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365】如何改善孩子消极的状态?
图画:焯焯
生活案例——
二年级男孩,每天写字写到十点,拖拖拉拉不愿意写字,读书,不爱动脑筋。遇到问题不积极面对,总说自己做不到、不会,非常消极。有时还会用冷暴力处理问题,不管你说什么,他就是不动,也不说话,就在那可怜巴巴的看着你。请问怎么改善这种状态?
明镜解析……
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阶段,此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将影响孩子初中至高中的学习效率和心理发展的状况。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会很大促进和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成果,反之,则阻碍自己的学习进度,甚至厌学也是正常的表现。而习惯的养成因人而异,因事而为。就像自我保护的习惯,把手发在火上,立刻缩回来保护自己,是本能,也是习惯,这就是非常快的养成;而作息规律则需要日积月累来建立,几年甚至是十几年才能看到习惯对身体和心理的效果。所以,学习习惯就需要长期的实践和归纳才能培养起来,而这个过程中需要父母做得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同时还需要注意爱的方式。
拖拉的现象一般都是对目标的感觉不够深刻,要么觉得做完了没意义,要么就是觉得永远做不完(做完了这个,还有另一个要做)。而且这个过程中缺乏目标时间线的设定和奖惩规则的说明,这两项的约定会对孩子的拖拉起到推动的作用。孩子需要知道在什么时候做完,做到什么程度,做完之后自己可以支配的活动是什么。另外,孩子也要懂得做完和做不完自己需要承担的后果和付出的代价,建议尽量少用物质的满足来当做奖惩的条件,即使要用,最好也是比较小型的物质,这样可以保持孩子对物质本身的价值的正解,而不是被规则捆绑了的曲解。
此时的孩子仍然处在模仿成年人如何处理事情方式的时期,他们还不能很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怎样处理问题的方式是适当的,因此,就会去观察周围的人都是怎么处理的,尤其是年长自己的人,包括父母、老师、学长,还有哥哥,姐姐及其他长辈,这就是对权威的模仿,也是对经验的参考。毕竟这些人都比自己的年龄大,经验也丰富,效仿他们的方式应该是安全的,有效的,容易的。所以,孩子对各种事件的反应态度很大原因与此有关。而另一个原因就是孩子此时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来对待,通过外界的反应再做调整,这与亲子关系中的互动模式也有很大关系,如果父母不善与孩子言语交流和行为互动的话,孩子就会更多的自己去探索,对于独立性养成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自己也会经历比较多的挫折和困难。因此,父母需要解读孩子这些态度背后的动因,比如消极和沉默。
父母在给孩子贴标签的时候,最好可以多一些积极、正面的标签。即使发现了消极、负面的情况,也尝试去找到积极、正面的意义和价值,这样会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案例中提到“不愿写字”“不愿读书”“不爱动脑筋”“消极”“冷暴力”,这些状况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讲几乎没有真实的意义和价值,而这些所谓的理解都是父母自认为的,比如不愿写字,怎么就不愿写字了呢?是所有字都不愿意写吗?为什么要愿意写字呢?写字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呢?不愿写字说明孩子什么心态呢?孩子不能或不可以不愿写字吗……以此类推,很多标签都是父母的自以为,尤其是负面的,而造成孩子用这些态度来反馈的根源恰恰是父母给孩子赋予了这样的能量,孩子一定会“配合”父母来实现的,否则就是不听话的孩子了。
总结,改善亲子关系其实非常简单,一是要相信孩子会和自己有良好而融洽的互动模式,二是要不断地调整和孩子的相处方式,三是能够接受一切孩子的表现,而且是无条件的接受,无论怎样,自己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哪怕他消极,他叛逆,他懦弱。而困难的却是父母总是有太多的“想当然”,才会忽略孩子本身的心理发展规律,认为自己能够“控制”孩子,最后,现实的情况很可能会朝着反方向发展,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