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家族十二代全是首富,财产之多惊动慈禧,成功秘诀只有两个字

在上世纪80年代的山东地区,

家家户户都有一张神秘的财神年画,

与传统年画不同,

这张年画画的不是招财进宝的财神爷,

而是被称为活财神的人。

这三个人,是得到民间广泛承认的,

商业界中神一样的人物。

年画当中的沈万三、阮子兰,

都是明清时期的巨富,

沈万三更是富可敌国,

是明朝的首富。

只有康百万的名字,

对于很多人来说还十分陌生。

康百万到底是谁呢?

为何会被当活财神供奉?

在河南巩义一座豪宅,

叫做康百万庄园,

它是中国三大地主庄园之一,

康百万就是这个豪宅的主人。

这个康百万究竟有多牛呢?

康家留给世人最大的财富,

并不仅仅是这个举世无双的豪宅,

而是这个的家族连续十二代都是首富,

一个富裕了400年的惊世秘密。

康百万庄园位于河南省巩义市,

这个院子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据说这个庄园有一个藏宝洞,

洞里埋藏着金银珠宝无数,

洞口直接通往庄园后的邙山山顶。

当年挖出这个藏宝洞的时候,

所有专家都惊呆了,

这是一个毫不逊色于地上建筑的地下迷宫,

洞中有洞,窑中套窑,

弯弯曲曲,空间很大。

还有可以自由拆卸的棚板隔断,

当年发现这里的时候,

金银财宝已经人去楼空了。

顺着这些谜一样的通道,

你可以感受到康家人行事的严谨与智慧。

里面的金银财宝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康百万庄园的建筑群,

面积达64300平方米,

比北京的恭王府还要多出2000平方米。

康百万庄园共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

1300多间房舍和73孔窑洞。

四面寨墙高筑,

大大小小的院落分布有序。

整个庄园的布局形式采用,

临街建楼房、

靠山筑窑洞、

四周修寨墙、

濒河设码头。

这个建筑群分为居住区、栈房区、教育区、祭祀区、社会活动区和军事防御区, 另有黑石关行宫区, 还有储藏室、工作间、饲养牲口区等, 形成一个独立的小型社会。

寨上住宅区是庄园的核心,

内有南北七座院落,

建筑特点是北方传统的四合院,

与窑洞相结合的院落。

这七个院落相互独立又相互贯通,

而且各个房间等级森严,

主人、客人、下人居住的房屋,

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康百万庄园选址也极为讲究,

是“天人合一、师法自然”思想的绝佳体现。

背靠邙山,避开寒风;

面朝洛水、使康家方便船行

雄踞黑石关天险,利于防御。

从全貌图上看庄园的建筑布局,

似乎是驮在一块巨型的龟背上,

龟头伸向河流,

取“金龟探水”之意。

康百万庄园的建筑雕饰艺术,

数量之多、内容之广、形式之美,

在中原地区明清民居建筑中堪称奇迹。

庄园入口较为隐蔽,

设计别具匠心,

如果没有知情人带领,

陌生人极难找到出口,

弯弯曲曲地穿行在庄园里,

宛如走进了一个大迷宫。

规模宏大的家庭建筑,

代表着巨大的财富,

康百万究竟是什么人?

他是靠什么发家,

积攒如此多的财富呢?

康百万是整个康氏家族的统称,

康家从第六代康绍敬开始,

一直到十八代康庭兰,

历经明、清、民国三个时期,

富甲一方400多年。

一个家族可以富裕十二代,

这种现象在中国3000多年商业史上,

十分罕见。

康家有什么特别之处,

他们靠什么长盛不衰呢?

谁是第一个将康家领向商业帝国的道路?

康家第六代康百万,

康绍敬

是康氏帝国起航的领路人。

在河南驿站当驿丞的康绍敬

利用工作便利,

认识了诸多南来北往的官员,

这个工作给康绍敬带来了,

关于交通、商业方便的一手信息。

康绍敬看到了商品流通对于商业发展的重要性,

不久之后就遇到了一千载难逢的机会。

中国自古以来盐业就是一个暴利的行业,

然而产盐之地却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

康绍敬敏锐发现了盐业运输的巨大需求。

康绍敬利用老家巩义前的洛河,

源源不断把山东的盐,

通过洛河运到运到河南贩卖,

然后把河南的粮食和棉花运到山东,

不久康家就成为当地的首富。

再回到开头我们提到的年画,

这里的人画的是康绍敬么?

并不是,年画里的原型是,

康家第十二代传人康大勇。

如果康绍敬是康家这艘商业巨舰的领路人,

那么康大勇才是这艘巨舰的真正船长。

康大勇的身份很特殊,

他的母亲南明皇帝朱由崧妻子,

明朝福王朱常洵的孙女,

正是因为母亲的特殊身份,

和在康家的话语权,

才使得康大勇能够顺利放弃,

“放弃功名、由仕转商”

这个令全家人反对的决定。

由此康家商业巨舰真正走上了正轨。

康大勇的成功,

得益于当时康熙年间的漕运政策,

康大勇自造大船,组建船队,

很快在航运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打响了名堂。

随着康大勇生意范围越做越大,

原来简单的管理模式逐渐出现弊端,

于是他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栈房和相公制,

栈房就是临时的仓库,

既存储东西又可以进行买卖,

后来发展成为可以供来往客人,

装卸货物,算账、住宿为一体的,

综合性的生意门店。

随着康家栈房越来越多,

全国各地的栈房逐渐成为康家生意的,

经营管理机构,

栈房一共分为三挡:

低级栈房主要是收粮食、土特产品等;

主要设在比较大的村子上;

中级栈房主要设在大一点的镇上;

高级栈房设在大城市和码头上。

相公制是一种用人机制,

类似于今天的职业经理人。

相公分为小相公、大相公、老相公,

考核机制极为严格。

康家的子孙要想成为相公,

也要经过严格的考核。

康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子孙成年之后都会拿到一笔创业基金,

进行独立经营,

表现得好可称为小相公、大相公,

表现不好就会被驱逐出家族,

只能拿到十亩田,勉强为生。

这种独特相公制管理模式,

让康大勇可管理千里之外的财产,

紧紧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鼎盛时期康家究竟有多少财产呢?

到了康家的第十四代康百万——康应魁,

让康家的财富达到了顶峰。

在清朝嘉庆年间,

白莲教声势浩大,

康应魁却在这场战争中发现了商机——

他谈下了百万清军的棉花布匹供应生意。

这个订单让他足足发了十年的横财。

康应魁在陕西等地挣到钱之后,

社会的动荡让康应魁认识到,

金银财宝都是浮财,

极容易在动荡社会中散失,

就开始大量置办土地,

陕西、河南、山东一共18万亩的土地,

全部是康家的,

这是康家“土地能生金”思想的最好体现。

这也是康家无论在什么样的动荡之中,

商业都能照样健康运转的最大保证。

所以在开头提到的藏宝洞,

财产的去向其实就是,

遍布中原地区的土地。

那么康家能够繁荣四百年,

秘诀究竟是什么呢?

在康百万庄园一正房当中,

有一块黄杨木别具一格。

它就是康百万庄园的镇宅之宝,

中华名匾《留余》匾。

留余二字,

反映的是康家留余忌尽的思想,

正是康家兴旺400年的最大秘诀。

“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老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经历了几百年繁荣的康家,

到了清朝末年,

随着国运的衰落,

康佳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但是前期存储的大量土地,

依然可以支撑着康家的经济来源。

但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慈禧挟光绪外逃返回京师,

经过巩义时却给这个家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为了接待慈禧,

早有财政支持的巩义知县,

只好找当地大户摊派接待费用,

康百万家族自然首当其冲。

康家无奈接受了修建行宫,

以及迎驾等一系列大工程费用,

并专门建造了供龙船停靠使用的

五孔龙窑和五艘大船。

为什么要做龙船和龙窑呢?

因为皇帝是龙,

龙不能走干路。

康家此次耗费巨资迎驾慈禧,

但却给自己家族招来了祸患。

慈禧回京后不久,

为了弥补国库亏空,

下令全国各地县补充国库,

康家这一次又首当其冲。

当时的康家当家康鸿猷,

无奈变卖了家中大部分的土地,

勉强凑齐了这笔款项,

1903年,慈禧亲自赐给康家一块,

写着神州富甲康百万的黑漆金字匾,

康百万受到皇封,

从此名扬天下。

但这一次也让康家,

彻底摇摇欲坠,家道中落。

这块由康家倾其所有换来的金匾,

最后也莫名其妙消失了。

虽然第十八代康百万康庭兰,

是一位商业奇才,

但无奈他遇到了乱世,

他没能像康绍敬和康大勇一样,

让康家再度复兴,

使人们不禁感叹,

就连康家这样延续400年繁荣的世家,

也摆脱不了最终没落的命运,

只留下这个古老的庄园。

就像一个舞台谢幕的演员一样,

静静地侧身于历史的帷幕之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