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苇用于哮喘有良效

中药知识必学:石苇

2018-10-22 11:20 来源:中国药店

石,山石也;韦,柔皮。有毛则曰皮,去毛熟治则曰韦,可见韦是一种去毛后经过加工而柔软的熟皮。石韦因常附生于山野裸露的岩石上,叶片革质,长大而厚,柔软如皮,故名石苇。

此物丛生石上,叶如柳,背有毛,而斑点如皮。

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苇、石苇或有柄石苇的干燥叶。 四季均可采收,除去根茎及须根,阴干或晒干。处方名石韦,石苇,石尾。别名有单叶草,刀尖药,刀口药。

石苇叶片用口嚼微苦涩,因此历代医家均认为其味苦。本品产于深山阴崖,得纯阴之气而味苦,其为苦寒之品决无疑义。叶子是植物主要器官,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如同肺脏,石苇性寒苦降而宣调肺气,可清肺化痰止咳,故能清肺气。石韦七月采叶,阴干,石韦喜生于山野裸露岩石或石缝中,生活环境恶劣,有耐阴、耐脊薄、耐旱耐水湿的特性。大雨后细流从生长石苇的石头上流过,天气干旱时石苇叶片内卷,下雨叶片复又伸直,这练就了对水的吸收和排泄,可谓是高效调节水分,取类比象,先人认为其可利水通水道,凡行水之药皆能清肺火,通膀胱。

石苇的药用部位是叶子,而叶子是植物自我修复能力最强的器官,其中很多植物的叶子被证明多有止血功能。石苇叶背面满布孢子囊,在野外不慎擦伤或被刀刃砍伤出血,刮下石韦叶子背面的棕红色小点敷在伤口上,便能立刻止血止痛。本品既止血又凉血,血热出血证尤为适合。

本品味苦而降,可清肺化痰止咳,配槟榔治咳嗽,治痰火清金泄热多配黄芩、鱼腥草。治疗血热妄行之崩漏、吐血、衄血:与侧柏叶、栀子、丹参配伍可治疗血热崩漏;与地榆、槐花、小蓟同用可治疗吐血;与蒲黄、丹皮、生地配伍用可治疗衄血;治疗咯血可单用石苇煎服。治淋沥遗溺,湿热淋:与车前子、海金沙、金钱草同用可治疗石淋;与小蓟、蒲黄、赤芍伍用可治疗血淋;与滑石、瞿麦、冬葵子配伍可治疗热淋。临床诸多咳喘无论寒热虚实均可以之为主药,随症配伍。风寒袭肺伍用麻黄汤;痰热郁肺伍用桑白皮汤;表寒里热伍用麻杏石甘汤;痰浊阻肺伍用二陈汤。

本品用于哮喘有良效。一般9岁每日用全草5钱,10-15岁1两,16岁以上1.5两。每两加水1000毫升煎成300毫升,趁热加入冰糖1两,分3次服,3天为一疗程,多数在服药当天哮喘症状即平息。石苇通利而缓解支气管肌肉紧张,可恢复通气功能。

本药可治疟疾引起之肝脾肿大,胁下痞块,病机多是瘀血阻结、挟有水饮内停。仲景以其性善降泻,利水消肿。诸药同用,具有软坚消癥、泻水逐瘀之作用;又性寒凉适合治热淋水肿之疾。故《神农本草经》曰:“石韦主劳热邪气,五雇闭不通,利小便水道”,说明本品为利水通淋之要药。

阴津不足者忌用。真阴虚者禁用,否则更伤阴液。

大家在各药店一定看到过各式偏方。这里就有一个专门治疗妇科疾病和肿瘤类疾病偏方,可谓人尽皆知。本方为洋桃根(藤梨根)50克和刀口药(石苇)15克洗净浸泡2小时,放入砂锅,加水煮至汤色红褐即可。每日3次,或者代茶喝。本方之所以能抗肿瘤,肿瘤多是湿毒内聚引起,猕猴桃根和石苇皆可以清热除湿排毒。听朋友说电视台报道过该偏方可以治疗癌症,但是具体回馈本人不知。药店笔者走访后看到所售猕猴桃根并不是地下的根部而是地上部分的藤茎。

石苇商品来源多为野生,庐山石苇主产于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石苇主产于长江以南各省。有柄石苇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浙江、江苏、江西、四川、湖北等省。商品大石苇又名大叶石苇,为植物石苇、庐山石苇和毡毛石苇的叶片。小石苇又名小叶石苇,为有柄石苇、北京石苇和西南石苇的叶片。

庐山石苇(大叶)叶片略皱缩,展平后呈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常向内卷曲。上表面散布黑色圆形小凹点,下面密生红棕色星状毛,侧脉间布满棕色圆点状孢子囊群。叶柄具四棱,略扭曲,有纵槽,叶片厚,革质。石韦叶片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基部楔形对称,孢子囊群在侧脉间,排列紧密面整齐。有柄石苇(小叶)叶片多卷曲呈筒状,展平后呈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下表面侧脉不明显,布满孢子囊群。

以身干,叶大而厚,背面色发红,叶完整者为佳。习惯认为浙江产的大叶石苇为最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