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考试】瞄准长远目标,拒绝消极暗示
高三二模考试结束,距离真刀实枪的高考只有一个月了。你的二模成绩还好吧?
二模成绩之于真正的高考,有那么准确吗?在统计学意义上,看一个比较有规模的学校总体,似乎二者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为它反映了考生整体的基础与努力水平。但对于具体的某个学生,就未必啦!
毕竟,模拟考试的题目,“模”的都是过去的旧题。你平日只要努力、认真就会有回报。当然,高考中也保证能够拿到那80%的稳定分。
如果你是一个坚持独立、深入思考的孩子,你一直玩的是真正意义的学习。但是二模考“砸”了,没有关系!
我在这里给一个实例:2017届十一学校科学实验班的孙娴蕴同学,她的一模、二模化学成绩都很平常(甚至可以说较差),但是她的高考化学成绩却是多年少见的满分100分!
为什么呢?难道是有些人觉得的“瞎猫碰上死耗子”了?
显然不是。这个学生从高一入学就坚持做真学问,自学自研教科书非常仔细认真,常常获得“提问之星”称号,所以,她的一模、二模成绩不好,我这当老师的和她本人都没有非常着急。因为她是物理竞赛生,高三复习回归得晚,耽误了一点点进度。
* * *
很久以前看过一幅漫画,描述父子俩在沙地上比赛,看谁走出的一串脚印是直的。这幅漫画我找不到了,自己又不会画,根据记忆描述如下:比赛开始后,四五岁的儿子就低头左脚尖对着右脚跟地走起来(小孩子的心里,这样可不就能够保证走出的路最直吗?),父亲则抬起头,径直朝远方的一棵树大踏步奔去……比赛结果如何?请大家想象……
小孩子“认真”的脚印
大人走出的脚印
高三后期,各种综合练习接踵而至。
本为练习——为高考考场上适应答题节奏而进行的必要训练,但是很多人却给它附加了一些其他功能。
——老师,我这次考试排名(在同班、同年级、区里)如何?——试图“自觉”地给自己定一个位。
结果呢?很好笑。有的同学一次次排名非常稳定(然而,未必跟高考一致哟!),而有的同学则起伏巨大,连续几次考试中排名像过山车一样——好的时候年级前30(照此成绩报考北大、清华等顶尖名校没有任何问题),弱的时候一下子被甩到150名以后(照此成绩只能考虑报考二类名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除了与本人的考试状态(重视程度、准备的充分性、考场心态……)有关,跟命题、阅卷、同学的表现等诸多因素都有密切关系。
那么,你的“定位”还有意义吗?显然其意义不大。所以,最好不给这样的练习额外附加评价功能。
如果考得不错,可以高兴一下,得马上放下,因为这并不是决定性的成绩;如果考得不理想,倒是值得高兴——借此可以发现一些知识方面的漏洞、能力方面的欠缺、答题策略方面的问题所在,及时修正,你的“大网”会由此变得更加严密的(你说是否值得高兴呢?)——如果把完成学业看作是织网的话,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织了一张破网,只是有人的网漏洞多而大、有人的漏洞少而小罢了。从目前的高中学习组织形式看,高二一结束,大家的网架都已经基本织造完成,高三的后期练习,只是在找补那些漏洞而已。所以说,考得差点不是坏事,它帮助你找到了一些新的漏洞。
遗憾的是,很多学生不这么想。考得好一点,就觉得自己本就很厉害,这回终于“证明自己”了,趾高气扬,甚至以此为资本向家长索要奖赏(居然也有这样的家长,“明码标价”地设立“过程奖”,考出多少名、就奖励多少多少钱);而当考坏了的时候,则认为是自己发挥不好、运气不好,不去反思、检讨,丢掉进步的机会。
更为糟糕的是,很多家长也会受到这些平日考试排名的影响。孩子连续几回考得不够理想,他就丧失信心,虽然表面看还在鼓励孩子,其实你的眼神、语气早已暴露了你的内心——孩子是聪明的,他读懂了你的忧虑和担心,如果孩子内心强大,还可能反过头来安慰家长;否则,他从你这里再次接受到了“负能量”——妈妈(爸爸)也对我丧失信心了。情绪受到更加严重的打击,这种打击比一时考分不好更厉害,作用更持久,几天都在低效率状态。如果这种综合性练习考试频率较大,每次都去关注排名,则可能导致每况愈下。慢慢、慢慢的,孩子便会开始怀疑自己,认可了自己“弱”,激情不再,干劲消沉。
为什么不宜把综合练习的排名当真?理由如下:
一,命题水平不同。一则平日考试皆由自己的老师命题,目的本非评价,而在诊断,甚至是结合平日教学中发现的学生弱点刻意进行矫正性练习(你不出错,老师则不罢休);二则模拟考试“模”的都是过去的考题,做过这些题目和未见过题的学生,在成绩上将呈现天壤之别,并不能够真正体现出能力水平(倒是可能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习态度,然而,态度跟水平毕竟是俩概念)。
二,考查的力度不同。高考是全面考查你12年的学业功底,平日练习则主要考查一个阶段的复习情况。
三,学生对待考试的重视程度不同。高考没有人不重视,而平日考试则经常或多或少的有些学生从各个方面表现出不够重视,所以全体的成绩就不能作为参照标准。排名还有什么实质性意义呢?
所以我们说,平日的考试就是练习,考分不是决定性的东西,情绪不能受其影响。但不管考好考坏,都要认真对待——对待的是知识、能力、策略而不是排名。万一哪一次(甚至连续几次)考得不好,不管同学、老师还是家长,如果由此小看你的话,不用去理他,不接受任何消极的暗示。
如果你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将前途光明!历年来,那些在高考中杀出的一匹匹“黑马”,正是这种内心强大,不为统计学结果折服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