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负耒横经”

某日,翻看相关资料,介绍惠阳区秋长街道茶园村有一座东纵物资供应站旧址,说到该旧址门上方挂一匾塑“径横来负”。文下还配有一张图片,图上是一个门楼,大门上方挂着一块四字横匾,蓝底金字。尽管是繁体行书,但看得出是近些年重做的横匾。我这人比较喜欢刨根问底,捉摸不透这“径横来负”是什么意思。对着照片看了半天,才恍然大悟:这块匾写的应该是“负耒横经”!由于是重做的横匾,制作的时候变成从左边读起了。但是,那篇文章的作者还是按惯性思维从右边读起,又没认真去推敲横匾的含义,导致摆了一个大乌龙。

(相关资料截图)

“负耒横经”,就很好理解了。耒,是古代耕田时的一种翻土农具,类似于后来的犁;经,就是经书,圣贤之书。负耒横经,意思是说背着农具,手捧经书。古代儒家通俗读物《围炉夜话》里写道:“耕读何妨经营,古人有出而负耒,入而横经者矣。”所以,遇到类似古文中不懂的东西还是要多留个心眼,花多点时间搞懂它,不然弄错了容易被人笑话。

负耒横经,是对我国古代传统耕读文化的高度概括。白天背着犁耙外出耕作,晚上回到家手捧经书研读,这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耕读”二字。中国历代都是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头等大事,因此历史上农业是排在前位的,手工业、商业都是末技。这是“耕”。至于“读”,在我国自唐代以来至清末,一千多年来都是科举取仕,也就是说是靠科举考试来选拔官员的。所以古代才有“学而优则仕”的说法,还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样,耕和读,就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两件事了。耕读,并不是对立的两件事,而是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所以,同一个人可以做到亦耕亦读,“出而负耒,入而横经”。

东纵物资供应站旧址(图片来源于网上)

我的大学学友张君,司莞邑农业。他虽身在官场,但骨子里还是个文化人。张君执掌该市农业后,发挥他文人的专长,主编了一本内刊《耕读》,不遗余力地挖掘和整理东莞农耕历史文化,每季度出一期,自2014年起,至今已历七年,共编印了26期。在这里,我认为“耕”就是农业,“读”就是文化。蒙张君不弃,每期都惠寄一本给我。东莞是新兴的现代工业城市,农业的比重应该说是很小的,但是,农耕文化却很深厚。这套《耕读》刊物,文章内容精彩,排版印刷也颇为精美,值得赏阅和收藏。七年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耕读》刊物对东莞地方农耕文化的挖掘,功不可没。我认为,这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好事。或许,从另一角度来说,它比东莞粮食产量增长多少,意义还要深远。

(《耕读》刊物书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