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365】孩子排斥老师怎么办?
图画:焯焯
生活案例——
我家孩子13岁上小学六年级。换了学校后与老师的教学进度有落差,学习成绩下滑。老师一再打压他学习不够努力,其实孩子已经在努力的过程中,成绩进步不太明显罢了。所以一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认可。由于老师经常在班里点名批评,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已经形成反感排斥。现在孩子对这门课一点都不感兴趣。请问老师我该怎么去帮孩子打开这个心结呀?
明镜解析……
每个人对于新的环境都有适应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耗费的精力不比工作和学习花费的少。如果只是单纯的工作和学习就简单许多,但现实的情况是这个环境是由人组成的,有人就一定有情感的交集,必然也有人际关系的存在,而这恰恰是我们容易忽略的部分,但往往是决定我们能否在这个环境继续留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成年人尚且不易快速适应新的环境,何况一个小学生呢?所以,这里需要父母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以外的东西,就是他跟这个学习环境产生怎样的连接?对这个学习环境的人事物有着怎样的看法和认知?……帮扶孩子顺利的渡过适应期才是对于转校生最先要考虑的事情。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孩子出现成绩下滑,其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对于新环境的适应出现了困难。案主描述的很直接,因为老师对于孩子的打压,所以导致孩子抵触这门学科,成绩下滑是正常现象。对排斥和抵触的事物还能有好的效果,这是异想天开的事儿,有悖逻辑。因此,需要父母协助孩子探索为什么老师要打压孩子?老师只是对成绩不满意就打压吗?老师只是对自己的孩子打压吗?老师是否知道孩子不能承受这样的打压吗?孩子对于老师的打压是否有泛化的现象?孩子能接受老师怎样的教育方式?孩子觉得怎样做才能避免老师的打压?……这些都是父母需要在孩子和老师之间建立初步的沟通工作,也就是桥梁的作用。一方面是老师精力有限,较难顾忌到每一位同学的感受(一般都是一视同仁,优等生和差等生区别对待也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潜规则),一方面是孩子到了新环境,人生地不熟,陌生的感觉会引起紧张、恐慌、焦虑、担心、害怕、失落、自卑……情绪,所以,孩子也不会主动表达或是不知如何表达对新环境的感受,简单表达就是舒服或不舒服。因此,父母在孩子与老师之间传递信息的时候要注意不加评判,实事求是的反馈,比如在老师这边陈述孩子的客观事实情况,在孩子这边传达老师实际的想法,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沟通的,只是注意沟通方式罢了。这样前期协助孩子和老师搭建有效沟通渠道,渐渐地他们之间熟悉之后,就可以推动孩子自己去和老师沟通,这只是一个过程而已,需要一些时间。
当孩子在学校没有获得相应的认可和肯定时,作为父母则需要守护孩子的自尊心,支持孩子过渡,陪伴孩子经历,引导孩子摆脱。这个时候父母的力量对孩子的影响是尤为强大的,可能一句简单的问候就能给到孩子极大地鼓舞和信心,因为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家)才是自己最强有力的后盾和依靠,尤其是学龄段的孩子,内心不够丰足的他一定需要继续汲取来自父母的爱。因此,父母在了解了孩子基本学习情况之后(参考上段列举问题),可以探寻孩子对类似事件的看法和决定是什么,方向就是如何解决,接下来的打算,也是看向未来的方向,这样的引导会让孩子觉得这只是自己暂时遇到的困难,是可以改变的一个过程,而且父母会和自己一起解决,有希望,有期待,有信心。因为孩子是学习的主人公,所以无法借助老师这个资源之前,只能从孩子开始。而具体引导的方式也是不断地给孩子认可和肯定,更多的鼓励他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规律去学习,并把自己的需求及时的告知父母,以便更快更有效的支持到他摆脱困境。而鼓励可以先从小事开始,比如整理书包,早睡早起,自立自律,认真学习……这就需要父母多找寻孩子的优点,并客观反馈给孩子,切忌夸大事实,造成孩子的错觉和误解。当孩子开始可以专心学习、作息规律、正常互动、轻松乐观……这就说明孩子已经走上学习的正轨,也就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了。
而对于老师这边的沟通也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和选择的,老师也是人,也有不同的个性和性格,当然有情绪也是再正常不过的。那么,老师对于不同的学生也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别对待,这不单单是指老师,这是人之常情,所以,父母无法要求老师(一般也只能提醒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加关注,毕竟老师要面对的是几十名学生,只能顾全大局,这是平衡,同时,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父母也需要理解老师的工作强度。但不代表不能向老师反馈,可以把孩子最突出的表现(问题)告诉老师,听听老师的想法,这也是互通有无,相比较与孩子的沟通,老师是比较容易达成的。
总结,凡事都有例外,孩子和老师总有特殊的人群。如果父母无法正常引导他们进行互动的话,则需要以孩子为主,而此时的重点也不是孩子要不要上学的问题?而是孩子能不能继续上学和在哪里上学的问题了,这个点必然是以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没有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