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孩子水上乐园浅水区溺亡:关于溺水的误区,你一定要知道

7月3日,江西赣州某水上乐园发生了一起悲剧。
据了解,事发地点在浅水区,有一名9岁的孩子不幸溺亡。事发后,水上乐园已停止营业,目前事件还在调查中。
炎炎夏日,不少家长都会选择带孩子玩水消暑。在此提醒大家,带孩子玩水的时候,一定要多加留心,避开这些安全误区,保障孩子的安全。

误区一

溺水一定会大声呼救

受一些影视剧的影响,不少人都认为,当孩子溺水时一定会大哭大喊,表情扭曲地大呼救命。然而事实上,很多孩子溺亡前都看起来“很正常”。
这个孩子在水里手脚扑腾着,漂浮着,在他周围起码有三个大人,且有一位高个子的男士就在旁边一直看着他。
但是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个男孩溺水了,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
事后,这些大人很后悔地表示,以为孩子只是在玩水,“他把头埋在水里,没有呼喊,手脚不停划动,完全看不出来有任何异常,我还以为他在潜水玩儿呢?!”
在西安咸阳,也曾发生过这样“安静”的溺亡。
当时这位妈妈就在不远处,背对着孩子玩手机。在她身后,孩子静静地沉入了池底。
当然,带孩子玩水必须全程紧盯着孩子,这位妈妈的疏忽是极不应该的。但当时泳池边上有很多成年人,也有安全员在场,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了异常。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孩子就在无数人的注视下,慢慢走向死亡,极其令人痛心。

误区二

溺水一定会挣扎

人真正溺水的时候,不仅不会大声呼救,甚至都不会挣扎。在旁观者眼中,他们只是头部微微上仰,身体在水中直立,双手前后划动,和潜水区别不大。
专业的潜水教练表示,对于没有经验的人来说,可能会困惑孩子到底在干什么,有些孩子溺水时甚至连划动双手的动作都没有,就那么静静地立在水中。
事实上孩子溺水是分为两个过程的。
第一个过程是呛水,这时孩子可能会挣扎,在水里上下扑腾。如果家长一直有留意孩子状态,这时就能够及时施救。但是这个过程很短暂,不少家长都没有留意到。
第二个过程是溺水,在第一个过程中,孩子肺部会吸进一部分水,身体逐渐下沉。受到呼吸系统的支配,孩子会把头微微上仰,浮出水面,呼吸氧气。
进入这个过程,孩子已经身处危险之中,即便抢救成功,如果肺部进水过多,也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因此,带孩子出去玩水一定要时刻注意着。如果孩子变得安静,大声喊他,有回应则没事,如果孩子无法给出回应,那一定是遇到危险了,要迅速施救。

误区三

只要离开了水面,就不会溺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干性溺水”?
美国有个十岁的小男孩,和妈妈游泳结束后步行回家觉得很累,于是告诉妈妈想睡一会儿。结果一小时之后,妈妈来叫他才发现孩子已经死亡了。
孩子脸上覆盖着海绵一样的白色泡沫,医院确认是溺亡。
这便是典型的干性溺水,较为专业的解释是,人体受到强烈刺激,例如水或者是惊吓,过度紧张,导致喉头痉挛,结果声门关闭不能正常呼吸,窒息而亡。
这种情况在孩子身上比较多发,在游泳过程中由于呛水刺激到了喉头,离开水面之后喉头痉挛导致了呼吸道关闭,将自己憋死。
虽然干性溺水比较少见,但是家长们仍要注意,如果孩子回来后出现嗜睡、痉挛等情况,要及时送医。
儿童安全无小事,带孩子去玩水,家长要注意以上这些误区。
作为家长,一定要时刻注意着孩子的状态;一旦发现孩子过分安静,立即施救,当然如果发现了别的孩子有危险,也要及时救助;结束游泳回家后,也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