,号伯寅,亦号少棠、郑盦。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咸丰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探花,授编修。数掌文衡殿试,在南书房近四十年。光绪间官至工部尚书。通经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有《攀古楼彝器图释》。
颂阁即徐郙。徐郙(1838-1907),字寿蘅,号颂阁,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同治元年(1862)状元,先后授翰林院修撰、南书房行走、安徽学政、江西学政、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拜协办大学士,世称徐相国。
陈冠生即陈冕。陈冕(1859-1893)字冠生。北京人。祖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清水闸人,籍贯济南。清代状元,翰林院编修。
高抟九即高万鹏。高万鹏,陕西城固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升詹事府赞善,迁侍读学士,官至布政使。
在丈人的提携下,吴永得以结识当时京城中那些一流的士大夫,大大拓展了他的交际圈子。
在吴永为曾纪泽守制之后,谋求出仕,他拜托的是李鸿章。而根据他在《庚子西狩丛谈》中的自述,他与李鸿章的结识也缘于曾纪泽的引见。
予初与先外舅曾惠敏公至汲引,得识合肥李文忠公,颇承器视。请光绪二十一年,文忠奉命充全权大臣。办理日本换约事宜,余于直隶使用知县奉调充文案委员。
而吴永的连襟李经馥是李鸿章的侄子,两人实有亲戚关系。因为这层关系,李鸿章把吴永视为通家子弟,每饭必招共案,随意谈论。吴永入李鸿章幕不久就得到直隶怀来县知县的实缺,这背后应该有李鸿章在幕后的推动。庚子国变,两宫西狩,吴永得以在怀来迎候圣驾,亲近天颜,从而上演了他人生的一段传奇。而这一切,实肇基于他的第一段婚姻。
参考文献:
网文《一张照片的“考古”》
https://www.sohu.com/a/303460357_611488
网文《郭玉峰 | “活”的人口史:从曾氏家族看19世纪中国官宦之家的婚姻、生育行为》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F8NQIK605438Q4K.html
[①] 《北斗语言学刊》 《我的百年人生——吴宗济口述史》 吴宗济口述崔枢华撰写
[②] 《北斗语言学刊》 《我的百年人生——吴宗济口述史》 吴宗济口述崔枢华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