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裁员2000人事件:你没错,但你就是失业了
这两天,满屏都是翟天临。
于是为了突出我的个性,我便决定不蹭翟天临这个热点了,今天,我打算蹭一下“滴滴宣布裁员2000人”这个小热点。
下面的一些观点,其实以前曾经发过,但是我发现这些观点放到今天其实并没有过时,而且还更显合时。所以今天我打算整理一下一些观点,重新发一遍。
最近,滴滴公司宣布裁员,此事也成为了热议的焦点:
上面滴滴CEO说的“准备过冬”这几个字,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万科董事长在公司内部讲话上也曾出现的三个字,那就是“活下去”:
在这样的事情到来的时候,我们看上去总是认为员工最不好受,但是其实很多高管,也并不好受。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员工和高管会如此不好受呢?我无法具体给出答案,但是我认为,多了解一些经济学常识,总是好的:
1、口红效应。
口红效应是由雅诗兰黛集团前总裁李奥纳多·兰黛(Lenard Lauder)提出:他以雅诗兰黛实际的营收数字做分析,发现口红的销售量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衰退期和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中,逆势热销。
所以他得出的结论是:越是经济不好,人们越需要购买廉价的消费物让自己活得开心。
因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的压力大,心情会不好,同时就业求职要改善形象。但因为经济不景气,所以钱比较少,钱袋子比较瘪,而口红的特点是一方面双向调节,内外兼修,另一方面它不贵,它比较便宜,是属于最便宜的奢侈品。所以在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往往通过多买几支口红来改善形象、调整心情,这就是一个很奇妙的关联。
那么你可以思考一下,你身边的口红销量,究竟是上涨了,还是下跌了。
2、票房效应。
票房效应是指:经济环境越严峻,电影行业的票房反而会越高的现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因为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电影的特性能满足人们获取娱乐,获取心理慰藉,调剂悲观情绪的社会需求,而它的价格又低到能让大多数人消费得起,所以电影行业往往能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市场待遇,发展更加明显。
参考下图美国三次经济危机时段的电影数据,就能很好反应这一现象: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2008年经济危机时,我们电影票房市场增长的数据也能反应这一现象: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那么你身边电影行业的数据是怎样的呢?如果你感兴趣,可以自己去查一下更多的具体数据。
3、摩天大楼指数(劳伦斯魔咒)。
摩天大楼指数,也被称为“劳伦斯魔咒”。这是德意志银行证券驻香港分析师安德鲁·劳伦斯发现的一个经济学现象。
安德鲁·劳伦斯认为,最高大楼的开工建设,与商业周期的剧烈波动高度相关,经济衰退或股市萧条往往都发生在新高楼落成的前后。这一惊人发现被称为“百年病态关联”:大厦建成,经济衰退!
摩天大楼立项之时,是经济过热时期;而摩天大楼建成之日,即是经济衰退之时——这就是“劳伦斯魔咒”。
那么我们身边在建的最高摩天大楼是什么情况呢?
查了一下我发现,目前在建的中国第一高楼武汉绿地中心,即将于2019年交付。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
4、内裤销量效应。
内裤指数一词,是由美联储的前主席格林斯潘提出一个特别有趣的指标。
格林斯潘认为,通过观察男性内裤的销量,可以判断目前经济形势的状况。当内裤销量上升的时候,经济就比较景气,会一派繁荣,如果内裤销量下降了,经济就会陷入萧条。
这是个怎样的逻辑呢?因为人的内裤,它是一个必需品,但并不是奢侈品,也不是用来炫富的。如果经济不景气了,人们在压缩自己开支的时候就会减少内裤的购入数量,拉长购入的周期,这样就导致了内裤销量下降。
对比一下自己的情况,想一下,你有多久没买新内裤了?
5、服务业女性越漂亮,经济越低迷。
据纽约观察家报道:如果服务业女性越来越漂亮,那就意味着经济越来越糟糕。
观察家的解释是:当经济红火时,颇有点“资色”的女性都很容易找到工作环境舒适的工作,而不用去干那些抛头露面的累活,例如收费员、推销员等。
而且,经济宽裕时,男性也更容易“金屋藏娇”。而在经济低迷的时候,女性不容易找到工作,“金屋藏娇”的现象也会减少。
6、汽车业销量越差,经济越低迷。
汽车是国内第二大产业,是中国家庭中仅次房子的重要消费支柱,也是中长期经济的风向标,因为汽车与房子,一直是拉动内需的主力。
然而就在近期房价有所松动的消息后,汽车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消息。
最近,汽车行业出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汽车行业的“金九银十”已经不奏效了:
数据来源:翎南会
在汽车销量前十的品牌中,只有吉利一家正比增长,其余均同比下跌:
数据来源:翎南会
7、经济寒冬一般十年一轮回。
历史上的金融危机,都一般都是十年左右。
1987年的金融危机,造成全球股市黑色星期一爆发,一夜间全球蒸发一万四千多亿美元,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损失的三倍。
1997年的金融危机,即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但造成的结果就是,中国上千万企业工人被迫下岗。
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国被迫四万亿计划救市,最后导致货币严重超发,房价上涨,工业产能过剩。
那么2008年之后,危机还会遵循这个“十年一轮”回的规律吗?天知道。
以上的种种经济学常识,应该能有助于你判断部分经济形势。
实际上,在滴滴被裁掉的那2000个员工里,有一些并没有做错什么事,只是因为岗位重叠,他就被裁了。所以作为员工,在很多情况下,保持危机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身为员工,应该要如何保持危机意识,为可能出现的一些不确定性做好准备呢?
1、特殊时刻,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网上流传着一句话: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其实通常一个人失业,往往有两种因素:一是能力不行,二是时代不行。
能力不行,可以通过后天弥补,但如果时代不行,那么选择往往就会比努力更重要。
例如如果你在1911年选择当太监,并立志成为太监总管,那么就算你再怎么努力,那都是徒劳的,因为1911年太监的时代将要过去了。
再如如果你在1949年选择加入国民党,并立志成为国民党高官,那么就算你再努力也是徒劳的,因为49年之后,国民党大势已去。
有句古诗叫“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如果想上青云,就请先学会审时度势,学会培养自己的“方向感”。
2、清醒认识到“铁饭碗”的时代不复存在。
去年,河北唐山市地方政府把地方的一些路桥收费站取消了,很多人对此拍手称快。但收费站的工作人员不乐意了。他们围住了领导,并对领导说:“我今年36岁了,除了收费什么都不会”。言外之意,就算要求政府再给他们安排一个铁饭碗。
但是在全球产业更替,科技取代人力的大背景下,真的还有什么“铁饭碗”存在么?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失业潮。但美国全球事务研究员Phil Levy却说:“美国制造业现在发展很好,虽然就业下降了,但是我们用更少的人,生产了更多的产品。”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会养你一辈子。想找个组织背靠大树好乘凉一劳永逸的日子,已成为历史。面对袭来的改变浪潮,调整自己所掌握工作技能的价值,才能应对将来就业大变迁的时代。
3、谨慎投资,别做什么四两拨千斤的美梦。
想起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一个市场环境错综复杂的时间节点,千万别有着什么四两拨千斤的想法,也别做着通过一个点子就能空手套白狼一本万利的美梦。
在特殊时间段,现金流最重要。所以此时,应该尽量持有流动性好的资产,比如黄金、现金;尽量不持有流动性不好的资产,比如房子、收藏品、一级市场的股权等。
就像万科董事长在内部讲话里说的,“活下去”最重要。
在一些特殊时刻,赚钱不重要,“活下去”才最重要。千万别为了捡一两颗芝麻而丢了日后收获西瓜的大机会。
4、趁你还有能力,赶快跑。
这里说的“跑”,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逃跑”、“离场”;第二个含义是“跑起来,别被淘汰”。
先说一个“跑”。这个跑的意思,就是趁你还没老去,选择迅速离开那些日薄西山的行业,或者找一个有光明前景的副业。
1830年,几百个愤怒的裁缝,冲进缝纫机发明家蒂莫尼亚的工厂,捣毁了那些不知疲倦、能日夜不停工作,抢走他们饭碗的缝纫机。他们认为只要捣毁了这些机器,他们就能活下去。
但是在时代浪潮的席卷下,个体的反抗终究是徒劳的,最终这些裁缝还是被淘汰了。所以说个体能做的,不应是对抗潮流,而是顺应潮流。
所以我们要学会“跑”,这里说的“跑”并不是说要逃避,而是顺应潮流,或提升自己,或另谋出路。
再说第二个“跑”。这里跑的意思,就是不断顺应潮流更新自己,提升自己,以免自己被潮流淘汰。
前面说的缝纫机代替了裁缝的例子,是一个潮流;而如今AI人工智能代替各种体力和重复性智力劳动者,也将是一个潮流。
而当人工智能席卷来之时,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认为,全球将会有8亿人口将会失业。
所以说,只有增加危机意识,精炼自己的技术,跟上步伐跑起来,才能甩掉危机。
所以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多提升自己下面的这些能力,即便不能让它们成为“主业”,也应尽量了解它们,让它们成为自己的“副业”:
①社交技能、协调技能、沟通艺术等能力,并尽量多关注与之相关的工作。
②同理心、同情心、共情心等能力,并尽量多关注与之相关的工作。
③审美、创新、创造性等能力,并尽量多关注与之相关的工作。
这些与人性相关的能力,是任何AI人工智能都取代不了的,只有提升自己的这些竞争力,才能在失业浪潮到来前,避免付出惨重的代价。
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夕阳行业,也没有所谓的朝阳行业,更没有失业这一说。
因为所有的失业,都是与你能不能跟上这个时代变革的步伐,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有关。
没有一个敌人可以杀死你,除非你已经失去了抵抗能力。