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民间故事数则

《蛇吞相》

古时候有个宰相,很得皇帝宠爱,他也很崇敬皇帝,只要皇帝有吩咐,纵使是上刀山下火海也万死不辞。

有一回,皇帝得了肝病,吃尽各种珍贵良药都不见效。皇帝只得召来满朝文武,传下旨意:“孤王龙体不安,诸药无效,不知哪位爱卿能取仙丹妙药治愈朕疾?”话音未落,宰相向前跪奏:“臣素闻善蛇山有条修练千年之大蟒,已成正果,为民解灾,有求必应。为我皇玉体康宁,臣愿走一趟。”皇帝大喜,当即赐以黄金千两,御酒十樽,喜得宰相千恩万谢。

宰相走过三十三条河,翻过九十九座山,见到了蛇仙。宰相诚心下拜,说明来意。蛇仙见他为主人一片真诚,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叮嘱道:“你主人的病要用肝医,你若有胆量,我张开嘴进去,一直到我腹中,取肝一小块,拿回去让皇上吞下,肝痛即愈。”宰相毫无惊惧,卷起素衣,脱下布鞋就想进去。蛇仙又道:只许取肝,其他只许看不准动。”

宰相应诺,立即跳进蛇嘴,直至腹中。哪知道蛇腹象个宝库,珠宝齐全,弄得宰相意动心迷,欣喜欲狂。他想,身上的肝愿我割,这些物还不愿我取?这时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取下一块肝,然后脱下衣服准备把珠宝装回去。谁知正要动手,蛇仙嘴一合,这个贪心的宰相便葬身蛇腹了。

正是“人心不足,蛇吞相”。

《老鼠精》

从前,在客家地区有一个粮仓,有一对老鼠精领着成千上万的老鼠钻进粮仓偷稻吃。

进仓的稻子少了,搞到哪里去了?搞不清。但凡来这里当县官的,都是因为粮仓管不好,给查办,赔本,走人。

这回又来了个县官,叫白赤士。他决心要找出真相,跑到粮仓一看,妈呀!老鼠成千上万,在那里偷吃稻子,他就把身上带着的官印砸了过去,巧不巧,正好砸在一只领头的大老鼠头上,把这个公老鼠打死了。老鼠们没了头领,就乱了套。

母老鼠精一下跑到皇宫里,把西宫娘娘咬死了。它在床底下挖了一个洞,把娘娘尸体藏在洞里,母老鼠变了西宫娘娘,天天在皇帝面前喊:“皇上,臣妾的心痛呢!”“你心痛哪,朕马上派御医来跟你治治。”“皇上,我这个病平常的御医是治不好!只有叫白赤士的县太爷,用他的七孔玲珑心煎水喝,我的毛病就好啦!”皇上爱妻心切,马上宣白赤士即刻进京!

白赤士不分昼夜赶去皇宫,走了几天几夜。一天,路上遇到了一个老太婆拦住白赤士:“我儿啦,你到皇宫去不好哪,要遭大难啦!”“那怎么好呢?”“来、来、来,你把手伸出来……”老太婆是观音菩萨变的,她给白赤士两只手上和胸口各画了一只猫,说:“你手上两只猫,不见不要紧,胸口这只猫千万不能失落,谁要看你的胸口,你一定要西宫娘娘亲自解扣,切记,切记哪!”

白赤士谢了观音菩萨,又上路了。他走走渴了,用手到塘里捧水喝,一只猫跑到水里去了;他用另一只揩揩汗,手一甩,另一只猫又跑了。白赤士心想:三只猫失落了两只了,胸口一只猫不能再大意啦。

白赤士到了皇宫,皇帝就对他讲:“今朝召你进宫,就为西宫娘娘有心痛病,要你的七孔玲珑心煎水喝,娘娘的病就能好了。”“噢,那不要紧,就是要娘娘亲手来剜!”西宫娘娘听讲,就冲过去说:“好,我就要剜你的心!拿刀来!”“娘娘,今天我还得摆个架子呢,我的衣裳要你亲手来解。”“好!“她就动手来解白赤士的衣裳纽扣,解到最后一层,娘娘把衣裳一扒,一只大猫猛一下子窜出来,搂住这个娘娘,老鼠精看见猫立马现了原身,大猫跳上去,咬住后颈窝,把母老鼠精咬死了。母老鼠死了后,大猫也不见了。

白赤士向皇帝禀明真相,并告诉皇帝真正的西宫娘娘在床底下。皇帝命令太监到床底下一扒,真的,娘娘的尸体躺在那里。皇帝相信了白赤士,并认为他破案有功,奖励了他。

猴子的祖先

很久以前,有一位心地善良的女孩叫阿巧。由于家境贫穷,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富贵人家中当下女。

有一天,阿巧到后院菜圃中浇菜的时候,突然,有一位衣服破烂,全身肮脏,臭气冲天的乞丐出现在她身后。“这位好心的姑娘,我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请你施舍一点东西给我吃吧!”乞丐求阿巧。阿巧看到乞丐这样可怜,于是就把自己的午餐偷偷留下一半,送给乞丐,乞丐非常感激地走了。

第二天,当阿巧在洗衣服的时候,那个乞丐又出现了。阿巧正准备去拿吃的东西给乞丐时,正好被家的女主人看到了,她对阿巧大喊:“阿巧,你在做什么,还不快去洗你的衣服。”阿巧只好回去洗衣服,女主人一看到乞丐就把他推向门外,一边推还一边骂。乞丐一下子就被推出了门外。阿巧看到这个情形,就趁着女主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拿了东西,送给已倒在门旁边的乞丐。乞丐非常感动,一直对阿巧说:“谢谢你,你的心地真好,好人会有好报的。”乞丐三两下就把东西吃完了,抬起脚,对阿巧说:“好心的姑娘,你就好人做到底,帮我把脚上包包中的脓挤出来,我已经痛了好几天了。”好心的阿巧一句话也没说:就把乞丐脚上的脓给挤出来。脓溅得阿巧整脸和整身,但是阿巧一点也不在乎,反而问乞丐:“现在好多了吧?”“好多了,好多了,姑娘,谢谢你。”乞丐说完,就笑嘻嘻地走了。

乞丐走了之后,阿巧在水槽边把手脚和脸洗干净。当她走进屋里时,女主人十分惊异地看着她,并且问:“你是谁啊?怎么穿了阿巧的衣服?”原来阿巧已经变成一个如花似玉的美人!女主人非常羡慕,就问阿巧原因。阿巧告诉了女主人,女主人就找到了乞丐,不但请他吃饭,还帮他挤脚上的脓包。结果女主人不但没有变得比以前更漂亮,反而比以前更丑了。而且她的脸上,身上还长出毛来,好像一只野兽。女主人伤心地大哭起来,乞丐就拿了一块火热的瓦,对她说:“如果你要拔掉身上的猴毛,就坐到这块瓦上吧!”女主人一听,赶紧坐在瓦片上,谁知道不但没有把毛弄走,反而把屁股烧得通红,痛得她哇哇大叫。

从此以后,女主人再也没有脸在镇上住下去,一个人跑到山中隐居起来。

据说,这就是猴子的祖先。

等郎妹

从前,梅县有个等郎妹(夫妻还未生子就抱养一个小女孩作未来儿子的媳妇),一直等了十六年,才等到了郎(出生)。她不但要操劳家务,还要每晚象抚育孩子般服侍“丈夫”。实在满肚子委屈,半夜三更无法入睡,将苦恼作山歌随口吟唱:

十八娇娇三岁郎,夜夜睡目揽上床,

睡到半夜思想起,唔知系子还系郎。

十八娇娇三岁郎,夜夜屎尿屙满床。

唔系看你爷娘面,三拳二脚踢下床。

谁知这山歌被隔壁叔婆听到了,便唱出山歌劝慰她:

隔壁侄嫂你爱贤,带大老公只几年;

初三初四娥媚月,十五十六月团圆。

等郎妹一听,很不是滋味,她心里想,你也是过来人,怎么就不思量人家今日之苦。于是,接口唱道:

隔壁叔婆你也知,等得郎大妹又老;

等得花开花已谢,等得月圆日落西。

隔壁叔婆一听,回想起自家做等郎妹的苦楚,心里一酸,也就唱不出山歌来了。

《掌牛妹》

小时候掌牛,有次混塘脚,掌牛妹一不小心抓到了小Q的鸡鸡,以为是泥鳅,小Q忙喊“莫捉这条是我的”,掌牛妹抓紧不放说:“怎么说是你的,谁先抓到就是谁的。”幸亏小Q机灵才挣脱出来,不然就海绵拉伤了。

谁知这掌牛妹怀恨在心,总想找机会报复。这日天热,小Q到山塘洗身,掌牛妹尾随而来,趁小Q不注意偷偷把衫裤拿走,待小Q上来时,急得蚂蚁一样,心想条朘摇摇摆摆回家不被人笑死才怪,于是急中生智,就地取材,捞了块水浮莲,捡条黄麻索绑在腰上遮住鸡鸡,那水浮莲除了条圆鼓鼓的茎囊外,下面一大堆根须,一老妇目花鼻黄,看到小Q下面一大簇乌毛,吓得魂飞魄散大叫:“大朘棍大朘棍,齐家杀杀出来看大朘棍.......

《“屙疤”县长》

客家人有句歇后语:“蕉岭县长——紧做紧屙疤”。“屙疤”——客家话,意思是拉稀,用来形容做事糊涂、马虎。这句歇后语是怎样来的呢?

传说从前有个蕉岭县长,他贪婪好色,无德无才,上任以后,终日沉醉于酒色,不理民事,民众骂他是“屙疤”县长。他因是外地人,不明白“屙疤”的意思,便向部下询问,部下不便直说,灵机一动答道:“'屙疤’,是土话,是极好的意思。”县长听了十分高兴,以为是民众对他的歌颂,便召集所有部下进行训话:“本人自任县长以来,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政绩卓著,有口皆碑,都赞我是'屙疤’县长。……”话未讲完,台下失声大笑。他以为自己的训示受到欢迎,便越酝越起劲:“本官过去做得十分屙疤,今后,保证越做越屙疤!……”台下又是一阵哄堂大笑,县长却还蒙在鼓里,也摸着滑哥须(八字胡子)洋洋自得跟着大家大笑起来。

财主择婿

我国古代历来对儿女婚事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在清朝嘉庆年间,兴梅客家地区有一财主因爱女心切,又拗不过女儿的固执,只得听任女儿自由择婿,至今传为美谈。

财主膝下仅有一女,夫妻俩自幼把她视为掌上明珠,还重金聘请名师为其传道、授业、解惑。该女长得亭亭玉立,端庄靓丽,并且知书达理。当她“二八”妙龄时,父母张罗着为她择婿,可她执意不肯,并明确对父母亲说:“我不嫁人,我要守在你们身边!”“别尽说傻话,哪有闺女不出嫁的?”母亲微笑着对女儿说。“那你们不会像皇帝老子选驸马那样选个女婿?”一时间父母目瞪口呆,待回过神来,亦觉得女儿说得有理。

财主要招女婿的消息很快在十里八乡传开了,引得媒人趋之若鹜,使得财主一时无从决断。聪明的女儿又为父母献上一锦囊妙计———“掩帘择亲”。她掩饰不住喜悦,调皮地对父母说如何如何办,说得父母眉开眼笑,点头称是。

择亲于某日在财主家大厅里举行,厅里厅外张灯结彩,鼓乐喧天。上厅正中挂上了珠帘,珠帘后面摆上了考亲的桌子和椅子,财主夫妻分坐两旁,女儿坐在中间,管家在跟前侍候着。由于珠帘的作用,里面的人看外面清晰可见,而外面的人看里面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下厅和外面来了许多人,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选婿没有繁文缛节,管家宣读了选婿规则后,只听财主之女不失大方又有点羞涩地隔帘开了腔:

闺房深处清清静静,

年已二八孤身一人。

掩帘择亲是涯主意,

惟求夫君比翼齐飞。

话音刚落,便有一穿着华丽,细皮嫩肉的公子哥儿搭上腔,他与财主之女从未谋面,却肉麻地道:

靓女端坐帘后边,恰似仙女下凡来。

涯今愿作乘龙婿,唔知妹子肯不肯?

在场的人哄堂大笑,有的在窃窃私语。接着又有十来个人对着珠帘表达了心意,都说自己很愿意上门做财主的女婿。他们或夸赞财主家富有,或赞美财主女儿怎样漂亮。大都油腔滑调,有的甚至出言挑逗或做作下流。财主之女嗤之以鼻,只是对父母摇摇头。父母心急如焚,生怕女儿亲事难于定夺。恰在这时珠帘前上来一翩翩少年,虽穿着平常却格外整洁。六只眼目不转睛盯着那小伙:只见他气宇轩昂,眉目间透着英气,充分显示出他的聪明睿智;微黑的肌肤,强壮的体格,得体的打扮,说明他是勤劳朴实之人。“这样的人今后定有作为,也肯定是个好女婿”,财主夫妇已有几分喜欢。那人站在珠帘前稍有点发窘,但仍不慌不忙,似是对帘后楚楚动人的少女说:

你看涯清清楚楚,涯看你模模糊糊。

你想涯容容易易,涯想你困困难难。

少年刚说完,财主夫妻有意斜睨了一下女儿,只见她脸上泛着红晕,两眼格外清澈明亮。她腼腆地朝父母点了点头,父母旋即叫管家留住了少年,定下婚事,答应择日为他和女儿成亲。

春哥的故事

话说从前有个名叫春哥的人,五岁丧母,八岁出走江湖,十八岁中状元,成为桑梓佳话。要知春哥一段离奇曲折故事,请听在下慢慢给你道来。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林柑堡小山村住着陈赵两姓几户人家,都很穷,常受邻村张财主的气。

春哥家,祖辈都是张财主的佃户。到了春哥爸,因父母早丧,且无兄弟姐妹,孤自一人,常常无米下锅。因此,佃户也不佃了,完全破产了,生活困苦不堪,四十出头才娶妻生得一子,取名春哥。意思是希望儿子像春天的万物一样,有着勃勃生机,长大能光宗耀祖。邻居赵家也跟春哥爸一样,都是在苦水里泡大的。因此,同命相怜,两家过得和睦相安。

春哥妈是个贤妻良母,夫妻恩爱,鹿车共挽,持家有道,教子有方,从来不轻易放过儿子任何过错,望子成龙是春哥妈的宏愿。

小春哥在贤母的教导下,长得纯真雅洁。从呀呀学语起,就能听妈妈的话,在外面拾得一件小小的东西,都拿回问过妈妈,该不该留下自玩,贤淑的妈妈当然要抓住一切机会对儿子进行教导。一次,小春哥跟邻居赵秋妹玩耍,无意中拾到一个鸡蛋,秋妹也摘了邻居门前一朵菊花,被春哥妈知道了,便把春哥和秋妹叫到身边,教导说:“好孩子不要别人的东西,要人家东西,便不是好孩子,知道吗?春哥应把鸡蛋给邻居送回去,秋妹应将花朵送回邻居才是哩!你俩听明白吗?”小春哥和小秋妹说:“妈,我俩听明白了,记住了,好孩子不要人家的东西,要人家东西的便不是好孩子。”小春哥经常跟小秋妹在一起玩耍,青梅竹马,快快活活地成长着。有时,邻居孩子送给他俩一些好吃好玩的东西也不要,“好孩子不要人家的东西,要人家东西便不是好孩子。”他(她)俩总是这样谢绝了。

春哥五岁时,妈妈生下小妹妹便暴病去世了,小妹妹也因无母哺育而夭折了。眼见已是四口之家,一下子只剩春哥父子两人了。

过了三年,春哥八岁了。父亲时常将小春哥带在身边,形影不离。一天,父子同往赶集,卖去买来花了很长时间,不觉日已西斜,春哥爸看着天色将晚,便急急领着儿子挤进回家的人流里,二十里的路程,废了很长时间才回到了村边。因为赶路,小春哥累的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一到村边便停下来,藉以驱散满身劳累。春哥爸见儿子累极了,脸有倦色,已在家门,认为无须顾伴了,由他自己玩去,竟自入屋去了。

刚满八岁的春哥,在夕阳中,在大路旁,捉蜻蜓,摘野花,东溜西趟,一忽儿无聊地数着路上的行人,一忽儿追赶着蚂蚱,一忽儿蹦蹦,一忽儿跳跳,唱着、跳着,完全忘记了刚才因赶路的疲劳。

太阳快下山了,路上行人稀少了,春哥也准备入屋了。正当此时,一个意外物件出现了,他发现路旁树根下有个胀鼓鼓的袋子,提起来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白花花的银子。银子,春哥是见过的,这么多,是谁遗落在这的呢?他心里忐忑不安。他想,拿回去交给爸爸吧,于是他迈开轻快步伐往家门走去。可正当他走了几步的时候,另一种念头又充满了他的脑际。妈妈说过:好孩子不要人家的东西,要人家东西便不是好孩子的话。他想着慈母的教导便停止了脚步,妈妈要他和秋妹还鸡蛋、送菊花的情景,恰似就在眼前。于是他转过身子,提着那沉湎湎的银子,慢慢地回到原来的大路旁。可他茫茫不知银子该是谁失落的,只好坐在落日的大树下等待着失主寻来。

小春哥将银子归还了失主,便蹦跳着走进了自己的家门。天快黑了,小春哥往屋里一看,知道还不是吃饭的时候,便轻快地走进厨里帮爸爸的忙。小春哥是有了经验,每天晚饭都要点上灯火才能入口充饥。要是到了吃饭的时候,即使贪玩,爸爸也会叫的。爸爸一叫便是吃饭的时候,这是小春哥的生活规律。

天全黑了,春哥爸点上灯来,小春哥也巴近在爸爸身边。孤子,尤其是天真可爱的孤子,更喜欢在“亦爸亦母”的爸爸跟前撤娇。往往越是这样,爸爸更感到痛快与安慰!对儿子更加怜爱。此时,春哥爸看到乖儿子又在膝前,便像往常一样地“责问”一声:“为什么这时才回来?”问过,不以为然地为儿子打点汤洗、更衣、吃饭。这些,小春哥已习以为常了,不管爸爸有意无意的发问,都作了老老实实的回答。眼下小春哥又听到爸爸在问,便喜洋洋地将捡银还银的事全对爸爸说了一遍,他满以为爸爸也像妈妈一样对他夸奖一番哩!可是,眼前的爸爸听了儿子的话,却一声不吭,两手停止了动作,两眼直勾勾地看着眼前这个自小没娘的儿子,心里像塞进一团乱麻,心潮像狂风吹动的云,不停地翻翻滚滚。

春哥爸现年四十多岁,苦了半辈子,自小失去双亲,好不容易长大成人,活了半生才娶得妻子成了家。小春哥来到世上,接着又生个女儿,心灵上得到了安慰,夫妻儿女,一家生活眼见就该美满幸福起来。可是,霜雪专找弱苗打,当小女满月之后,妻死女亡,俗话说的祸不单行,一下子全落到春哥爸身上,这给了春哥爸极之沉重打击。妻女亡故,使这个在苦水里泡了四十几年的硬汉子傻了眼,他想过死,想上吊自尽,跟妻女一块去,图个干净,他几次痛哭欲绝。可是,他眼前还有个小小的儿子需他照料、需他怜惜、需他抚养,他不能死,不能自尽,不能跟妻女一块走。儿呀,唯一的儿子是他的根,是他的希望、是他的安慰,他必须把儿子拉扯大。他认定了自己命苦,不打算续娶了,准备忍着一切伤痛跟唯一的儿子活下去。自此,父子相依,形影不离。

随着时光的流逝,思念妻女的悲痛心情也逐渐冷却了,孤子也渐渐长大起来。三年过去了,儿子已经八岁了,出脱得一表人才,他每每看到儿子,便看到了希望。儿子的乖巧使他冷却了的心,重新热乎起来,努力去做他'亦父亦母’的天伦职责,可是生活的凄苦还不能使他发挥出对儿子最大的爱。家穷,常常无米下炊,比如今天,父子俩去赶了一趟集,拿回的米粮仅够三天吃用。由于生活所逼,脾气也一天天在变坏,没有地方出气的时候,就往儿子身上泼泄。可他往往对儿子发过一顿脾气后,又觉心虚理亏,照样去抚慰幼小的儿子,照样去照料自己的根苗,照样去尽他'亦父亦母’的责任。现在就是刚刚带儿子赶集弄回仅够三天吃饭的米,吃完又该怎样去弄呢?他正在想着这个问题的时候,咋听儿子捡银还人的事,触及了他的生活痛处,他的无名之火立即燃烧起来,他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了,便将一肚子困苦之气一古脑儿往儿子身上泼去:“你这个不知爱财、不懂生活困苦的东西……。”骂着骂着,情不自禁地扬起莆扇般的巴掌向儿子的屁股后头挥去。

这时的小春哥原有的一股欢乐情绪,被爸爸搧得无影无踪了。一种莫明其妙的委屈笼罩了小春哥的小小心扉!他哭了,伤心地哭了,他不懂得跟爸爸说理,也不懂得去找秋妹求援,只会哭,只能使出一种幼稚的反抗——逃。

小春哥挨了爸爸的打,莫明其妙地逃出了家门,黑灯瞎火地一脚高一脚低地往外跑,带着委屈的悲伤,倔强地顺着大路一直跑去。

天黑许久,一个小孩子面对茫茫夜幕,该向何处去呢?爸爸的打骂声,热辣辣的屁股头,……,他心慌,他痛哭,一气逃出数里之遥。他前后顾盼地走着,听到唧唧的虫声,山上野兽怪叫,一种可怕的心理占据了他的心,顿觉四肢酥软、周身乏力、汗毛倒竖,不敢再往前走了,不顾一切地躲进路旁的破窑中。

“春——哥,春——哥。我的儿呀,你在哪里?回家吃饭啦!春哥——。”春哥爸自打骂之后,感到十分后悔了。为了自责和安慰没娘的儿子,他想尽快把儿子找回来共进晚歺。可他喊了好长时间,都没听到儿子的回音。他急了,着实急了,忙忙冲出家门大喊起来:“春哥,春——哥,你可回来吃饭啦!爸爸错打你啦!”他喊了好大一阵,儿子的踪影全无,找到秋妹家亦是不见。他意识到儿子出事了。他悔恨交加,面对茫茫夜色,望着朦胧大路伤心地落泪了。

小秋妹的家人听说春哥挨打骂逃出家门不见了,纷纷过来,小秋妹也来了。他们看到春哥爸在门前发呆落泪,秋妹爸对春哥爸又是责怪又是催促:“你这人呀真是穷昏头了,再苦再累也不能打骂自己那没娘、乖巧可怜的孩子啊!……,究竟孩子往哪里跑的?还不赶快去找回来?咱这山沟里狼虫虎豹都有,孩子出了事如何是好啊?!走哇,一块找去!”于是陈赵两家的大人们都分头找去了。他们一路找一路喊,点起灯笼火把找遍了南北大道的坑坑沟沟都没见小春哥的影子。小秋妹依在小春哥的大门上呜呜地哭着:“我要我的春哥回来呀!呜呜!春哥回来呀!明天咱们一起去摘山茶花呀!……呜呜……。”

小春哥找不回来,春哥爸伤心地痛哭了,秋妹爸也为失去春哥而伤心落泪,小秋妹更是痛哭流涕。

原来小春哥逃出家门是往南走的,当春哥爸等人找到破窑时,小春哥已经被人拐去多时了。

小春哥钻入破窑后,外面已是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他伤心、饥饿、寒冷、害怕,他哭了,呜呜地哭了。他由于白天赶集走路的疲劳,哭着哭着,竟靠在窑墙上睡着了。他在梦中被一条大蛇缠住,惊叫一声,醒过来,恐怖笼罩了他的心扉。

恰在此时,有个外地江湖商人因在集上贪做生意耽误了时间,现在趁黑回家路过到此,忽听到破窑里的惊叫声、哭声,便一胫寻来,点燃火把照见了小春哥。

小春哥见有人闯入,害怕得急急后退。江湖商人见状忙说:“小孩子家,不要害怕,我是好人。不认得啦!我是你“舅舅”呀。你为什么一个人黑天半夜里躲在这破窑中呢?快说给“舅舅”知!”江湖商人用极慈和的口气安慰、询问着小春哥。小春哥一言不发,惊恐万分两眼死死盯着拿着火把的陌生人。

“小孩子家,你叫什么名,家住哪里,家里有什么人,你有什么不顺心的事,能告诉我吗?你说给“舅舅”听听好么?”江湖商人几乎是用恳求的口气,声音低得只有他俩人听得见。小春哥听到此,心里宽松了一些,但仍是瞪着双眼,随即是抽抽嗒嗒地哽咽哭泣起来。

江湖商人眼看没有使得小孩子感动、说话,正在默默警告着自己:“千万别让小孩受惊!”于是,江湖商人采用更加热情的口气问道:“细佬哥,别哭了,哭坏身子不好啊!你一个小孩子家,在这山沟破窑里孤独寂寞,又冷又饿,如何是好啊!不如跟我回去吃饱、穿暖、睡上一夜,明早送你回家好么?”小春哥还是一声不响,因为他原本就不愿跟陌生人走的,一心想回到自己的家,回来爸爸身边去。可是,爸爸的打骂声突然又在耳边回响;打屁股、撵他出门的情景又在眼前浮现。他越哭越心伤,竟自大哭起来。

  在这茫茫黑夜间,在这阴森森的山沟里,在这杂草丛生的破窑中,举目无亲、无依无靠、腹中饥饿、身上寒冷,小春哥实在不能在这破窑里待下去的。他想:“爸爸还打我骂我吗?”他的眼泪成串成串地掉落。面对眼前的陌生人,默默地想着、哭泣着。江湖商人看到眼前的小孩生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材。还会是天资聪颖,楚楚动人,若能哄得他回到家去做个儿子或者将他……,也是好的。“这样吧,现在你就跟我回家,在我家住些时日,以后再送你回去,回到你爸妈身边去好么?”小春哥猛然抬起头来,目光炯炯地看着陌生人:“你真的是我舅舅吗?我不跟你回去,我爸爸会来叫我回去的。”江湖商人见春哥说话了,乐了:“此地离你家很远很远了,你爸找不到你了,你爸不要你了,如果你爸要你,就不会打你骂你。这山上有老虎吃人,地上有很多毒蛇,不跟我回家就会被老虎吃掉,被毒蛇咬死!”江湖商人说了这些话,走近了春哥身边,抚摸着小春哥的头、身、手,蹲下去说:“你是个乖孩子,是个好孩子,我真是你“舅舅”,你没了娘是吗?有“舅舅呢”!“舅舅”家有很多很多的银子,白花花的。你住在我家,“舅舅”送你上学读书好么?明天我叫人给你爸送银子去,讲给他知,就说“舅舅”要留你在我家读书,这样就很好了。你爸知道你在“舅舅”家就放心了,你也不用挂念了,读好书,将来中了状元,你爸也有福享啦!乖孩子,听“舅舅”的话,跟我回家吧!”

  小春哥想到眼前的困境,看到眼前的“舅舅”和气可亲,想起爸爸的打骂,已经收了泪的眼窝里又充满了晶莹的泪花,答应愿意跟“舅舅”回家了。江湖商人看到自己刚才编造的谎话很有效,心里直乐。

  江湖商人自得小春哥之后,经常带在身边,并且转移到很远的城市去经营生意了。由于有个乖巧,恰似未卸妆的小生的小春哥帮他招呼生意,没有人不想买它一两件的。因此,江湖商人的生意特别兴隆。每到一处,档口一开便吸引了无数观众。自然,观众看的不是货色而是这个八岁的小春哥,只要小春哥开口招呼,便没人不相顾的,使这个江湖商人赚到了不少钱财。

  小春哥跟着江湖商人,所谓的“舅舅”闯江湖已有三年时间了。一次来到广东莲花镇,恰值此时镇上来了一个广州马戏班,小春哥被马戏班老板发现他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的情景,居然动了心:“如得这个江湖小人物做个演员,定会使我马戏班增添不少生色。”因此,马戏班老板愿意出五百两身价买过去。

  开头江湖商人不肯,然而看在银子份上动了心,便谎称说:“这孩子是我花五百两买来,若贵老板肯出一千两,即便带去。”江湖商人认为有利可图,即便开了大口。他满以为马戏老板一定不肯出一千两重价的。可是,马戏老板却满口答应:“一千就一千吧!”于是一千两银子成交,双方大喜。就这样,江湖商人不让小春哥知道,转卖给马戏班了,不费一厘而得一千两,他实在开心。马戏班老板自感慧眼识人,也心欢意乐。自此,小春哥便跟马戏班老板游历各地演出去了。

  小春哥聪明伶俐,学艺迅捷,很快学成演出,他一登场便博得观众欢呼,场场满座。因此,马戏班的声望日高。可以说,马戏老板自得春哥之后,场场演出座无虚席,这又使得马戏老板赚了大钱。

  但是,马戏班的好景也不长。一天马戏班到一个大阜演出,小春哥被一大财主发现,要去做了他的儿子。当然又是财神爷说了话,马戏老板向财主索要了两千两白银。

  王财主很有钱,心地也好,他的钱财是承继下来的,不是他亲手创造。他是个孤儿,没有多少亲友,只有一门亲戚是官宦世家,很有权势,由于关系所及,人们亦对他起敬三分。他虽有钱,却不喜欢娶上三妻四妾,只娶了一位良家女子为妻。夫妻结发几十年,只生得两个女儿,没有儿子。王财主眼见后继无嗣,未免心急,且夫妻年过半百,盼子无望了,只好随处物色,如能找个好男孩,愿出重金买作养子,以继家业。这次他看见小春哥,十分满意,三番五次地央求马戏老板,要买了去。王财主也有阅历,慧眼识人。他知道,大凡在这些场面、这种行业出现的小人物,一般都不是亲生骨肉,买了去,与对方子嗣无碍。他也看准了小春哥是个大有出息的人物,只要好好培育,定能成为大器。因此,他非把小春哥买到不可。

  小春哥到了王财主家,受到很好的对待。王财主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得来不易的养子了。除了吃穿用很讲究外,还送他上学读书。小春哥天资聪颖,丽质天生,人见人爱,在学读书很得先生关顾。

  春哥经过这许多年辗转生活的磨难,已是个十五六岁的健美少年了。在财主家受到格外的待遇,天赋资质更得到有条理的良好发展,三年科考,一鸣惊人,上京殿试,独占了鳌头!

  鹿鸣宴后,天子恩准新科状元跨马游金街和回乡省亲。当然,状元春哥不忘故旧,一定要回老家看看的。春哥回乡特地先到童年的老家探望亲生老父和小时青梅竹马的秋妹。

  秋妹本姓赵,是秋天所生,故取名秋妹。秋妹爸赵良辰,为人忠厚老实,家也很穷,夫妻一生艰苦奋斗,年过花甲也没为一子一女积蓄得什么财产。秋妹是父母的爱女,长得像水仙花一般,要多漂亮有多漂亮,她不但有一副美丽的长相、健康的体魄,而且有贤淑、贞静的品德,聪明伶俐,过目不忘,博得乡间的好评。今已长大成人。,求爱者众。有大户的花花公子,有小户的忠厚少年,可没一个是她所中意的,心里只装着她的春哥。

  状元春哥一路回乡,前呼后拥,好不威风。在距老家二十里远,就是当年父子赶集的镇上便安顿了车马,只带领几名卫士改换了服饰回家探父。

  老家,童年的老家,一切依旧,一切都熟悉,亲生父亲还是那副摸样,只是老了一些,体质差了一些。

  春哥入屋叩见父亲,而父亲自然是认不出来了,相隔十年,春哥当然也变了长相。老父见到一个青衣书生进入家门,跪在膝前,口叫爸爸的时候,感到十二分惊异,急急后退,好半天才连连声称:“相公,你认错人了,我不是你爸爸,不是,决不是……。我孤老头子没儿没女,哪来的读书人呢?你快走吧!我屋里脏,切莫玷污你的贵体啊!”老人用恳切的目光看着青衣书生,巴不得他立即起来离开他的家。

  春哥仍然跪着没有站起,连连磕了三个响头说:“不,我不走,这是我的家,是我小时候住惯了的家,我不嫌脏,万望老爸收容,不要叫我走呀!”老人家听如此说来,颤抖着双手挪近了两步,声音颤抖地说:“你,你越说,我越糊涂了,我哪来得你这儿子啊!?我,我,我是有,有过儿子的。我儿子小名春哥,十年前就没啦,只剩我这把老骨头活到今天,要是我春哥还活着的话,也有你这般大了。”春哥听老阿爸说起这些,便情不自禁地扑向爸爸。可是,老阿爸又急急后退了。

  春哥看着眼前的老爸爸,眼泪已经流出来了,激动万分地说:“爸爸呀!你一点也认不出来啦?我就是你的儿子春哥呀!十年前,我……,”春哥刚想说出当年离家出逃的情景,又怕触痛爸爸的心,刚出口的话又咽回去了。但不说出,怎能使爸爸明白呢?春哥愣了好一会,继续说:“我可怜的爸爸呀!十年前,我跟你去赶集,回到家门前路旁树根下捡银归还失主,爸爸你……。”状元春哥说到这里先自哭开了。老爸爸听到这番话,脸刷地变白,白而转红,红而发烧,两只老眼也业已充满了辛酸的泪水,一言不发,默默地转动着泪眼,呆呆地瞅着站在眼前的书生,似惭愧,似自责,似悔恨,似辨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渐渐地垂下满是银发的头。好一会,老人将头抬起,颤抖地喊了一声:“你真是我的春哥?!”继而拼力睁大老眼,急忙抹干脸上的泪水,拼命地辨认着,老人渐渐地张开双臂,抖索着身子一步一步地,慢慢地向春哥走来,终于一把将春哥搂在怀中:“我的儿呀!你,你,你这么多年在哪里?!今天你从哪里来?”老人语声激动,泪眼模糊,泪水像断线的珠子往下掉落。……。

  这场面恰被路过的秋妹爸赵良辰看到了。刹那间秋妹爸来了,赵大妈来了,她们看见了春哥都被感动得流下满脸激动的热泪。

  自此,父子团圆,依依不舍,一宿倾谈,往事全告。

  夜晚,安顿好随从,父子俩依旧躺在旧日的床上。春哥思念秋妹,一夜辗转反侧,苦苦不能入眠。父子同榻,无所不谈。晃忽中听到秋妹家鼓乐齐鸣,问爸何事:“爸爸,为何半夜三更鼓乐喧天?”老人家感叹着将全情告诉他:“秋妹丫头也大死心眼了!对面村张大户的儿子张麻脸不是个好东西,专爱欺负良家女子,他闻到秋妹的气味,硬要娶去做他的三房姨太,秋妹三番五次拼死抗争,誓不相从,口口声声要等她的春哥回来。她又是啼哭,又是发誓,宁可一死也不能去随张麻子。唉!我也去劝过她,叫她不要等什么春哥了。可她就是不听我劝。她相信她的春哥活着,一定会回来的。还说,她的春哥终不回来,她就终生不嫁。你说她傻不傻哩!”

  原来这张麻脸,小时出过天花,因此,本地人送了他一个绰号——张麻脸。这张麻脸不但面花,而且生得很丑:猴子脸,雷公嘴,酒渣鼻,老鼠眼。两只鼠眼贼亮贼亮,放射凶光,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平日他仗着父亲张大户的钱势,不务正业,专爱寻花问柳,一把纸扇,日走街头,夜宿陋巷,满身是毒,三十出头还找不到对象,大户人家姑娘见到他都捂了嘴,投去鄙视的目光;小户人家姑娘见到他都远远躲开了。因此,大户小户的大姑娘都不喜欢他,任他家财万贯,也不被人看起,只好打光棍。张麻脸在这种情况下,凭他父亲有钱有势,便在四方乡邻贫苦人家进行强抢硬夺,近年来他已抢了两个良家女子回去了,可他还像疯狗一样到处糟蹋女人。当他发现这个漂亮的秋妹后,便像屎壳虫一样臭着,一头钻了进去,死吃白赖地蛮缠,有对秋妹非弄到手不可的架势。除了自己蛮缠外,还三番五次托媒婆去说亲。当然又是威胁,又是恐吓,世间能有的手段都使出来了。可是一次一次都被秋妹冷眼拒绝,媒婆屡次都吃了闭门羹。他的和平媒妁被拒绝后,便下定决心到赵家抢亲了。

  正是春哥回到家的当晚三更时份,张麻脸手下豢养的帮凶们便不顾赵秋妹愿不愿意,蜂拥而至,此时赵家鼓乐齐鸣,便是张麻脸抢亲的锣鼓。

  春哥听了父亲这番学说,对秋妹的起敬和同情心油然而生,“我可敬的秋妹啊!”对张麻脸的欺人行为,恨得牙根作响。

  此时此刻,春哥心潮澎湃:对秋妹由同情到起敬,由起敬到相救,由相救到终身伴侣,他这种复杂而激动的心情,春哥爸也觉察到了,父子俩都盼望着天快亮起来。

  天终于放亮了。日出时份,张麻脸打扮得象耍猴戏的猴子似的来了。春哥屯在镇上的车马也早早得到通知全都赶到了。

  春哥穿起御赐的状元服饰进了秋妹家,正是张麻脸筵席大开,觥筹交错之时。状元春哥的出现无人认识,他也不便跟人打招呼,一坐就坐到上厅堂左边的席位上,自斟自酌起来。由于没人作陪,他更是悠然自得,一直饮到满堂席散,尚不停杯。

  “带新娘咯!”司礼郎的喊声一呼百应传到上堂。

  “让开!新娘要出来了。”

  “你这人怎么这样不懂规矩?时间到了,赶快让开!”

  状元春哥是有意占住这个要道的,不管什么人叫,他也不让半步。被催好几次了,春哥都置若罔闻,继续在那里端坐不动,旁若无人似的细斟细酌下去。

  张麻脸发火了,那张猴脸胀得铁红,纷纷遣人上来拉的拉,扯的扯,说尽百般难闻臭话,春哥仍是不让半分。张麻脸要动武了,很有大打出手之势。这一切表现,状元春哥全看在眼里,恨在心头,一团怒火终于从头顶冲出,两眼圆睁,一跃而起,从袖中抖出一包银子,往桌上一劈,振得桌上碗盏叮铛,大声喝道:“三百白银作酒礼,谁人敢抢状元妻!?来人呀!”

  状元春哥话一出口,满堂男女惊得目瞪口呆。张麻脸听了这话,张开的嘴也合不拢了。秋妹家人听了,眼珠也停了转动。观场的人听了这话,一个个往里挤来,伸长像提着头的鸭子,尽量捕捉这场闹剧的镜头。

  在闺房中哭成泪人的秋妹,得到这一消息,惊喜交集,脑子里闪电般地过滤着:“状元是谁?谁来搭救我呢?是哪路神仙下凡,变化为状元来解救我呢?……难道就是我的春哥么?要不,又是哪路灾星冒充状元来抢占我呢?……,唉!我的命苦啊!”

  秋妹越想越怕!越怕就想到死,死了算!但她不能死,她还没见到思念了十年的春哥。于是,她一切都不去想了,嚎哭代替了心中的一切。

  春哥听到闺房中秋妹的哭声,心碎了,爱恨交加,不由自主地在众目睽睽的大堂上大喊起来:“我的秋妹呀,你在哪里?快出来呀!你心爱的春哥接你来啦!”

  状元春哥的喊声早惊动了秋妹的父母,两位老人双双走上堂来,看到一个威风凛凛的少年郎端坐堂上,连忙拭着昏花的泪眼,胆怯地,抖抖索索地面对状元春哥从头到脚地辨认着。春哥毕恭毕敬站起身来说:“两老请坐,认不出来啦!昨天我们不是见过了吗?”赵大娘说:“昨天的春哥不穿这种富贵衣服,你这一变,我就认不出来了。”说完一把将春哥搂过来儿呀肉的喊叫着:“是了,你是我的春儿了,我的心肝宝贝呀,真鬼使神差似的,在这灾难临头的骨节眼上,在我大堂上出现,我们真的做梦也万万想不到呀!……,你何时当了状元官。……。

  春哥的感情由于激动和喝多了酒,神志有点模糊了,赵大娘喊儿喊肉的话,他一概没有听清。当赵大娘搂住他时,才慢慢恢复了神志,看到眼前的两老,双膝渐渐跪了下去。

  秋妹那边,早有人把话传进去了。她惊喜若狂地被人扶了出来。她满头环佩叮铛,浑身珠光宝气,被迫做新娘的一切都强加在她的头上、身上了。她一眼见到这模样的少年郎,“是我的春哥吗?”那春哥呢,见到秋妹出来,立即上前扶住:“我的秋妹呀!屈辱了你了,十年来我日夜都思念着你,但都不能相见,对不起啊!为了什么,我走过什么样的路,咱们以后再说吧!从现在起我们永远在一起,永远不分离了!”

  春哥看到秋妹如此打扮,自愧相见恨晚。于是,由秋妹父母和春哥爸双方作主,将女儿秋妹许配给了状元春哥,一对自小青梅竹马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春哥与秋妹在赵家大堂上相会之时,早有状元春哥的车马随从放了三声炮响,个个精神抖搂、威武整齐、轿马簇拥,吓得张麻脸及其抢亲的兇神恶煞屁滚尿流抱头鼠窜狼狈不堪逃去了。

  状元春哥接亲以后,携带着家父、仗人仗母欢天喜地、前呼后拥往养父家而去。

  此故事就说到此,民间人们所说的“有本心之人食本心无了”在下以为就出在这故事吧!

“天高不为高,人心更是高”

客家人有句俗话叫做“天高不为高,人心更是高。 井水化为酒,又嫌猪无糟。”用以讽刺那些贪心无厌足的人。

传说,从前,有一家夫妻俩口,日子过得清苦,但心地善良。一天,有个老叫化子来到这家讨饭吃,那老夫妻见他可怜,虽然自家还不够填饱肚子,也舀了一大碗粥给那叫化,老叫化端起粥,又讨菜吃,那老夫妻也没怨嫌,忙把仅剩的一点咸菜也给了他。那老叫化吃完后,也没说句感激话,放下碗又讨水喝。老夫妻说:“没开水,凉井水就有”。那老头说:“我最爱喝凉井水,常言道,人情好,食水甜,你带我自己去打吧!”老叫化来到井边,打一桶水喝了几口,从身上擦一团汗垢,丢在井中,就走了,也不说多谢。老头子感到这老叫化有些怪,便对老婆说,那老叫化临走时,不知把什么东西丢在井里了,于是,急忙到井栏边去看看,刚到井栏边,就闻到一阵酒香,连老婆子也隔远闻到了,忙问丈夫道:“老头子,是哪来的酒香味?”老头道:“你快来,我闻酒香味是井里冲上来的哩!”说罢打起一井桶水来,闻一闻,正是酒味,用手掬着喝了一口,哎呀,真是好酒哩!再打一桶二桶还是酒。老俩口欢喜极了。才想到自己遇到的老叫化是仙人呢。从此,老俩口就靠卖酒过日,不愁吃穿,没一年功夫,就成了不大不小的财主。夫妻俩对那叫化仙人真是感激不尽!

第二年,那老叫化又来了,那老俩口子知道他是仙人,热情接待,招呼他吃了一顿像样的午饭。吃过饭,那仙人问主人道:“你们现在还缺什么呢?”老头正犹豫间,老婆子抢着说道:“恩公哟,多谢您把井水化为酒,这一年日子也好过多了,就是养猪没有糟,想请你帮帮忙!”那仙人一听,皱了皱眉头,叹了口气会道:

天高不为高,人心更是高。

井水化为酒,又嫌猪无糟!

仙人边叹气边念着这句话走了,头也没回。老俩口赶出门来意欲挽留他,可惜已不见人影。回到井边想打酒卖时,井水已经仍然变成了水,一点酒味也没有了。从此再也没有酒可卖了。老俩口虽然后悔自己不该贪心无厌足,可是已经迟了。

巧戏县令

清代有一揭阳县令单可基因串通河婆营把总杨日风敲诈勒索张锦高遭撤职处分,退还赃款,没收财产,永不录用。清政府就派河南仪封厅举人冯亨为新任县令。因是新上任的官员,许多人都想巴结他,送礼的人不少。

端阳节前夕,冯亨接报说:有个河婆人张扬本手里拿着一个用红绸布包的长条状的东西,非金即银。于是冯县令很高兴地接见了他。

冯亨从张扬本手里接过红绸包打开一看,非金非银,而是一个烂竹筒。竹筒有二节,两端的节被锯掉了,两节竹筒被铁锤捣裂了,只保留中间那个竹节未通。冯举人读了几十年书,也在家乡做过几年县令,从来没见过这种东西,他左右审视都猜不出这是什么礼品。这位肥头大颈满面福相的县太爷肚子原来是空的。幸好身子干瘦的师爷有见识,嘴巴贴近冯亨的耳边说:“这个张扬本的样子像个文人,别去得罪他。明天就是端午节,这两节竹筒中间的节没打通,意在明天他没钱过不了节,拿点库银,打发他走即可。”冯亨点点头,示意快去拿银子。一会儿后,冯亨接过银子对张扬本说:“这点银子,你拿回家去过节吧。”张扬本正色道:“我过得了节,揭阳县许多人却过不了节呀!这几年你的上任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却搜刮民财,鱼肉百姓,弄得民不聊生,我跟他打官司打了两年,把他的职撤了,才换了你来,我给你的大礼,意在要你爱护庶民,造福揭阳,百姓今后才过得了节呀!”

冯亨皮笑肉不笑地说:“原来我来揭阳上任还有你的功劳,好!好!今天本官设午宴招待你!”

张扬本肚子实在饿了,就接受了冯县令的宴请。

冯县令吩咐厨师做清蒸鹧鸪一味,其意指客人为“雕”(客家话雕与鸟和刁同音同义),厉害人也是刁,厉害人中佼佼者为刁头。所以此味菜一上席,县太爷即举箸(筷子)挟住“雕头”,意在早晚要吃掉张扬本这个“刁头”。张扬本心明手快,一挥筷子卡住县太爷之筷说:“老爷,刁头有硬骨头,你吃不下的,吃了它(他)会打掉牙门(衙门)的!”

冯亨被张扬本智慧所制,想起来不寒而栗。此后,冯县令知道河婆有能人,就不敢去那里胡作非为了。

“教师怕柴爿”

客家有句俗语,叫做“教师怕柴爿”。“柴爿”就是“柴头、柴片”之意。“教师”这里指武教师,俗称“教打师父”。这有个掌故——

传说,过去某地有个教打师父,因出师不久,死遵师传,一招一式,丝毫不敢逾越。有一日,惹了一个卖柴爿的人,又是个爆火鬼,口角起来,讲没三句半,两人就动了手脚。那教打师父,自恃有本事,扎好马步,出招迎敌。不料那卖柴人,根本不管什么招数,不待他准备好,就一片片柴爿飞过来。教师还没见过这种打法,顾得上来挡不住下,关得前来顾不了后,实在难于招架。只好口里乱嚷道:“咳,你怎么唔照路数呀?!”那卖柴人感到好笑,答道:“若照你的路数,我的老命会输给你了!”说着,又是左右开弓,两片柴爿飞来。教师终于输了。

从此,“教师怕柴爿”的掌故就一直流传至今。

评曰:“刻舟求剑”,当笑刻板之人,“教师怕柴爿”,何尝不是如此!教师的可笑,就在于他的“死遵师传”。须知师传“功夫”,只是武功基础,实战对打,必须灵活运用。武打如此,处理各事,又何尝不以此为鉴!

“天理良心”的故事

相传从前,在客家某地方有个叫天理的人,为人憨厚朴实。一天,他上山打柴,发现路上有根橙黄色的直条树枝,拿起一看,竟然是根黄澄澄、沉甸甸的金条。再仔细看时,发现一端写着“天理”,另一端写着“良心”的字样,中间还划条直线呢。他一时惊喜得心直跳:“这是怎么回事?是老天爷可怜我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给送来的?但那一端写着'良心’两个字,又是什么意思?”他想,“既然天理是自己,那么良心也必然是个人了?中间一条直线,是两人均分吧……”

他看了看金条,又看了看四周,心里翻腾得像打鼓:“把它分了吧,眼看着这金条让我一生受用不尽,实在舍不得;不分吧,又恐违拗老天爷的心意,受到惩罚。既然是老天爷送来的,那就照分吧。”于是他到处找良心,一天两天……口渴了就掬口泉水,肚子饿了就采些野果、树叶来吃,实在饿得难受时就向人家讨点残羹剩饭吃。一月两月……终于找到了良心这个人。

说来也巧,这良心也是苦难的穷人,早年没了父亲,母亲年高又得重病。那天他正为母亲熬药,正愁没钱医治母亲,忽然有个邻居上门来报,说是外面有个乞丐来找他。良心想,我都快要出门行乞了,还有跟我一样可怜的?他忙放下手中的药碗,到厨房把煮给老母亲的稀粥盛了小半碗送了出去,对来人说:“可怜的兄弟,我也只能给你一点点了,请原谅吧!”

天理接过稀粥,问:“你就是良心兄弟?”

“小弟正是。”

天理从怀里掏出金条,问:“小兄弟可识字?”

“只念过半年书,名字倒可认识。”良心接过金条:“啊,良心?!”

“你再看看那边。”

“天理?那么说你就是天理兄弟了?”

“是啊,我这个天理总算找到良心了,你看这中间一条直线,咱们就分了吧!”说着,把金条往膝盖上用力一磕,金条不见了!

两人面面相觑。良心想了想,说:“天理大哥,这金条来得蹊跷,莫非是个暗示:这地下就有金子?!”于是两人便合力同心从金条失落的地方,挥动锄镐敲开地面,直往里头挖,挖着挖着,果然咚的一声挖出个黄澄澄金闪闪的一缸金子来。两人欢喜地把它们分了。

这事一下就传扬出去了。人们都说:要是天理那人贪婪自私,不忠诚老实,绝对得不到那根金条,而良心地下的那缸金子也永远不能发现。所以做人就该心底无私,光明磊落。日子一久,“天理良心”就成了客家地区用以劝诫人们的口头语了。

苏小妹

蜀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个苏小妹。可说宋代四川的灵秀之气尽革于苏氏一门,苏小妹的父亲苏询,哥哥苏轼、苏辙个个才高八斗,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苏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突出的双颚,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子。她从小就爱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口,一派天真,尤其是大哥苏轼满腮胡须,肚突身肥,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更是她斗口的对象,于是整天在家口战不休。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苏家兄妹戏谚起来,可说百无禁忌,常常是语带双关,任你想像。

  有年冬天,雪后初晴,苏轼披一件大裘袍坐在向阳的地方晒太阳,风吹过,裘毛拂动,苏小妹在旁边走过,看到这一景象,当即说道:“风吹裘裘毛乱动。”说完笑眯眯地看着苏轼傻笑,一副得意的神气。她所站墙角的墙壁上正好也结了些冰雪,此时在太阳的照射下,融化的雪水,顺着墙壁直往下淌,苏轼想也不想,顺口就说:“阳照壁壁

水直流。”苏小妹虽还年小,但已初解人事,当即羞红了脸,狠狠地看了哥哥一眼,飞快地跑开。还有一次,苏小妹正蹲在井边剖鱼,苏东坡从外回来,骑马经过,一见,立即说道:“妹妹剖鱼,蹲下来一剖两半!”苏小妹犹豫了一下,但终究忍不住,将头微微扬起,半羞半嗔对哥哥说:“哥哥骑马,跨上去又加一鞭。”

  苏东坡有许多和尚朋友,宋代理学盛行,提倡明心见性之余,也使女性的地位大大下降,女子的人格饱受压抑,除大力提倡女子裹脚之外更要求女子话不高声,笑莫露齿,天天就躲在闺房中习那女红,出嫁的那天头上都还要顶一块红布不让别人看见。苏家是读书人家,见识有别,另外与苏东坡交往的那些和尚是四大皆空,所以苏东坡与那些和尚交谈玩笑的时候,并不干涉他那伶牙俐齿的妹妹在中间搅和,管她雅致也好,粗野也好。

  一天苏东坡跟一群和尚出外游玩,苏小妹亦步亦趋地跟着,突然看到一个和尚在江中游泳,载沉载浮,碧波中就好象一个光溜溜的圆球滚动不已,苏小妹少见多怪,看得兴致盎然,谩声说道:“清江水中洗和尚,浪滚葫芦。”跟在她后边的一位主持僧也是个爱开玩笑的,当即对道:“碧纱帐内坐佳人,烟笼芍药。”这一下扯开话题就不止不

休,苏小妹不甘示弱,再出一联:

  “僧眠锦被,万花丛中一葫芦。”

  主持立即对道:

  “女对青铜,半亩塘中两菡萏。”

  苏小妹一时为之语拙,正无可奈何,抬头望见江心有个和尚在撑船,话题一转:

  “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这联有些难处,它是从“影子”落笔,必须要以“影子”对答才能贴切,主持不由得仔细推敲,终于说道:

  “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苏小妹不甘心,再次发难:

  “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江心千佛手。”

  这次苏小妹遇到了对手,主持僧迅速对道:

  “一个佳人望月,人间天上两蝉娟。”

  在苏东坡众多的和尚朋友中,佛印是关系最密切的一位,他和苏小妹斗口也就百无禁忌。一天佛印戏谑地对她说:“我有一联,敢请女施主对答”联语是:

  “一女孤眠,纵横三只毛眼。”

  苏小妹是个女子,佛印知道她从来争强好胜,与人对联从不服输,这次就选了这么一副充满黄色情调的想逼苏小妹无法开口,谁料到苏小妹从来顽皮大胆,早和她哥哥对过类似的联语,根本就不觉得怎样,虽然开始难免有些脸红,但一想到你出家人都敢说,我又有什么不敢说的,便对道:

  “二憎同榻,颠倒四个光头。”

  佛印连连摇头,自认失败,连赞苏小妹锦绣心机,才思敏捷。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日移竹影,一片寂然,很久了,佛印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酷似佛祖。”苏东坡心中欢喜,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透迄在地,对佛印说:“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佛印和尚微笑而已。苏东坡心想这回让佛印和尚吃了一记闷亏,暗暗得意,禁不住悄悄告诉苏小妹,想不到苏小妹却说:“哥你又输了,试想佛印以佛心看你似佛,而你又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来看佛印呢?”

  苏小妹渐渐长大了,仍是十分顽皮。她的婚姻问题日益成为苏氏父子考虑的问题,苏小妹有才,人聪明,又不拘小节,顽皮甚至耍赖,长得又不是十分出众,要找到一个十分称心如意的人来做丈夫比较难。

  先是黄庭坚古道热肠把王安石的儿子王雱介绍给苏小妹,并乐颠颠地把王雱的得意之作拿来给苏小妹品评,苏小妹左看右看,最后告诉黄庭坚王雱的作品是:“新奇藻丽有余,含蓄雍容不足,难成大器。”黄庭坚还想争取,说是王雱绝顶颖慧,读书一遍就能了然于胸。这时一直坐在旁边默不作声的苏询冷冷他说:“这有什么可稀奇的,谁的

儿子看书还要看两遍呢?”黄庭坚无话可说,实际上论家世,论相貌,论才气,王雱都足以与苏小妹比,可苏小妹就偏偏瞧不起人家。

  就在大家都为苏小妹的婚姻着急的时候,苏轼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秦观,秦少游。

  秦少游是今天江苏高邮人,出生在一个家道已中落的地主家庭,田园收入不足以自养。少年时期也曾在扬州、越州一带与一些歌妓,“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秦观在宋哲宗元丰五年和元丰八年两度入京应试失败,元祐五年他第三次进京,这次多亏了苏轼,得以及第并留京五年提任大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从此他和苏东坡的关系介于师友之间,秦少游也就经常出入苏家,青春年少的秦少游慢慢地引起了苏小妹的注意,那天她在哥哥那里看到了秦少游的诗文,发出由衷的赞叹,辽是十分少见的事,苏家父兄便心里有数,于是积极设法来促成这段婚姻。

  只要苏小妹这边没有意见,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自然是无话可说,于是苏门四学士之中的另一位黄庭坚作了个现成的媒人。由于秦少游尚无一官半职,而三苏已是声名赫赫,婚事自然在苏家主办。一般来说新婚之夜,新娘子都只会在羞涩、喜悦和焦急的等待中,坐以待毙式地等着新郎官去征服,可机灵古怪的苏小妹却别出心裁,在占尽了“地利”和“人和”的情况下,居然要新郎官解开她出的三个题目才准新郎官进洞房。

  第一道诗谜是:

  铜铁投烘冶,缕蚁上粉墙;

  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

  第一句“铜铁投入烘炉中冶炼,就是“化”的意思。第二句缕蚁爬上雪白的粉墙含有“沿”的意思,“沿”与“缘”相通。第三句反过来看阴阳中只有一义,那就是“道”。

  第四句天地宇宙中间的,就只有“人”了。四句合起来就是“化缘道人”。秦少游略有思考便想通了此节,不禁哑然失声。原来当黄庭坚告诉秦少游,苏家准备把苏小妹嫁给他为妻时,他虽然当即应允,但想到传说中的苏小妹突额凹睛,风流少年秦少游对自己未来妻子的容貌着实放心不下,他从来没有看见过苏小妹,由于理学盛行,强调男女授受不亲,定婚之后更是不可能再见,又不好向别人打听,这一块心病着实越来越深,那天终于得知苏小妹要入庙进香还愿,秦少游计上心来,把自己打扮成“化缘道人”,先在庙门前等着,苏小妹的轿子一到,秦少游就上前去求道:“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苏小妹在轿子里立即拒绝:“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秦少游要的就是苏小妹的搭腔,立即说道:“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苏小妹就是好斗,不甘示弱,跟着说:

  “随道人口吐莲花,分文无舍。”边答边想,听这道人的口音甚是悦耳动听,年龄一定不大,就不知长得如何,从他化缘的语言看也颇多才思,苏小妹好奇心一起就忍不住掀开轿帘要看个究竟,秦少游要的就是苏小妹露出脸孔,如何肯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时机,赶紧走上一步,苏小妹豁然觉得这人就是秦少游,香也不愿进了,示意丫环转身就走,秦少游追着说:“小娘子一天欢喜,为何撤手宝山?”苏小妹心中烦恼,愤愤地答道:

  “疯道人恁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边说边一阵风似的起轿回府,秦少游终于见到苏小妹,觉得她还不算丑,特别是气质高华,清奇逼人,好不高兴,苏小妹回到家中却是越想越气,于是就有了洞房之夜的第一道难题,考一考秦少游,报一箭之仇。秦少游少年时期是在扬州等地歌妓场中混过的,在风月场中脸皮早已修炼得比牛皮还厚,想通了那一“诗谜”,提笔就回了一首:

  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

  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诗中每句句首的字合起来就是“化缘道人”,全诗也隐含着道歉的口气,苏小妹看了芳心窃喜,一喜丈夫才恩敏捷,二喜他终于向我认错。

  当即又传出一首诗谜,并声明全诗打四位历史人物,必须一一注明谜底。诗谜是:

  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

  丝缕缝线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

  秦少游学富五车,想都未想就猜出:第一句强爷胜祖是孙权,第二句凿壁偷光的是孔明,第三句由丝缕缝线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自然就是“子思”,第四句老翁整天倚依门闾,自然是望,那就是大公望。秦少游顺利过关,这一场考试,对秦少游来讲就好象是行军打仗,每解一题就前进一步,这时已走到苏小妹的闺阁外面,苏家父子和众多的宾客都凝神静气等着那最后一道难题。

闺房的窗户慢慢打开一道缝,露出苏小妹的纤纤素手,递出一张纸来,仆人马上接过递到秦少游手上,只见上面写道:

  “双手推开窗前月,月明星稀,今夜断然不雨;”

  苏轼在旁看了,暗暗发笑,伸出一个指头,指着“雨”字,秦少游心领神会,立马答出:

  “一石击破水中天,天高气爽,明朝一定成霜。”

  “今夜断然不雨”表面是接月明星稀而来,但实际隐含了“云雨交欢的意思,还有“雨”与“语”谐音,也就有今夜不和你说话的意思。秦少游以“明朝一定成霜”作答,“霜”与“双”谐音,既然成双就一定云雨。

  纸条一递进去,房门打开,苏小妹含笑和羞站在门边,秦少游欣然入内,自然是巫山梦里,云雨交欢。

  据传新婚之后不久,苏小妹再到庙里进香还愿,寺僧与苏家兄妹原就极熟,寺僧这时故意问苏小妹:“新婚滋味如何?”苏小妹笑而不答,但索纸笔挥洒数字,然后将纸条亲自粘贴在大钟里面,对寺僧说,欲知究竟,一看便晓。那和尚只好把光头伸进钟内,只见纸上写着:“如此这般。”乐得陪同来的秦少游哈哈大笑。

秦少游曾在歌妓堆中“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自有各种调动女人积极性的手段。

  秦少游会作词,他的词善于通过凄迷的景色,宛转的语调表达感伤的情绪,词如其人,秦少游的这种气质也深受苏小妹的喜爱,可惜天妒其缘,婚后只有几年,苏小妹就撒手尘寰。当时秦少游在外做官,政治上失意,被贬在外,听到这一消息,悲痛地写下一首《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廓春寒退,花影乱,鸳声碎。飘零疏酒盔,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鸥鸳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后来秦少游又以一个叫徐文英的女子为妻,这是后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