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思想精髓,和儒墨两家的思想差异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

01

在我国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期,有七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他们被誉为“先秦七子”,包括: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墨子。前面我们分别介绍了其他六位先秦思想家,如果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翻看“小播读书”之前发布的“100位思想家系列”文章。

说到中国古代思想,儒家和道家是两个主要思想流派。孔子、孟子和荀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儒家思想以“仁义”为核心,到了孟子的时代,发展出了“仁义礼智”这四端,也就是四种高尚的品德。到了荀子时代,在孟子的性善论基础上,提出了性恶论。而且荀子在孔孟的“礼”基础上增加了“法”的思想,在儒家理想主义思想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现实主义色彩。

而道家思想的三个阶段,分别是杨朱、老子和庄子。杨朱的代表思想是“贵己,轻物”,也就是认为自己的生命是最重要,这可以认为是一种“利己主义”的思想。到了老子开创的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提出“道法自然”,在治国思想上主张“无为而治”。而到了庄子时代,他发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他提出了顺应天道,摒弃人为的思想理念。

儒家和道家思想虽然影响了中华文明数千年,但在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墨家和儒家其实一样享有盛名,当时就有“非儒即墨”是说法,当时墨家的影响并不亚于儒家。而且墨家的开创者墨子也是第一个公开反对儒家思想的人。那他们的争论焦点是什么呢?

02

“仁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而“兼爱”则是墨家思想的精髓。虽然仁义和兼爱都是一种利他主义的思想。但墨家的“兼爱”层次甚至比儒家更高。因为,墨家主张的“兼爱”是无差异,无等级的爱;而儒家主张的是有差异,有等级的爱,这是他们的根本分歧。

历史上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经常和墨子辩论。孟子说: “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意思是对于兄第之子的爱,要大于对邻居之子的爱。孟子认为人应当做的就是推广这种爱,使人之及于更远的社会成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善推其所为”,这种推广是在爱有差等的原则基础上进行的。甚至孟子还抨击墨子“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而墨家则坚持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的,墨家的“兼爱”和儒家“仁爱”相对立。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他反对战争,要求和平。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03

好了,在了解墨子及其墨家思想之前,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墨子的一生。

墨子,原名墨名翟(dí),出生年月不详,大约在公元前479年出生,也就是孔子刚刚去世以后,但他要年长于孟子。是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先前我们讲到的孔孟、老庄等人都有贵族出生,虽然都是没落的贵族。墨子作为一个平民,在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鲁班还要高明。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儒”和”侠”都是当时贵族的依附者,儒的出生大多是上层或者中层阶级,而侠则多出生下层阶级,他们穿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以吃苦为高尚。墨子及其门徒都是出生于“侠”,就是我们所说的“武士”,他们纪律严明、行动力强,其团队的首领称之为“钜子”,墨子就是第一任钜子。虽然墨家的弟子出生于侠,但和真正的游侠是不一样的。游侠会受到雇主的指使而到处厮杀,但墨者反对侵略战争,只愿意参加严格的自卫战争;另外,墨者有严格的职业道德,而且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也就是墨家思想。

和其他古代思想家一样,墨子也曾周游列国。墨子的行迹很广,在宋昭公时曾做过宋国大夫。东到过齐国,北到过郑国和卫国。墨子曾阻止鲁阳文君攻打郑国,说服鲁班而止楚攻宋。墨子多次访问楚国,献书给楚惠王。楚惠王打算以书社封墨子,但墨子最终没有接受。后来他又拒绝了楚王赐给他的封地,离开了楚国。越王邀请墨子作官,并许给他以五百里的封地。墨子以“听我的劝告,按我讲的道理办事”作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思想主张,遭到越王拒绝。墨子晚年来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讨伐鲁国,但最终没有成功。

04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

墨子一开始师从儒学,但后来抛弃了儒学,另立新派,甚至公开反对儒家思想。墨家对儒家的批判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儒者不相信天鬼,但是墨者相信。

第二,儒家加持厚葬,墨者认为是极大的财力和人力浪费。

第三,儒者强调音乐,而墨者认为乐礼并没有实际意义。

第四,儒者相信前定的命运,即“天命”,而墨者不相信命运天注定。

墨子创立了墨家学派,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十大主张。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他的团体的道德是:有福同享、有祸同当。墨子一生极力宣扬这种兼爱,即天下的每个人都应该同等地、无差别的爱别的一切人。提出: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墨子在战国时期还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等一整套科学理论,被尊称为“科圣”。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 一书。

05

《墨子》中有六篇:《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与其他各篇性质不同,特别有逻辑学的价值。《经上》、《经下》都是逻辑、道德、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定义。《经说上》、《经说下》是对前两篇中定义的解释。《大取》、《小取》中讨论了很逻辑问题。所有这六篇有一个总的目的,就是通过逻辑方式,树立墨家的观点,反驳名家的辩论。这六篇合在一起,通常叫做“墨经”。

墨子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军事家,和科学家。在军事思想方面,墨子主张“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认为战争是凶事。他说,古者万国,绝大多数在攻战中消亡殆尽,只有极少数国家幸存。这就好比医生医了上万人,仅仅有几人痊愈,这个医生不配称之为良医一亲友,战争同样不是治病良方,历史上好战而亡的统治者不可胜数。

06

在科学思想上,墨家思想是最接近于西方哲学思想的一个流派,在他的《墨经》就提出,人都有认知的能力,但是仅有这种能力,还未必就有知识。要有知识,我们的认知能力还必须与认识的对象相接触。知识是通过我们感官传入的外界事物印象,在从内心体悟并加以解释之后的产物。

墨家按知识的来源将知识分为三类:来自亲身体验的知识、来自权威的知识、来自推论的知识。这与他同时代的古希腊科学家和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科学有点类似。亚里士多德将科学划分为三类:

理论的科学,比如数学、自然科学;

实践的科学,比如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

创造的科学,比如诗词歌赋学。

后期的墨家也对包括儒家、道家和名家等进行了批判和辩论,尤其是对老子和庄子的言论进行了批判,在这些批判和辩论中,揭示了一些西方哲学中出现的逻辑悖论,是一种新的逻辑学。墨家富于逻辑辩论,试图创造出一个认知论和逻辑学体系,这是其他各家所不及的。因此也可以说,墨家思想是与西方哲学思想比较相近的一个哲学流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